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軍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 廣播電視 和諧
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供構建和諧廣電的思想保障。
科學發展觀是順應時代大勢、合乎人心的發展觀。和諧廣電建設應該比其它行業有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同志在致2007年全國電視臺臺長論壇的賀信中指出,電視是當今社會的“第一傳媒”,在整個宣傳思想工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要充分認識黨和人民賦予廣電媒體的重要責任和崇高使命,進一步提高輿論引導力,增強社會公信力,擴大國際影響力,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我們廣電媒體要想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就要把科學發展觀作為重要指導思想,凝聚廣電人的智慧和力量,激發創造熱情和活力,形成一種和衷共濟共同建設和諧廣電的生動局面。
1、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十七大精神,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精神實質和基本內涵的認識??茖W發展觀是唯物史觀與中國新的發展實踐有機結合的嶄新發展理念,反映了現階段中國發展的迫切要求,是從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事實和過程”得出的確切結論。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與基本內涵,首先必須按照十七大精神要求,切實做到黨中央提出的四個“準確認識”,即準確認識國際國內的發展環境,準確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準確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準確認識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要求。聯系到我們廣電系統,就要準確認識國際國內廣電傳媒同質競爭和差異競爭的客觀形勢;準確認識我們廣電媒體的責任和義務;準確認識各級廣電媒體的特征、特色和發展現狀;準確認識廣電媒體在履行職責和謀求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困難,真正達到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對廣電系統而言,一方面要切實履行媒體職能,弘揚好主旋律,用各種宣傳充分反映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舉措、新進展、新成就,牢牢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另一方面,也要通過改革發展,不斷加強事業建設,改善從業人員的工作環境和生活待遇,使廣電職工敬業愛崗、生活安定,一心一意謀發展。
2、緊密聯系廣電行業實際,防止和避免廣電改革中的簡單化、表面化。應該說,廣電系統在科學發展觀理論指導下,這些年改革發展的成果顯著。諸如:全面推行品牌化戰略;全力實施科技保障,不斷擴大覆蓋面,確保安全優質播出;全方位加強管理創新,提升服務水平。但是,也不能忽視存在的問題和某些方面的不足。比如:中央一再強調要增強責任意識,堅決抵制低俗之風。可是國家廣電總局2007年6月至9月,連發十多個通知、通告和禁令,列舉了三十多家省級和副省級廣電媒體出軌媚俗的違規違紀行為,并叫停了一些低俗廣告節目和娛樂選秀節目;又如:十七大報告中強調要“政事分離、政企分離”??赡壳叭珖?市)和縣(市)廣電媒體中,不少仍然是“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還如,中央早就明確要求 “要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可現今全國不少基層廣電傳媒仍靠廣告和有線電視收費單一經營,文化產業綜合經營和擴張思路狹窄,效果微弱。有的雖辦了一些延伸產業,卻虧多盈少,成為新的“包袱”。
科學發展觀要用科學的理論作指導。當前,我們要著力轉變不符合、不適應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思想觀念。要正確處理好“好”與“快”的關系,做到好中求快,快中見好,既好又快,以快補晚,量力而行推進廣電事業、產業建設;科學發展觀還要依靠法制來作保障。明顯違背廣電法規、“打擦邊球”的追媚求俗,雖賺取一時的經濟利益,但絕不屬科學發展觀范疇。
二、堅持在發展中跨越,奠定構建和諧廣電的物質基礎。
建設和諧廣電,歸根結底要靠發展。廣電人始終要堅持發展第一、發展為先,不斷為建設和諧廣電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
一應明確發展思路。改革開放以來,湖南廣電集團不斷樹立更高的發展目標,不斷探求便捷的發展途徑,不斷發揮最核心的比較優勢,同時也不斷解決最薄弱的關鍵環節。各地方臺在學習湖南廣電集團經驗的同時,應根據各地的基礎條件和實際情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提出各自的目標和發展戰略。比如如何實施政企分離,如何規避由中心制向頻道(率)制轉換中的各種弊端和風險,如何依托電視擴展產業鏈條、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如何實施科學管理,充分調動和發揮從業人員的積極性等等。
