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中央“16號文件”)頒布。今年是中央“16號文件”實施5周年,回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走過的5年之路,我們欣喜地看到:河南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全省高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斷強化“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的辦學理念,形成了“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中央“16號文件”頒布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召開了全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出臺了貫徹落實中央“16號文件”的實施意見。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連續下發了17個配套文件,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全省高校積極行動,采取了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耳、入腦、入心”。
5年來,圍繞貫徹落實中央“16號文件”精神,全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做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德育論壇為牽引,不斷強化育人意識。為強化校長的職能和作用,省教育廳舉辦了以“校長要對大學生全面發展負責”為主題的“大學校長德育論壇”。論壇的舉辦,增強了校長對大學生全面發展負責的觀念,強化了校長及學校行政系統的育人意識,為將德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是以德育基地為載體,不斷創新德育途徑。為充分利用河南豐富的教育資源,進一步創新德育途徑,推進和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河南從全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中遴選命名了100個社會影響大、教育價值高、基礎條件好的單位為“河南省大中小學生德育基地”,加強了對歷史文化遺產和紅色教育資源的利用,拓寬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三是以德育評估為手段,不斷促進工作落實。為督促和檢查各高校將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省教育廳組織開展了5年一次的全省高校德育評估工作。通過評估,各高校進一步加強了對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理順了德育工作的領導體制和管理機制,促進了各項政策的落實和德育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四是多策并舉,切實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省教育廳啟動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課程建設工程”,列出專項經費用于優秀課程建設;加強教師培訓,在河南大學建立了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基地;設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獎勵基金,對在教育教學中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行表彰獎勵;設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獎”,表彰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調動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是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推動輔導員隊伍建設的職業化、專業化發展。省教育廳印發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對輔導員的任職條件、工作性質等作出了具體規定;加大輔導員隊伍培養培訓力度,在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建立了兩個培訓基地,分期分批舉辦輔導員培訓班。
中央“16號文件”實施5年來,全省高校努力創新工作思路、工作手段和工作載體,積極研究新情況,努力探索新路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現出新氣象、新面貌,相繼涌現出了一批大學生先進典型,形成了“河南籍大學生先進群體”現象。“當代孝子”張尚昀、“感動中國人物”洪戰輝、 “全國道德模范”王一碩等都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教材。
今年7月6日,教育部公布了包括對河南在內的全國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結果。調查表明,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他們具有濃厚的愛國情懷,在國家大事、難事、急事面前能夠自覺擔當、奮勇向前,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崇高的奉獻精神,是值得信賴、堪當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
雖然我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環節。同時,國際國內形勢的新變化、高等教育事業的新發展、以“80后”“90后”為主體的大學生對全面發展的新期待,都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因此,全省高校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在勇于創新上下工夫,在內容上創新,在載體上創新,在方法上創新,以學生喜聞樂見、行之有效的形式開展教育;要在完善制度上下工夫,努力形成“用制度推進、按制度落實、靠制度保障”的長效發展機制;要在鞏固成果上下工夫,把在實踐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經驗及時總結出來,推廣開去,通過典型引路來促進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
中央“16號文件”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綱領性文件。我們相信,以中央“16號文件”為指引,經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會不斷引向深入,開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責編:路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