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丹
摘要:公務員退休制度既是國家公務員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退休條件、退休待遇、退休安置、退休后的管理等重要內容。一些西方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經驗證明擁有優(yōu)厚的福利、退休保障制度,有助于激勵公務員忠于職守、勤政廉政建立。實行國家公務員退休制度,對于實現和保障國家事業(yè)的興旺發(fā)達、承前啟后,長治久安,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戰(zhàn)略意義。
關鍵詞:退休保障制度;退休條件;退休待遇;退休安置;退休后管理
中圖分類號:D631.1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26—0054—02
一、國家公務員的退休條件
1.必須同時符合關于退休年齡和參加社會保險年數的規(guī)定。如日本規(guī)定男女退休年齡為60歲,參加社會保險年限需滿20年。
2.根據身體狀況決定提前退休或者推遲退休。美國規(guī)定凡身體致殘者,工齡5年以上,不限年齡,可以隨時退休;如果身體健康,又能勝任工作,到了退休年齡也可以推遲退休。
3.根據公務員類別的不同,退休年齡也有所不同。如法國規(guī)定常駐服務的公務員(即在辦公室工作)60歲~65歲退休,達到65歲必須退休;流動服務的公務員(即經常外出服務)55歲~60歲退休,如小學老師、護土等年滿55歲退休。
我國相關法規(guī)規(guī)定了兩種退休方式,“應當退休”和“可以提前退休”,并分別規(guī)定了相應的退休條件。對“應當退休”的條件,《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第七十八條規(guī)定了兩種情形,一是年齡條件:男性公務員年滿六十周歲,女性公務員年滿五十五周歲;二是身體條件:喪失工作能力。公務員只要符合上述兩種條件之一的,任免機關就應當為其辦理退休手續(xù)。但需要注意的是,國家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國家根據某些特殊情況做出的特殊規(guī)定,主要是提前退休和延遲退休。提前退休,是指公務員根據國家規(guī)定,在未達到退休條件之前離開工作崗位,享受退休待遇。延遲退休,是指公務員按照國家規(guī)定,在達到退休年齡后仍留在工作崗位上工作,享受在職人員的待遇,待符合特殊條件時再退休。延遲退休在我國主要適用高級領導干部以及杰出的高級知識分子等少數公務員。
對于“可以提前退休”的條件,《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第七十九條也規(guī)定了兩種情形,一是年齡加工作年限條件: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且工作年限滿二十年的;二是單純工作年限條件:工作年限滿三十年的。公務員只要具備上述兩種情形之一的,本人提出申請,經任免機關批準,即可以提前離開工作崗位,享受退休待遇。
確立自愿退休的方式,這在我國還是第一次,也是國家公務員退休制度的一個新的特點。這樣可以使部分服務年限較長、而又未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國家公務員根據自己的意愿,提前退休。
可見中國和西方公務員在退休的年齡、方式上都是存在差別的。
二、公務員退休待遇
(一)政治待遇
政治待遇是指國家公務員退休后應享有的政府權利。國家公務員退休后,其基本政治待遇保持不變。各有關單位要按照黨和國家的政策規(guī)定,組織退休公務員學文件、聽報告,參加有關的活動,通報有關情況,使他們及時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內外大事,勉勵他們在新的形勢下,繼續(xù)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發(fā)揚光榮傳統(tǒng),永葆革命青春。
(二)生活待遇
1.基本退休金待遇。基本退休金是退休公務員最主要的生活待遇。1993年工資制度改革后,國家公務員實行職務級工資制。國家公務員退休后,其退休金的計發(fā)辦法是:職務工資、級別工資按一定比例計發(fā),基礎工資、工具工資均按原工資的100%計發(f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公務員基本退休金也應適時調整。
2.地區(qū)津貼。1993年工資制度改革方案實施后,各地將建立新的地區(qū)津貼制度。國家公務員退休后,可享受原單位所在地同職級在職人員的地區(qū)津貼。
3.物價、生活補貼和各項福利待遇。這也是國家公務員退休生活待遇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三)醫(yī)療和傷殘保險待遇
國家公務員退休后,可繼續(xù)享受同職級在職國家公務員的醫(yī)療待遇,保證退休公務員有病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對因公(工)致殘的退休公務員,除發(fā)給基本退休金外,另發(fā)給因公傷殘保險金。其中對生活不能自理、飲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每月再發(fā)給一定數額的護理費。
(四)住房待遇
國家公務員退休后,其住房標準和辦法按同職級在職國家公務員的規(guī)定執(zhí)行,并給予優(yōu)先照顧。
(五)喪葬、撫恤待遇
退休公務員去世后,其喪事處理、喪葬補助費和供養(yǎng)直系親屬撫恤費,與在職國家公務員去世后一樣對待。其遺屬生活有困難的,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給予補助。
對于在西方,對公務員退休之后除了基本的養(yǎng)老保險外,還對公務員實行單獨的養(yǎng)老保險。實行養(yǎng)老社會化管理。公務員退休后就脫離了與原工作單位的關系,其退休經費和有關保障的支付,都由社會服務組織和機構辦理。如:加拿大不僅公務員養(yǎng)老保險有單獨立法,而且軍人、警察還有單獨立法,針對不同類別公務員的特征,加拿大頒布了多部與公務員制度尤其是與公務員養(yǎng)老保險制度有關的法律與法規(guī)。