二應把握發展機遇。當前,廣電業發展正處于轉型期,面對境外傳媒和境內平面媒體和多媒體競相擠壓的挑戰。我們必須在技術、業務、盈利模式和戰略模式等諸多方面進行有序轉型,但在轉型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一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廣播電視事業,十七大報告又著重強調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廣播電視文化是當今文化的主流陣地,享有多方面的優惠政策;二是各級地方政府對廣播電視事業傾注滿腔熱情,并給予多方面的關心、關照和支持、呵護;三是廣大人民群眾已經將聽廣播看電視作為文化消費的主體;四是經過改革開放以來多年的艱苦努力,事業發展有了一定的基礎。
三應發揮自身優勢。近年來,各地各級廣播電視機構都在著力提高廣播電視優勢資源的利用效果,基本上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跨越發展的路子:一是應繼續發揮人文資源優勢,不斷實施品牌戰略,廣播電視節目質量不斷提高;二是應繼續發揮科教資源優勢,各地都十分注重把廣播電視科技發展與整體發展相融合,高科技手段在廣播電視內部得到了普遍應用;三是應繼續發揮裝備傳輸優勢。廣播電視的采編制播各種設備逐步完善,覆蓋面逐年擴大,傳輸質量逐步提高。進一步充分發揮好自身優勢,無疑是增強核心競爭力、促進廣電和諧的優越條件。
四應形成發展格局。統籌城鄉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統籌城鄉廣電事業發展,也必然是建設和諧廣電的根本要求。廣播電視也要依靠城市帶動農村,依靠“村村通”、“戶戶通”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特別是處于欠發達地區的廣播電視部門,要著力實施好“廣播扶貧”、“電視扶貧”,扎實發揮好廣播電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文化引領作用、科技普及作用,法制、政策教化作用和娛樂助興作用,切實幫助農民實現“精神增收”。
三、堅持在改革中推進,激發構建和諧廣電的創造活力。
改革創新是社會和諧的根本動力,也是建設和諧廣電的根本切入點。廣電系統內部必須根據轉型期的各種變化繼續堅持深化改革,激發行業內部的創造活力。
一是要依靠改革推動。前幾年,廣電系統的改革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值得回望和調整的地方。比如整合廣電資源后如何調動從業人員積極性、如何轉變廣電行政管理部門職能,更好地推進“法治廣電”、“平安廣電”、“誠信廣電”、“學習型廣電”建設等,都要通過深化改革,提供作風、制度和管理層面的各種保障,提升廣電行業的軟實力和執行力。
二是要依靠品牌帶動。廣播電視的生存、發展與和諧廣電建設,都離不開實施品牌戰略。隨著全球化語境的越來越升溫,品牌已成為媒體的核心競爭力。廣電媒體,特別是地方廣播電視臺,應按照宣傳和傳播規律,注重研究受眾的接受習慣和心理特點,著力提高廣播電視節目的“品質、品味和品格”,在承載社會責任中塑造品牌形象。
三是要依靠創新驅動。要優化廣電事業和廣電產業發展環境,必須依靠創新從深層次解決問題,在創新觀念、創新戰略、創新制度和創新管理體制和機制上做實功。筆者認為地方臺的當務之急是要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廣電事業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一是創新決策機制,充分發揚決策民主,考慮各種改革方案要多從有利于發展廣電生產力著手;二是創新監督機制,防止腐敗現象在廣電系統滋生蔓延。
四、堅持在引導中認同,凝聚構建和諧廣電的強大力量。
建設和諧廣電,要在加快廣電事業發展的同時,不斷加大先進文化教育引導的力度,豐富廣電職工的精神境界,努力在廣電系統內營造和諧宣傳、和諧創造、和諧創業、和諧相處的社會氛圍。具體講:
一要發揮價值取向的引領作用,用科學發展觀作為衡量廣電改革利弊得失的價值尺度。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應當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切實扭轉某些地方以往在宣傳中忽視輿論導向、片面追求收聽率、收視率的錯誤傾向,強化廣播電視工作者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表率作用和弘揚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排頭兵作用。
二要切實為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廣電提供組織保障。在實踐中,要發揮領導干部的表率作用。領導干部首先要加深對科學發展、建設和諧廣電的領會和把握,帶頭學好、用好科學發展觀,真正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建設和諧廣電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三要突出文化引領,增強本土文化特色。廣播電視要通過文化引領,塑造廣電人特有的人文精神,塑造社會形象,給公眾留下良好的口碑。文化引領的重頭戲在于節目,增強宣傳節目的文化內涵,向優秀的傳統文化尋求靈感,扣準時代脈搏,打造受眾喜愛的本土文化節目。
四要重視典型引路,在內部大力弘揚正氣、弘揚先進。建設和諧廣電離不開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努力在各級廣電系統內部評優創先,樹立典型,弘揚正氣,激濁揚清,發揮典型的引領作用和輻射作用。努力在廣電系統內確立新時代新型的和諧人際關系,營造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謀事干事、文人相敬、互學互幫、風清氣正的和諧廣電環境。
五要加強教育培訓,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的素質。改革越深化、事業越發展、產業越繁榮,隊伍建設和人才管理就越顯得重要。人員管理、隊伍建設是長遠發展的基礎性工作,誰能抓緊、抓實、抓出成效,誰就贏得和諧發展的主動權。因此,教育培訓工作要常抓不懈,注重實效。
(作者為江蘇省鹽城廣播電視臺法制·生活頻道總監)
責任編輯: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