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英 趙欲升
摘要:教師的專業發展固然與其學科專業知識基礎、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等專業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專業之外的某些素質即非專業素質,也對教師的專業發展產生著重要影響,本文將從文化素養、反思能力、行動意識、人格魅力、自我專業發展意識等方面著力闡述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非專業素質及相關問題。
關鍵詞:教師專業發展;非專業素質
中圖分類號:G451.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26—0116—02
關于對“教師專業發展”內涵的理解,從目前國內外來看,有側重外在的、關涉制度和體系的、旨在推進教師成長與職業成熟的教育與培訓發展研究;也有側重理論的,立足教師內在專業素質結構及職業專門化規范和意識的養成與完善的研究。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有很多,有的學者認為,“教師專業發展就是教師的專業成長或教師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有的表述更為具體,如:“教師個人在歷經職前師資培育階段、任教階段和在職進修的整個過程中都必須持續地學習與研究,不斷發展其專業內涵,逐漸達到專業圓熟的境界。”而有的定義則更全面,如:“教師專業發展是以教師專業自主意識為動力,以教師教育為主要輔助途徑,教師的專業職能素質和信念系統不斷完善、提升的動態發展過程。”這些界定總體上都是圍繞教師專業素質與專業成長這一視角揭示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
有關“教師專業發展”的諸種表述中,可以得出一些共性特征:一是強調發展要素的內生性、自覺性;二是基于過程理解的階段性與動態性;三是發展狀態的非終結性。
教師的專業發展固然與其學科專業知識基礎、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等專業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專業之外的某些素質即非專業素質,也對教師的專業發展產生著重要影響,本文將著力闡述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非專業素質及相關問題。
筆者通過長期教育教學實踐研究總結、觀察和分析認為:教師非專業素質還應包括文化素養、反思能力、行動意識、人格魅力和自我專業發展意識。
一、文化素養
教育教學是極具綜合性的行為和藝術,賴以多元文化作為支撐,教師的綜合文化素養直接影響其教育教學質量,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教師只有具備豐厚的文化底蘊,才能承擔起歷史的、現實的重任,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
所謂文化素養是科學素養、人文素養和審美素養的總和。從本質上說,這三方面是有機統一和不可分割的,他們共同構成一個人的整體素質,其中,人文素養是一個人素養的基礎和核心,科學素養和審美素養是以人文素養為出發點和歸宿的,是人文素養的延伸。
具有良好文化素養的語文教師,可以引經據典、旁征博引,可以從歷史的角度、哲學的思考、科學的精神進行分析和闡述,可以營造濃郁的課堂文化氛圍;具有良好文化素養的數學教師,可以從藝術的角度審視數學的美,可以在文化的視野中展開數學教學,可以使極具理性精神的數學教學充滿文化的光輝;具有良好文化素養的外語教師,可以在中外文化的比較中延伸他的課堂,可以引領學生去欣賞獨特的異國風情,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教學充滿生活的氣息。
正如自然界中的物質場可以產生能量一樣,教師的文化素質可以形成文化場,在這種文化場中,學生可以感受到文化的能量,這種能量可以影響和感染學生,使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深刻變化。
良好的文化素養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長期有意識地培養和積累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是不可或缺的,是一個優秀教師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因此,有志于專業發展的教師,在深入專業領域研究的同時,要重視文化素養的形成和優化,做到既有知識又有文化。
二、反思能力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教學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要反省、思考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對教學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進行反思,可以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反思,也可以對教育理念和教育藝術進行反思。
有人提出了以下三種反思:對于活動的反思,這是個體在行為完成之后對自己的行動、想法和做法的反思;活動中的反思,個體在行為過程中對自己的表現、想法、做法進行反思;為活動反思,這種反思是以上兩種反思的結果,以上述兩種反思為基礎來指導以后的活動。
也有人給出了一個公式:經驗+反思=教師成長,雖然對此有不同的理解,但卻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反思能力”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影響。教育教學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不僅僅需要經驗,更需要改革和創新,而改革創新的基礎就是對自己教育教學行為的反思,沒有反思就沒有改革,也就沒有創新。因此,把反思能力作為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是恰如其分的。反思是一種能力,是后天形成的個性品質,反思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需要主體有意識地養成,以致形成良好的習慣。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分析、審視和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總結經驗,尋找不足,改革創新,進而在反思中不斷成長和發展。一方面,作為教師要積極地培養自己的反思能力;另一方面,反思能力又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和個性特征,因此要積極培養良性的反思能力和正確的反思觀,積極主動客觀地反思自我剖析自我發展自我。教育改革要求教師養成經常進行自我反思的習慣和能力,促使教師較快地成長為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師。