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在中國退休經費屬行政開支,完全由國家財政負擔。沒有建立公務員退休專項基金,沒有建立公務員個人和國家共同籌資的退休保障制度。退休人員分散由原所在單位管理,與原所在單位保持聯(lián)系,原單位效益好,那么公務員退休過后所享受的福利就高,而西方實行養(yǎng)老社會化管理。公務員退休后就脫離了與原工作單位的關系,其退休經費和有關保障的支付,都由社會服務組織和機構辦理。
三、退休安置
西方公務員實行養(yǎng)老社會化管理。公務員退休后就脫離了與原工作單位的關系,其退休經費和有關保障的支付,都由社會服務組織和機構辦理。原工作單位除了對公務員實行一次性的解雇補償之外也就對退休公務員不再負其他的義務和責任。
而在我國還需要退休公務員的安置,包括安置地點的選擇,住房和接受單位的落實,退休經費和其它福利待遇的保障等方面。凡退休后在其工作地點是縣級行政區(qū)域內居住的,一般可就地安置。退休安置是國家公務員退休制度的一個重要內容,直接關系到國家公務員退休后的生活,同時對解除在職國家公務員的后顧之憂,安心本職工作,也有一定的意義。
四、退休后的管理
我國公務員退休制度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嚴格堅持到齡即退,每個國家公務員必須自覺遵守,依法退休。同時,還規(guī)定了不到最高任職年齡的,本人提出,經組織批準,也可以提前退休。
2.國家公務員退休金計發(fā)辦法和標準,突出了國家公務員的特點,符合分類管理的原則。退休金計發(fā)辦法根據國家公務員工作性質和工資結構特點確定,與企事業(yè)單位區(qū)別開來,可減少互相攀比,有利于國家公務員保障體系的建立。
3.與養(yǎng)老保險制度相銜接。國家公務員退休制度注意與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有機結合,明確國家公務員退休后享受國家規(guī)定的養(yǎng)老保險金的基本原則,為下一步建立適合國家公務員特點的養(yǎng)老保險制度打下了基礎。
4.重視對退休公務員的管理。堅持退休養(yǎng)老保險費用管理與人員管理統(tǒng)籌考慮,有利于減輕原單位的負擔,為向社區(qū)化管理過渡創(chuàng)造條件。
適當提高公務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和健全退休保障,對于穩(wěn)定公務員,使之安心專心工作,十分有效。另外,適當提高公務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和健全退休保障也有利于吸引更多優(yōu)秀人才進入公務員隊伍,保證政府機構運行的高效和廉潔。
西方各國公務員退休制度概括起來有以下特點:
第一,有健全的退休法規(guī)。西方各國都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公務員退休和養(yǎng)老的法規(guī)制度,不僅在公務員總法中有原則規(guī)定,而且建立了專項法律和法規(guī),體現了依法管理公務員退休養(yǎng)老的原則,同時還制定有對養(yǎng)老金收入不征稅、不被債權人沒收等法律保護措施。美國實行多種形式的退休制度,有強制性退休、自愿退休、殘廢退休和延遲退休。
第二,退休待遇比較優(yōu)厚。一般國家公務員在職期的待遇,相對低于社會其他從業(yè)人員,但退休后,有的國家既享受全民養(yǎng)老保險待遇,又享有國家對公務員退休的補充保障經費。英國公務員退休費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為養(yǎng)老年金,另一部分為公務員退休年金。
第三,實行養(yǎng)老社會化管理。在我國公務員退休之后的保障費用完全由財政支付,這樣直接加大了財政負擔,西方養(yǎng)老社會化的方式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以平衡國家與公務員的合理負擔的迫切需要。對公務員退休制度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建立國家與公務員個人共同負擔制度,逐步建立多元的公務員退休保障制度;盡快與社會保障制度接軌,實現公務員退休金管理與服務社會化。
具體步驟是:借鑒國外的做法,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兼顧公務員的現實利益,我們認為,既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改革,又要穩(wěn)扎穩(wěn)打。新加坡的退休金制度改革,把公務員分成四類,采取不同的公務員退休金發(fā)放方式,并賦予了公務員一定的自由選擇權。美國現行的公務員退休制度,是1986年6月6日里根總統(tǒng)簽署的一項法案。法案規(guī)定,新的退休制度從1987年1月1日起生效,1983年12月31日以后受雇的公務員,可自動執(zhí)行新的退休制度。1984年以前受雇的公務員,對于實行舊的還是新的退休制度,由公務員自行選擇。我國公務員退休金制度改革不妨可以效法上述國家的做法,在保證改革公平價值目標實現的同時,也實現了其穩(wěn)定性價值。
各國都根據自己的經濟文化政治情況來實施與本國相適應的權益保障制度,同時也應該借鑒其他各國在這方面的經驗,吸取精華,更好的維護公務員利益。
參考文獻:
[1]J[美]帕特里夏·英格拉姆.公共管理體制改革的模式[A]國家行政學院國際合作交流部西方國家行政改革述評[C]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1998.
[2]田兆陽.美國行政改革走趨勢[J].中國公務員,1999,(3).
[3]姜海如.中外公務員制度比較[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4]溪流.中國公務員制度[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5]杜萬松.公務員退休金制度改革:理由與方略[J].公共行政2006,(1).
[6]徐理明.面向新世紀的中國公務員制度[A]晏智杰.面向21世紀的中國現代化:課題與展望[C].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7]楊波.制度變革與價值沖突——近年來西方國家公務員制度改革評析[J].南京社會科學,2002,(5).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公務員法[Z].2005.04.27.
(責任編輯/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