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平
摘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大學生的必修課,它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近年來,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進行了多次較大的調整和更新。在這個過程中,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培養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仍有待研究。筆者分析了新形勢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現實意義,從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出發,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途徑。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29—0198—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按照《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和《〈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教社政[2005]9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加強和改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研究新形勢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是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需要,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也是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要求。
一、新形勢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現實意義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這一課程的建設。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精神,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和《〈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教社政[2005]9號),從2006年秋季開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新一輪課程設置改革,改革后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由原來的七門調整充實為四門,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四門必修課。在貫徹落實新課程方案中要研究和解決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問題,具有十分必要的現實意義。
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大學生是國家的寶貴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如何,關系能否培養出大批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關系黨的事業能否后繼有人,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及中華民族偉大振興的目標能否實現。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直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傳授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是大學生正確分析意識形態,增強政治辨別能力,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強大思想武器,在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方案的實施,意味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和建設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既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對進一步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還存在很多問題。
第一,教學觀念傳統,教學內容與實效性相脫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是由教育部主管部門組織專家統一編寫,雖然理論闡述透徹、邏輯結構嚴謹,但仍存在課程體系比較傳統,內容更新滯后于時間發展,忽視時代變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現象,時代氣息感弱等問題。許多大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抽象、空洞,理論上的說教多,距離自己的實際生活遠,不易理解和把握。
第二,教學方法手段單一,忽視學生的主體性。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要還是以面對面直接灌輸為主,即使使用了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過程中仍然還是只注重教師單方面的傳授理論,過于強調教師的主導性,忽視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當代大學生是一個極富個性的社會群體,具有明顯的獨立性和批判性,價值觀念呈現出日益多樣化和復雜化的趨勢。
第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引導作用。目前很多學校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夠重視,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專業課的科研與教學上,不注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與師資隊伍建設。由于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采用大課堂,不僅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而且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引導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僅是要給學生傳授書本上的知識,更主要的是讓學生懂得如何用先進的思想武裝頭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指導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地位和重要性并沒有在實踐中充分體現出來,這也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存在著自信心不足,自豪感不強的現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積極性受到抑制,工作缺乏應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大大消弱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引導作用。
三、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途徑
第一,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擔負著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任務,應轉變傳統的灌輸教學觀念,提高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實踐性,使教學由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引導學生走向社會、了解社會,從而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積極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將以往以系統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模式轉向以啟發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中心。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知識結構、接受能力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和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不斷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提高。
第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手段,使教學內容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改革后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重在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要根據實踐的變化和教育的需要及時更新和調整,及時吸收當前思想政治理論的最新成果。用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積極探討案例式、啟發式、參與式、疏導式、辯論式等教學方法,繼而進行深入淺出、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共鳴。此外,課堂討論、問卷、辯論、演講等互動式、參與式、研究式教學方法,也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營造出人人動腦、共同參與、活潑熱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獨具特色。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要從強調系統性、理論性轉變為強調針對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要掌握現成的知識和已有的經驗,而且要在具體的教學中進行創造性的活動,經常積累、收集并整理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相關的資料,緊密結合時代主題和國際國內形勢,緊密結合黨和國家現行的路線方針政策,緊密結合大學生的思想發展實際,增強時代感,加強針對性、主動性、實效性。不斷拓展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改進教育教學方式,根據教材內容選用適當的資料,用觀點統率教材,從材料中抽出觀點,這樣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得更生動,充分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結合。
第三,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學團隊。領導要切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人才培養中的核心作用,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良好的教學科研氛圍,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工作納入到學校整體科研工作計劃中。同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內容科學合理的設置,以及各課程之間的銜接,做到結構合理、功能互補、減少重復、因材施教、分層次進行。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學團隊,授課過程中體現出科學理論的最新成果,在把理論講深講透的同時,對學生不斷進行思想啟迪。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只有做到對馬克思主義的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創造性地從事教學。大力提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職業榮譽感和奉獻精神,將教師職業、黨和國家事業、學生的學業有機貫通。教師不僅要從研究的層面上講授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科學性,還要成為大學生的思想導師和良師益友,讓學生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中感受思想政治理論的真諦,用教師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養成。
參考文獻:
[1]陳亞兵.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7,(7).
[2]韓梅.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研究與探索[J]. 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3]徐霞.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9).
[4]茍穎萍.關于提高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探討[J].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3).
[5]俞歌春,吳宏洛.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時效性與實效性[J].思想理論教育,2006,(12)
[6]吳艷東.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探索與實踐[J].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1).
(責任編輯/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