三、行動意識
行動意識是指主體通過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明確了自我發展方向后,所產生的驅動行動的心理動力。顯然,具有較強行動意識的教師,會不畏艱難,堅定信念,持之以恒地向既定目標前進,直至達到目標;相反,缺乏較強行動意識的教師,即便確認了發展目標,也會因為其他因素的影響,而不采取行動,或終止行動半途而廢。行動意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催化劑和驅動力,直接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速度和進程,行動意識又是長期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心理素質,一旦形成將很難改變,甚至會影響人的終身發展。其實,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的老師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刻苦鉆研,義無反顧,于是使自己不斷成長,專業不斷發展;也有的教師缺乏進取心和工作熱情,倦怠懶惰,庸庸碌碌,最終只能是一生無為,一事無成。
其實,對于前面提出的教師成長公式,我認為它還是值得商榷的,如果改成下面的形式可能更確切:經驗+反思+行動=教師成長。的確有的教師僅僅停留于反思階段,缺乏行動意識,那么這種沒有行動支持的反思是不會產生結果的,反思固然重要,而行動才能促進發展。
四、人格魅力
什么是人格呢?一般的說,人格是一組具有特征的思想、感情和行為模式,他可以區分每個人和他人之不同,而且在不同的時間和情境中具有持久性。人格具有個別性、穩定性和一致性的特點。
人格是一種教育教學資源,健康高尚的人格具有極大的魅力,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于無聲處影響和改變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所以有的老師不怒而威,有的老師則用他的親和力凝聚學生,有的老師幽默的言談和優雅的舉止深受學生的推崇,我想這就是人格魅力。難怪有的學生講:因為我喜歡這個老師,所以我喜歡這個學科。人格魅力是高層次的個人素質和修養,教師的人格魅力不但影響他的學生,更影響自身的專業發展。人格是在人的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且具有相對穩定的特點,作為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格魅力。
五、自我專業發展意識
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有切合自身的發展規劃以及積極主動的主觀動力,這就是說教師要有自我發展意識。教師的自我發展意識是自我專業發展的內在推動力,可使教師的主觀能動作用在專業發展中得到充分地發揮,并可促使自我專業發展能力的形成,成為促進專業發展的新因素。自我專業發展意識的有效形成,應采取適合自身的措施。
(一)制訂自我專業發展規劃
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原動力來自教師的自我教育意識。教師制訂自我專業發展規劃,對促進教師自身發展和教學實踐有實際的意義。設計自我專業發展活動,對教師自身發展持續的改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制訂自我專業發展規劃,對影響專業發展的錯綜復雜的因素有效地加以整合,使專業發展的道路更為順暢,成功的機會就更大。
(二)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和職務培訓
教師發展是教師人生價值實現的過程,是教師在充分認識教育意義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精神追求,增強職業道德,掌握教育規律,拓展學科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根據社會的變化與教育改革的發展,及時研究自己的缺欠與不足,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以自己的發展適應和促進社會的發展、學校的發展。學習與培訓是更新觀念、補充知識和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徑,可以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機會。
(三)開展教育教學研究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級學校越來越重視教育教學研究了,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更加關注、參與教育教學研究,他們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和反思,做課題研究,做調查分析,撰寫論文。為了使研究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開創性。我認為,教育教學研究,更要努力做到研究的實在性、研究的應用性、研究的導向性和研究的創新性。教師參與研究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在研究中,教師可以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更好理解課堂和改善教育實踐,不斷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四)保持開放的態度,與其他教師相互合作、交流
自我專業發展要求教師主動積極地追求專業發展,保持開放的心態,隨時更新教育觀念和專業知能。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這個過程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一個有志于在教育事業上有所作為的教師,不但要注重自身專業素養的提高,還要努力培養自身的非專業素質,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連榕.教師專業發展叢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段曉明,黃文鍵.英國教師:“自我專業發展計劃”[J].世界教育信息,2004,(5).
(責任編輯/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