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媛媛

摘要現在肩負著高職教育使命的高職院校在競爭中仍處于劣勢群體,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則需要改變原來辦學模式,構建同類院校較難模仿的特色教育體系,并能適應多樣的社會需求,隨時作出迅速而有效的改革。本文闡述了課程重組的必要性,機電一體化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機電一體化的結構要素和技術基礎,并提出機電一體化專業在高職學校的課程設置方案。
關鍵詞特色課程 機電一體化 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10-316-01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解決了部分分數較低學生繼續學習的難題。但不可否認,高職院校在與國辦學校競爭中仍然處于劣勢。若不能抓住時機,及時、迅速調解生存戰略,可能就會在競爭中失敗,隨之被社會淘汰出局。
第一,盲目擴張規模,辦學質量還需進一步提高。近幾年,高職院校規模超常擴張,但是辦學條件未能跟上,這將成為今后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矛盾。從招生人數看,呈現超常規模擴大的態勢。但是,辦學條件等一些基礎性指標呈大幅下降態勢。
第二,高職教育的目標定位、投資機制還需完善。行業對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定位沒有統一認識。一種認為培養的是技術型人才;而另一觀點則認為側重于培養技能型人才。因為各個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定位不統一,導致了在對人才培養規格要求上水平的參差不齊。高職教育已占據半壁江山,但結構上,其專業結構還有待逐步完善;質量和效益上,眾多高職院校創建不到5年,還處于摸索發展階段,教學質量、管理等體系機制等也需要逐步健全和完善。
高職教育的投資機制還需更加完善。一半以上的高職院校投入來源于收取較高的學費,國家財政支持基本沒有,資金來源單一。況且職業院校特別是工科類院校注重實踐性教學,實驗、實習配套設施更新換代也較快,因此,導致培養成本相對較高,影響培養質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經費緊張。
第三,高職院校的師資建設有待加強。盡管高職教育在隊伍建設上提出“雙師型”教師發展方向,但仍大大落后于本科院校專科段水平,對于國家提出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雙師教師比例要達到50%”的合格要求相差甚遠。
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例,試著探索一條新的途徑,使課程設置更能適應社會需求,培養學生輕理論、重實踐,努力使民辦學校立于不敗之地。
一、機電一體化的基本概念
“機電一體化”出現于上世紀70年代,為英語合成詞。我國通常譯為機電一體化或機械電子學,具體是指在機械、信息處理與控制等功能上引入電子技術,并將機械設備與電子裝置以及相關技術軟件等有機結合起來而構成的新系統的總稱。
機電一體化產品既不同于傳統的機械產品和普通電子產品,它是機械與微電子技術,特別是與微處理器或微機等智能設備相結合的產物。隨著科技的繼續發展,機電一體化的“機”擴大到機床、加工中心、電機、儀器儀表等。同時“電”也擴大到了光,如紅外、激光等傳感裝置。如今所謂機電一體化并非局限在狹窄范圍,如數控車床,機器人等,現已擴大到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制造系統(CAM)及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等。
二、機電一體化的結構要素
機電一體化的結構要素很多,必需的是五大要素。
1.動力。好比人體的內臟產生能量用來維持生命,它為系統提供動力,驅動執行機構運轉。
2.傳感。仿佛是五官將感知信息傳遞給大腦,再由大腦作出反應,其功能是將系統運行中所需要的各種參數及狀況檢測出來,轉化為能夠測定的各種物理量,傳輸到信息處理機構,根據需要作出“反應”。
3.驅動。就像人的肌、筋、腱、骨骼接受大腦指揮去驅動四肢一樣,在控制機構總領下,驅動各執行機構完成預定功能動作。
4.執行。如同人的四肢由大腦指揮去完成每項任務一樣,當接到信息處理機構的指令后,立即執行相應功能動作。
5.控制和信息處理。猶如人的大腦指揮和控制全身運動并能考慮、認知問題,將各傳感器所檢測信息集中、儲存、處理,然后按照一定的程序發出各種指令去控制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
三、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設置
機電一體化作為一門跨學科的綜合邊緣學科,近幾年廣受學生和家長的青睞。因為此專業包括內容較多,學生的就業面較廣。機電一體化技術大體由機械、電子、自動控制、信息、傳感器、微機接口以及軟件等技術組成,多種技術在綜合成一個完整的系統中,相互要求、取長補短,不斷向理想化技術發展。
所以我們在設置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方案時,既要考慮該專業綜合性、多學科的特點,又要充分照顧學生低起點的實際,同時合理安排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銜接。筆者認為機電一體化專業在高職階段應以安排專業基礎學科為主,主要包括機械學、電子電工學、計算機基礎等,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此基礎上掌握好本專業所必需知識和技能,為日后工作學習作好準備,具體安排如圖。
現代社會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無時無刻不在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和產品產生著影響,這些影響有的現在已經認識到,有的目前還無法預見,但是未來技術的發展必然會導致機電一體化進一步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邁進。我們職業技術教育一定要緊跟現代技術發展的步伐,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課程設置,這樣才能產生顯著的社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