張 芳
摘要: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是一個較新的學科體系,《語言表達》是播音主持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本文從該專業課程的特點出發,進行了教學模式的探討,分析了現代教育技術在該課程教學中的使用。
關鍵詞:語言表達;課程教學;教學模式;現代教育技術
播音主持專業是我校新申報的專業,而且我校是河南省高職院校中第一個開辦此專業的院校,只有短短幾年的時間,我們在借鑒其他院校先進成果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
播音員、主持人要求的能力是多方面的,而有聲語言的表達方法是播音員、主持人的基本功。播音員、主持人的有聲語言表達是否清楚、準確、生動、有感染力,對于傳播效果尤為重要。而且從聽眾的角度來說,人們對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表達,不僅有認知方面的要求,要聽得懂,聽得清楚,同時也有美學方面的要求,就是要聽起來很舒服,很容易受到感染,產生共鳴。作為一個未來的播音員和主持人及廣播電視的職業傳播者,理應具有很好的語言傳播素質,比較強的語言表現力和感染力。所以,對有聲語言的表達要求就成了播音員、主持人的職業要求。在播音主持專業語言表達課程教學中,我們發現,單靠傳統的教學方法及模式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現狀,播音主持專業的課程特點決定了它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一大三小”和“四段式”教學組織模式語言功力體現著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從專業上說,主要體現在對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上。這種語言的組織表達能力是專業理論課所不能解決的,只能在專業理論的指導下,通過長期的、刻苦的、持續不斷的訓練才能獲得。這種訓練,就是上專業小課。專業小課,又叫個別教學。在大專院校,專業小課一般都是一位專業教師帶十來個學生。由于上課時學生人數相對較少,以學生一個個分別進行練習,教師適時點評、指導的形式區別于理論大課,所以習慣上稱之為“專業小課”。小課教學是把大課理論轉化為語言功力的關鍵環節。在鶴壁職業技術學院,小課教學課時占整個專業教學課時的50%以上。在教學組織上,我們根據所任課程的特點進行了行之有效的改革。《語言表達》課程教學中專業要求高、訓練項目多,實訓要求精。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提煉了“一大三小”和“四段式”教學組織模式,顯著提高了教學質量。“一大三小”即對同一個班每周一次大課配以三次分組式專業小課,分解大課內容,將大課理論知識化為實踐能力;“四段式”為實訓課組織模式,即把訓練過程分解為“觀摩—模擬—實訓—成品”四個層次或段落,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再上升到感性,最終達到獨立操作形成作品,使學生體驗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和專業興趣。據跟蹤調查,我們的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與實訓,進入實習單位后,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有些優秀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獨立承擔了電臺直播節目,而且得到聽眾的熱情反饋。
加強口語訓練,培養學生興趣即興口語表達的機敏與睿智又稱為語智。語智能力的高低常常決定了主持人在即興狀態中的語言水平,為了真正做到“有稿時錦上添花,無稿時出口成章”,就要加強語智訓練。廣東一位專門研究節目主持藝術的學者應天常提出了語智訓練的十種方法,值得我們參考。這些方法可概括如下:(1)接語。即要求根據前半截話的意思,快速說出相應意思的后半截話來。比如:“因為生命原本脆弱,所以……(我們只能堅強地活著,并尋找快樂)。”(2)妙對。即運用對偶的知識,迅速依據上句接對出下句。這種訓練可以從易到難,先是對寬對,或葉圣陶稱之為“白話”對仗的整句,熟練之后,再求其工。(3)避詞。人們表達某種意思或描寫某種現象時,通常習慣于使用常見的、常用的詞語,比如說:“天氣冷/很冷/真冷/冷得不得了/冷死人了。”避詞則要求說“冷”時不能出現“冷”字,而要說成“真是滴水成冰啊/寒風如割/耳朵都快凍掉了!”等。這種訓練有助于調動大腦庫存的同義詞語,也可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形象性。(4)快問快答。這種訓練可以使大腦處于高度亢奮的狀態,即思維和語言都處于快速活動期。可以設計一套限時的、連續的搶問搶答,并由易到難,使大腦的思維和語言功能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5)速喻明理。即要求迅速用打比方的語言形式說明白一個抽象的道理或描述一種現象。(6)一語中的。即要求迅速運用恰當的語句應對或概括復雜的語言表達。(7)一語解困。即要求迅速化解一個難以回答或不宜回答的難題,或消除突然事變造成的困境。(8)限時反駁。即提出一個似是而非的論題,要求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有說服力的反駁。這種訓練,重在迅速抓住要害,邊想邊說,邊說邊調整自己的思路和語言。(9)反常合道。即針對固有觀念或習慣說法,“反其常合新道”而行之,并且要求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能自圓其說,甚至能令人信服。這種訓練,是培養逆向思維和創新語言的一個有效方法。(10)舌戰群儒。即提出一個論點,多人發難,由一人辯論。這種一對多、力排眾議的訓練,是高難度的、綜合的、思維和表達同步進行的訓練,可以使人達到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境界。上述方法結合課堂上的即興評述、五分鐘話題等訓練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反應能力。
