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勝

案例背景:《數學課程標準》告訴我們: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基本出發點。而作為教師的我們,要落實這一基本出發點,最直接的手段和方式便是教學。然而,教學并不等同于發展,要求教學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是一回事,實際的教學能否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又是另一回事。不僅如此,教學不但不等同于發展,而且教學也并不是總對學生的發展起促進作用。更直白地說,教學可能促進學生的發展,也可能妨礙和阻滯學生的發展,成為一種抑制、摧殘學生發展的力量。且看本人在一次教研組活動,執教《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練習課中的一個教學片段。
片段描述: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練習課中,我組織學生練習這樣一道題:
求下圖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單位:分米)
題目剛一出來,全體學生便直呼簡單。反饋時,全班學生大體有三種解法:
1.(5×5+5×10+10×5)×2=250(平方分米)
2.5×5×2+5×10×2+10×5×2=250(平方分米)
3.5×5×2+5×10×4=250(平方分米)
對于這三種解法,我都給予了積極的肯定,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我不禁暗自竊喜。正當我要鳴金收兵時,卻出現了驚人的一幕:
突然,我們班的思倩站起來說:“周老師,我還有一種方法,跟他們不一樣。”我滿懷好奇地看著她說:“你是怎么做的?”我倒還真想看看除了這幾種方法,還會有什么招?她挺高興地說:“我的算式是:5×5×10……”我一聽到這算式,未加思索,就已經火冒三丈,心想這么簡單的題目也會寫錯,真是不像話?沒等她說完,我就勉強地帶著微笑,對她說:“你把題目看錯了,把長方體的表面積錯求成了長方體的體積了,下次注意點,請坐!”班級里其他大部分學生也點點頭表示對我的贊同。我不再搭理她,便繼續我的課堂。
“我沒弄錯,我沒弄錯,我求的是長方體的表面積?!彼假粠е舐暤貭庌q。我大吃一驚,心想:怎么可能呢?好,就給你個解釋的機會,看你有什么好的說法。我很不情愿地讓她繼續發言,“那你有充分的理由說服大家嗎?”其他學生接著說:“就是呀!”“行!”她拿起一個跟我的圖形差不多的長方體,邊指邊說:“長方體的一個側面面積是5×10,它相當于兩個底面積的大小,也就是2個5×5,4個側面面積就是8個5×5,再加上上、下2個底面是2個5×5,這樣長方體的表面積就相當于10個5×5,所以我用5×5×10?!薄芭?原來她是將側面積轉化成底面積來思考的,她的算式不但沒有錯,而且很有新意,很簡便!”我帶頭為她鼓掌,頓時,教室里掌聲如雷……
“老師,我也想到了一種方法,是5×10×5?!卑嗉壣系闹菊\受到了啟發,也有了新的發現。我掃視了一下“5×10×5”這個算式,說:“志誠同學根據乘法的運算定律,交換了因數的位置,結果不變。但這種方法跟思倩的方法是屬于同一類的。”
“不是這樣的,我的方法跟思倩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敝菊\激動地說(也有些委屈)?!澳呛冒?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說一說看?!蔽也幌嘈胚@位學生會有什么新的解釋。“我是把底面積轉化成側面積來算的,四個側面積是4個5×10,兩個底面積合起來是1個5×10,那么長方體的表面積就是5個5×10,所以列出算式就是5×10×5。”頓時,教室里的掌聲為他響起,我也暗自為他贊嘆……
課后反思:這節課后,我反復琢磨著這個教學片段,在為學生有著如此豐富的想象力而感嘆的同時,更為自己不相信學生創造潛能的心態而感到愧疚,為自己的主觀武斷差點壓抑了學生的創新活動而感到不安。為什么會發生這種情況呢?我細細思量,關鍵是我們作為教師,經過長期的工作,已經形成了太多的思維定式,以至難以擺脫自以為是的常規思維的束縛。面對學生脫離我們常規思維的創新見解,很難給予接受,更難做到寬容地給予機會解釋,生怕因此而影響我們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正是這種主觀、僵化、權威的框框,成了束縛學生生命意識和個性潛能的門檻,成了抑制和摧殘學生發展的力量。其實,只有那些能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和活動機會的教學,能引導學生展開深刻的思維活動的教學和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更深層次的體驗教學,才能真正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雖然,這堂課的最終生成了意想不到的精彩。但這也不得不使我對這堂課產生一些思考:
第一,我們的數學教學需要自主學習的課堂。而自主學習的課堂,必須要營造平等、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沒有錯,教師卻斬釘截鐵、不容質疑地說學生錯了,并不愿給學生一個解釋的機會,差點造成了課堂的遺憾,摧殘了學生的發展,這里當然有教師自身數學素養不高、事前考慮不周的因素,但這不是主要的。我們從中看到的是教師的高高在上,是教師的話語集權,是教師對課堂的主宰。假如教師能認識到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是有著獨特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的學習者,是數學知識的自主建構者,而教師本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數學教學活動應該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和交流。如果教師做到這一點,那么課堂上一開始的尷尬局面還會出現嗎?兩位有創造性思維的學生還會受這不必要的委屈嗎?
第二,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夠提供鮮活的、寶貴的、難以替代的教學資源,是使自主的課堂有效運行的關鍵因素。自主課堂是能讓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是能讓學生獨立思考的課堂。一個班,幾十名學生,如果人人都喜歡獨立思考,個個都善于獨立思考,那我們的課堂必然是精彩紛呈的,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獲將會是豐碩的、全方位的。在本案例中,思倩的方法,是她獨立思考所獲得的寶貴成果,大膽的解釋是她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一次重要成功,更是啟發他人獨立思考的一盞啟明燈。正因為有了她的一個精彩,才有了志誠的另一個精彩。他們的解法彌補了其他同學甚至教師的局限性,構成了原題目的完整解法。
因此,在今后的數學課堂中,作為數學教師,要學會機敏地抓住這些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好時機,多給學生一個解釋的機會,讓他們詳細地說說自己的想法,并加以充分的肯定,就可以讓全體學生真切地感悟到數學的完整性,同時也分享著他們成功的喜悅。不難想象,多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他們將會帶來更多的精彩。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潘橋鎮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