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華
剛進行完的制圖考試有一道試題:“已知A點的水平投影且A點到H面的距離為20,B點到H面和W面的距離相等,直線AB長10,求作直線AB的三面投影。”這是一道多解題。試卷剛完成初稿時就引起了爭議。有的老師認為試題多解不嚴謹,學生答題時會無所適從。有的老師認為這樣的題目除了考查學生制圖知識的掌握情況外,還考查了學生的創造能力。有的老師認為:產品設計的過程絕對不是“根據已知條件求解方程”的過程,考試是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只要不是選拔性考試,完全可以搭建學生創造性解題的平臺。只是評卷時間需要長些。
從考試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完成得比較好,反而有幾個平時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沒有做對。這道試題的爭議引起了筆者的思考:社會需要學生具備能在一線操作崗位出色完成任務,并能總結經驗、改進操作甚至進行技術革新的能力。有人懷疑,他們可能嗎?要相信學生,他們同樣有很好的創造潛能。如果能把這種潛能變成顯能,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就有了保障。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才能開發學生的專業創造潛能呢?
一、培養創造意識
創造意識是指創造的愿望、動機或意圖,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美國專利局負責人在總結了申請發明專利人的經驗后說:“每一個男人、女人和小孩都是一個潛在的發明家,他們中的90%都曾經要發明某種東西,只是大部分人的熱情只能維持一個星期左右”。由此可見創造意識需要強化、創造熱情需要保護和鼓勵。
創造意識最初形成于潛意識。人們平時所接受的知識、積累的經驗、所形成的一些片段的想法、觀點,往往于不知不覺之中沉淀到潛意識中去,并有可能在潛意識中進行優化組合。如果學生處于放松狀態,蘊結于潛意識中的,帶有創造性的新思想、新觀念就能突破閾限而上升到意識水平,成為能夠公開展示的創新成果。
創新、創造意味著對現狀的否定。有了創造性的孩子往往會因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偏離了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可見創造需要有相當的勇氣。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鼓勵學生自信豁達、解放思想、大膽實踐、勇于探索、不怕失敗,允許他們進行變通和獨創,發展學生的挑戰性和冒險性。
二、營造創造氛圍
創造是人頭腦中最敏感也是最容易受到壓抑的機能,所以營造創造氛圍就顯得特別重要。教良好的課堂氛圍應當是由“主導性主體的教師”和“主動性主體的學生”共同調節控制形成的。教師要善于調控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融合、合作、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學習,鼓勵學生質疑,探討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
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創設情境,創設開放型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的大腦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教師課前準備要充分,重視學習資料的收集與分析,便于更好地創設情境。在組織學生協作學習時要充分認識中職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師應控制好節奏,防止部分學生注意力過度分散或情緒反應太激烈而破壞群體學習環境。
三、訓練創造思維
創造思維能力就是頭腦向外輸出新觀念、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新信息的智力。
1.訓練發散性思考能力
掌握創造思維的第一步是養成發散思考習慣,訓練學生的發散思考能力離不開問題。蘇格拉底說:“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教師要善于設計許許多多、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的大量習題、試題,就是問題。教師要盡可能設計開放型問題,以訓練學生的發散思考能力。發散思考的方法有原因發散、結果發散、功能發散、層次發散、要點發散、方法發散、規則發散、過程發散等,教師應針對具體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訓練。
2.訓練跳躍性聯想能力
跳躍性聯想能訓練思維的速度以及跳躍性、變通性,舉一反三和融會貫通都是跳躍聯想。訓練跳躍性聯想有兩種方法:①自由聯想訓練,隨便指定一個物體,在規定的時間內快速聯想和它相關的物體,要求聯想到的物體越多越好,這是訓練思維的速度;②強制聯想訓練,隨機找兩個不相關的事物,要求盡可能多地想出它們之間的相關聯系或共同點,這是訓練思維的跨度。
對中職學生進行創造潛能的開發,并不期望他們時時處處搞創造,更不期望他們能搞“頂尖型創造”,關鍵是讓他們具備創造的意識和必要的創造思維能力,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能進行“大眾型創造”,在有了“創造火花”的時候能及時付諸實施。
(作者單位:江蘇海安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