課外活動豐富多彩搭建多元化的藝術實踐舞臺,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充分開掘和發展學生專業技能的有效途徑。多元化藝術實踐的具體操作內容是:在學院多功能的演播劇場將分期舉行如下項目的活動和比賽,每學期、每學年均由學院藝術委員會發布比賽事宜:(1)學期主持人繞口令比賽;(2)學期主持人配樂朗誦比賽;(3)學期主持人演講比賽;(4)學期考核專業匯報(必須組隊參加,并由全校師生觀摩);(5)學期各類知識競賽;(6)學年主持人播音主持專業“學院杯”比賽。項目:播音比賽、電視欄目主持人比賽、朗誦與臺詞比賽、電影電視配音比賽、舞臺主持人比賽。
現代教育技術在課程中的運用
李運林、李克東認為,電化教育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發展多功能存儲、傳遞聲像教育信息的媒體,采用先進的教育方法,控制教育過程信息以取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因此,電化教育手段可貫穿于《語言表達》課程教學的始終。
計算機輔助教學在教學中的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是目前使用較廣泛且較成熟的教學方法,在語音教學中,它可以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自覺性。同時,隨著學生音像檔案的積累,教師可以通過比較分析找到共性的問題,并找出最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并促進學科的發展。
運用現代科技建立播音主持專業教學資源庫具體教學過程必須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要通過大量的稿件練習、廣播電視節目觀摩、廣播電視節目對比等方式,使學生對教學中的各種理論有深刻的了解,認識到它們對廣播電視實踐的指導作用,從而更好地進行語言表達的學習,進一步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這些專業資料不充足,必然使教學過程抽象、枯燥。但廣播電視節目具有不可重復性,過去播出的節目很難再找到,音像市場又很少有專門的出售。因此,建立一個豐富的教學資源庫十分重要。一般采取向有關媒體的資料庫借用、復制,長期堅持從廣播電視上復制以及從網絡上下載的方式,使資料庫內容逐漸豐富。為保證音像資料長期保存、反復使用的質量,資料應以錄音帶、錄像帶、光盤及計算機等多種形式保存,既方便使用,又使其盡量不受損害。專業教學音像資源庫應由大容量的服務器、電子閱覽室和光盤庫、錄像帶庫及相關設備構成。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就業創造有利條件以“話筒前、鏡頭前的狀態”作為用人單位選拔人才的標準是播音與主持專業相對于其他專業最顯著的特點之一。而廣播電視媒體激烈的崗位競爭現狀,決定了少有用人單位專門到學校選拔,而學生也不可能逐一到眾多媒體去“展現自我”。因此,運用現代電子技術制作有關音像影片,成為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最高效便捷的接觸橋梁。它生動、直觀,用人單位看到的就是學生真實的工作狀態,既可以是鏡頭前的,又可以是話筒前的。使用人單位有意向后再面試,這樣,節省了時間和費用,雙方也都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總之,相對于其他學科,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學因其學科的特點而與各種電教手段有著更加密切的關系。在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不僅是一種需要,更是一種必需。但是作為一個新興的學科,各種現代教育技術具體使用的方法仍需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調整完善。
走進新世紀,面對多元文化的發展和大眾傳媒業的激烈競爭,廣播電視媒體產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及將來必將出現的“制播分離”趨勢,對播音主持的后備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更新教育觀念,根據傳媒一線對未來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養規格,注重學生綜合素質,才能使學生在練好基本功的基礎上,做到德才兼備、聲形俱佳,以獨特的個性風采,充滿自信地主宰多彩的熒屏和電波,做一個合格的社會先進文化的傳播者。
參考文獻:
[1]應天常.語智和語智訓練[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6.
[2]徐光春.談談播音員主持人的工作[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1,(1).
[3]朱曉彧.現代教育技術在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現代化,2004,(8).
[4]羅共和,黃元文.四川師大民辦影視學院人才培養的成功模式[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3,(9).
[5]牛光夏.論播音主持專業學生基本素質的創新性培養[J].山東藝術學院學報,2003,(2).
作者簡介:
張芳(1980—),河南鶴壁職業技術學院教育與文化傳播系教師,主要從事現代漢語、語言表達教學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