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琴
所謂“活動教學”是指在教師的積極指導下,為學生創設各種有效活動機會,優化活動條件,形成活動教學機制,促進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進而不斷發展其創造力,使其獲得全面和諧、主動發展的一種教學思想,是在這種教學思想指導下所構建的新的活動課程體系。
在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中開展活動教學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一、開展活動教學的意義
1.開展活動教學符合現代課程改革的理念
語文活動課程以馬克思主義科學實踐觀為指導,吸收現代哲學認識論和科學認識論的思想,并以當代心理學和教學論研究成果為基礎,是在教師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小學語文中的活動教學是從課外活動發展起來的,以學科課程和學習人類的間接經驗為主,以作為學科課程的補充而存在,以培養身心全面發展的人為最終目的。
2.開展活動教學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張揚個性
語文活動教學是一種主張通過活動方式,構建學生的認知結構,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創造性,以活動促使學生各方面素質協調發展的教育思想和教學形式,它強調學生在自主選擇中獲得成功。語文活動教學具備了從差異入手,因材施教,發展個性的種種條件。它能從不同的身心成長條件和智力發展水平的實際出發,通過因材施教,完善學生個體素質基礎之長,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張揚個性。
3.開展語文活動教學有利于學生的認知水平的提升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語文活動教學不僅可以及時引進最新的信息,充實課堂教學內涵,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向寬廣的認知天地,深入生活,為學生創設廣闊的實踐園地,使他們不僅形成和增長了現實知識,也實現了認識和經驗的不斷深化和個性的不斷完善,加速了實踐能力的形成。
4.開展語文活動教學有利于課外活動的改進和學生整體的發展
課外活動是指學校課程以外,學生所從事的各種活動,它可有可無,不是所有學校都能保證的。而語文活動教學屬于課程范疇,它必須是有目的、有內容、有程度和時間規定的計劃活動,以活動的形式體現教育經驗體系,是課程計劃中必須完成的。由此可見,語文活動教學的開展對于改進課外活動起著必要的作用。同時活動教學強調多種認識活動的協同作用,實現對世界的整體性認識,促進學生的知識、能力、態度傾向整體化發展,形成健康個性。
二、開展活動,學會綜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且看以下活動:
活動1:畫一畫。蘇教版第十冊《廣玉蘭》一課學完后,學生仍沉浸在作者優美的文筆中,特別對文中“我無法用文字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說它純白吧,似乎有一種淡淡的青綠色滲透出來……”的描述回味無窮。為加深對文章的感悟,我在這一周的語文活動課上將學生帶到了校園的西北角有廣玉蘭樹的地方,讓他們用筆畫出來。雖然此時沒有花朵,但他們試圖畫出“白中透綠式”的美;廣玉蘭葉片富有光澤的表現,葉背鐵銹色的調配給他們增加了難度;正是繪畫時的“難以表現”讓他們體會了作者寫作時的“無法形容”?!盎ㄖ馈薄ⅰ拔闹馈币殉蔀樗麄兊男撵`之美。
活動2:演一演。隨著下課鈴聲的響起,蘇教版第九冊《林沖棒打洪教頭》學完了,我剛宣布下課,一個小男孩走近了我,用請求的口吻說:“我想演一下林沖?!蔽倚χf:“課上不是演過了嗎?”他說:“舞臺太小了,也沒有道具,演得不過癮?!笨粗蓯鄣臉幼?我向全班同學宣布這一周的活動課進行課本劇表演。在我的指導下,有的做起了編劇,有的當起了導演,有的負責道具。每天放學后,教室內外隨處可見排練場面。表演時,教室里更是熱鬧非凡,笑聲此起彼伏,掌聲連續不斷。學生們完全被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藝術魅力陶醉了。
活動3:誦一誦。蘇教版小語教材中,許多文章堪稱精品,是學生誦讀的好材料。如《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春光染綠我們的雙腳》、《長江之歌》等。教完詩歌、散文之類的課文,我常組織學生在語文活動課上進行朗誦比賽。在誦讀比賽的過程中,如能配樂進行,效果會更好。
活動4:游一游。例,在教學蘇教版第九冊《只揀兒童多處行》一課時,恰逢春天,為幫助學生加深對春天的印象,課前我組織了春游,帶著孩子們走進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同學仰望藍天白云,俯聞小草芳香。通過課前的游覽,學生已將感性的認識與抽象的文字符號聯系在了一起,將具體形象的事物與生動豐富的語言融為了一體。從而為新課學習作了有效鋪墊。除了大自然,語文實踐活動另一個重要的空間就是廣闊的社會大舞臺。我們可讓學生扮演社會生活的角色,了解其中豐富的內涵也是十分重要的。
總之,開展活動教學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了語文實踐的機會。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在語文教學中堅持不懈地開展活動教學,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迎來滿園春色,煥發新的活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麒麟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