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波
目前,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課文教學占的比重最大,而在課文教學中,又是講占的比重大,耗時多。很多教師依照教參大加分析,或是面面俱到進行講述,致使學生讀書的時間甚少,課上該記的、該練的也大打折扣,效果欠佳。可見,語文課文教學不得法是語文教學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這已引起廣大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
一、語文課文教學的內容
結合教學實際,人們不難發現:語文課文教學的核心是語言教學,抓住了語言,就抓住了課文教學的核心。語言知識包括:標點知識、語音知識、文字知識、詞匯知識、語法知識、修辭知識、邏輯知識和文體知識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課文教學中不僅僅要學習、掌握這些“死”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作者是如何靈活巧妙地運用這些“死”知識來表情達意的。葉圣陶先生早就說過:“語文這一門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語文”是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合稱,構成“語文”的要素就是語言,如果離開了語言,“工具”不能稱其為工具,“人文”也就不復存在了。這就再清楚不過地告訴我們,課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指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正確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積累語言材料,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因此,在課文教學中語言教學是核心,語言教學不能偏離教語言這個大方向。
二、語文課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解決課文教學中究竟教什么的問題。這是教學內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
長期以來,中學語文教學中最突出、最普遍的現象就是教學內容的空泛化和純知識化。所謂“空泛化”,就是教師講授一篇課文,無論是滔滔不絕地“分析”,還是狂轟濫炸地“提問”。教學的著重點都放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上,而這些屬于課文內容(即文章“寫了什么”)方面的知識,學生只要認真讀一兩遍課文基本上都能把握。該教的教師不教,學生自己能解決的教師卻不厭其煩地講。所謂“純知識化”,就是教師在講課文時,眼光聚焦在“這是什么”的層面上,內容繁多,面面俱到,一篇課文恨不得放到嘴里先嚼個稀爛,然后再吐出來一口一口地喂給學生,學生的任務只有單純的記憶了。
三、語文課文教學的方法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按規律施教,教學就順暢,效率就高;反之,教學就滯塞,自然就達不到目的。在課文教學中,選擇正確的方法極其重要。
1.加強語言訓練
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存在的問題就是教不得法。主要表現在教不到位、教法僵化、以講為主、題海戰術等。教學方法上存在的這些問題,究其原因,還是對課文教學的認識上的偏差所致。因此,要解決課文教學“怎樣教”的問題,必須正確認識課文教學的目的和任務。
葉圣陶說:“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自能讀書,不待教師講;自能作文,不待教師改。教師之訓練必須做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這就是說語文教學必須進行語言訓練。
2.重視引領作用
在課文教學中,還要明確教師的作用和地位問題。教師就是教“學”之師,古時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必定如此。因為學生畢竟是“學”生,如果學生天生就會學,又何必用教師來教?如果沒有教師有效的教,又哪有學生自主的學?教與學本來就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教師就是教“學”之師,教學就是“教”學生學,教師沒有必要回避“教”。在課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朗讀教學,要深入課文,強化語言訓練。教師一要深入課文內部,登堂入室,不能只在庭院徘徊,這是課文教學的正確途徑;二要抓住表現力強的語言因素,這是課文教學的核心所在;三要強化語言的訓練,通過刪減、增補、替換、改動、串動,進行比較、辨析、品味,積累語言材料,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和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這是課文教學最常用的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無論如何,教師的引領作用不可缺少。
課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重要的位置,做好課文教學工作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意義重大。以上談了課文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在實際教學中,二者不是獨立地運用,而是統一在一個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走出課文內容分析的誤區,擺脫純知識教學的束縛,深入課文內部,抓住語言這個根本,強化語言品味訓練,就一定能夠做好語文課文教學工作,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內蒙古通遼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