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超
摘 要:新課標目標,更新教育理論,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向40分鐘課堂要效益,并以具體的例子介紹了教材的處理和課堂教學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 英語教學 新課標 教材處理 課堂教學
新課程的實施首先需要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和樹立新的教學理念。
一、新課程目標
課程標準認為:“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二、新課程理論,全面更新教育理論
1.由重知識傳授變為重學生發展,教師在教學中不再把追求高分數作為最終目標,而是注意引導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發展。
2.由重教師的“教”轉為學生的“學”,教為學服務。
3.由重結果轉為重過程。
4.由居高臨下的教師權威轉化為師生平等、融洽的朋友關系。
5.教學過程由教材的傳遞和接受過程轉化為開發和接受過程。
6.由統一規格教育轉向有差異教育,教師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提供適合每個學生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7.評價方式的轉變。傳統的評價方式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教師的教,忽視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英語課程標準提倡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形成性評價注重對學生學習成長的記錄,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發展過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每個學生在學校抬頭走路”,這句話包含著深刻的內涵,要求教師評價方式與評價標準要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三、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向40分鐘課堂要效益
(一)在教材處理方面的要求
教材僅僅是知識、信息、文化的載體,具有其發展性和拓展性。面對新課標、課程和新教材的要求與現實情況的突出矛盾,擺脫各種有形無形的束縛,在堅守《英語課程標準》基本教育思想的精髓不變的前提下,靈活運用教材,創新教法,是新課程改革成功的唯一出路。對此,我在教材處理中,采取了如下方式。
1.教會學生按教材要求用關鍵詞描述所發生或經歷的事件。
2.在進行高二英語第三單元Art and Architecture的教學時,我做了如下的嘗試:舍棄教材上的部分討論和思考題;用補充、拓展題來替換教材上的討論思考題;引領學生走向更高的思維層面。該單元教材要實現的文化知識目標是讓學生懂得建筑的不同風格,不同風格的建筑的優缺點。我在處理這一單元時,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Is architecture just a building?Can architecture talk?What can architecture express to us besides some ideas of beauty?通過啟發、交流和討論,引領學生對不同風格的建筑進行更深層、更廣義的理解,最后得出了超出教材目標的一些認識。
(二)在課堂教學方面的建議
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每一單元結束后,給學生上臺展示自我的機會。使學生們人人開動腦筋,把學過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對話之中,并力爭有自己的特性。這樣一來,學生們不再害羞與膽怯,并且每學完一單元,都會自然的自由組合,開始新一輪會話表演的準備工作。
在課堂上,提問學生問題,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考慮,在平時的備課和課堂教學的用語上,要避免使用一些可能損傷學生自尊心和打擊學生自信心的話語,而多使用像“Excellent!”“Take it easy.”“well-done”“It doesnt matter,just try it again”“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One will succeed by correcting mistakes.”“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這類鼓勵性的話語,讓成績好的同學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也讓成績差的同學消除緊張、害怕的情緒,這些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信,使其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使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參與課堂教學的能力,應當鼓勵、引導學生養成“復習——作業——預習”的習慣。完成作業之前要先復習當天所學的知識,完成作業之后,要預習第二天將要學習的內容。若有解決不了的,可帶到課堂上來質疑,教師應先讓本人闡述自己的觀點,然后同學們分組討論,各抒己見,最后教師再作補充、歸納和總結。通過實踐可以發現:這樣的學習方式,比起直接傳授給學生,讓其被動的接受,效果要好的多。因此,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正如美國教育家布盧姆所說:“當學習轉化為一種合作過程,人人都從中受益時,小組學習便是十分有效的。”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充實完善自我,以人為本,樹立“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于學生”的意識,努力創建平等、民主、和諧、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系,實現人的個性的充分自由發展。讓學生“自由活動、自主探索、自我體驗、自我感悟、自我提升”,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保障《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推動素質教育與和諧教育的發展。也只有這樣,新課程標準的思想理念才能得以真正實現。
作者單位:遼寧本溪市高級中學英語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