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靜
這里所說的“善“,意為擅長,長于之意。課堂教學之“善”,不僅影響一節課的教學效果,而且關系著教學整體和長期效益。那么應從哪些方面發揮課堂教學中的“善”呢?
一、善察
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善于觀察,從觀察中掌握學生中出現的種種狀態。觀察是成功的課堂教學技巧,在擅于觀察的基礎上,教師應及時調控課堂教學思路,或加強點撥與指導,或放慢教學進程,或輔以一定的鋪墊,或加大思維難度,或說一則相關的笑話以調節氣氛,或補充背景資料等等,從而達到預期的課堂教學效果。善于觀察、及時調控,體現了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二、善謀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效地進行教學謀劃,謀劃包括課前謀劃和課中謀劃。
1.課前謀劃
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對課文內容的難點、重點妥善把握和處理,講授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課堂結構、教學過程和教學環節等要做到心中有數。
2.課中謀劃
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四十五分鐘,把課文內容、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及心理發展特點有機結合起來進行謀劃,力求使每一位學生都投入到課堂學習狀態中。學生都具備學習的動機,只是不一致而已,教師需要通過各種有趣而新穎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及時激發并維持他們的學習動機。
比如在教學朱自清《荷塘月色》寫作風格時,筆者是這樣開場的:“今天,你們將扮演‘小偷,甚至要比小偷更壞的角色。小偷只是偷錢物,而你們…”筆者環視全班,并稍許停頓以示強調,然后說:“將‘偷竊更為有價值的東西。你們將‘偷竊作者的寫作風格,這是作者歷經多年錘煉才形成的風格,將被你們‘偷走變成自己的‘財富。”這樣奇特的導語一出,全班同學很快進入了學習的角色。在總結完寫作風格后進行寫作訓練,又說道:“同學們,你們要把剛才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中去,你們很快就有機會成為朱自清了。請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寫完后互評并修改。”學生們不僅努力地寫作,而且寫作后的互評讓他們暢談了這次寫作的感受,并檢查自己完成學習目標的程度。最后,這節課在學生們喜笑顏開的表情中圓滿結束了。本節課的成功,在于課堂謀劃了奇特的導語和開放式的寫作環境,課堂的教法和學法靈活多樣。教師應創造性地謀劃新奇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并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為有效學習創造良好的氛圍。
三、善問
課堂提問是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目的和要求設置問題進行教學問答。好的問題猶如斯芬克斯之迷,讓學生沉浸在遐想的漣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讓學生在探索頓悟中感受思考的樂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回答,或改變教學內容,或調整教學進度,或改進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問題設置可以“趣”,適當地引入與課本有關的軼聞趣事,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探索尋求答案;問題設置可以“懸”,尋找最佳創設懸念情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對所講內容產生一種急于探尋的心理,增強求知欲;問題設置可以“精”,根據教學重點、難點設疑,引導學生在積極探索中理解知識、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教師應勤思考、多分析,努力優化課堂的“問”,問出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造性。通過多維有效的提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強化學生的思考意識,達到預期教學目的。
四、善比
運用比較能夠找出事物之間的相同或差異,并在差異和聯系中摸索出事物的規律性。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或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比較是一種教法,橫向比較可以看到矛盾、發現問題,縱向比較可以看出發展變化;量的比較可以找出變化的原因和趨勢,質的比較能夠明確事物的本質區別。通過比較能夠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和探討,為學生揭示更多的觀察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思路,培養多向思維方法,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語文教學中可以采用整篇課文的比較教學,把不同文章的思想內容、體裁、篇章結構、寫作技巧和方法進行比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一對比,學生既能溫習學過的知識,又能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
五、善控
對課堂進行有效的調控,妥善處理好突發情況,需要教師具備高超的課堂應變藝術,掌握教學機智。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不論教育者怎樣研究了教育理論,如果他不具備教育機智,他就不能成為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由于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活動,課堂上隨時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這時教師要善于控制,要有調控課堂的能力,盡量保持良好的教與學的氛圍。有一次聽語文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當講到“美女蛇”的時候,一個男生舉手發問:“老師,世上有沒有美男蛇?”說完還得意地看了看同學們,課堂一片哄堂大笑。女教師沉思片刻說:“這個同學天真好奇,問得有趣,但他問的思路不對,照此下去,可以問有沒有丑女蛇和丑男蛇呢?要知道,作者的思路是在‘美女和‘蛇的對比上,‘美女是指她迷人的外表,‘蛇是指其害人的本質,‘美女蛇比喻披著畫皮的壞人……”這位教師沒有因為學生的哄笑而影響自己的情緒,更沒有因為那位男生的提問而反感,而是因勢利導,結合課文把學生的思維拉回正題,既穩定了課堂教學秩序,又指導學生理解了“美女蛇”的寓意。這樣的處理十分得體,充分體現了教師機敏而靈活的教學藝術。課堂上的控制藝術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機智,而教師的教學機智又來自于他們豐富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惟其如此,才能在教學中閃爍出智慧的火花。
六、善點
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就是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善于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正確的分析歸結,在紛雜的狀況中,教師更應善于點睛、一語中的,使學生能夠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和明確的結論,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又有益于教學相長。有一次聽語文《木蘭從軍》一課的教學,教師在學生充分讀文后提出了一個問題:“木蘭為什么要從軍”同學們大部分能根據文中的句子回答問題;老師接著問:“從中看出木蘭是個怎樣的人”,同學們踴躍地舉手發言,有的說愛國,有的說愛家,有的說尊老愛幼……在同學們回答了這一系列的問題后,老師轉入了其他內容的教學。如果當時教師能趁熱打鐵提出來這樣一個問題:“那我們要向她學習什么呢”,這樣不但能達到讓學生說的效果,而且行為目標也得到了落實。課堂上老師應對學生的問題,積極引導進行分析,對關鍵點及時予以引導和指點,最后歸納總結,起到畫龍點睛之效。
七、善言
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該做到準確、生動、簡潔、富有啟發性。在實際工作中,許多課堂教學的失敗并不是教師知識貧乏或資歷短淺造成的,反而要歸咎于這些教師不善于運用課堂語言。那么,怎樣運用課堂的語言呢?教師的語言必須具有示范性、準確性、嚴謹性、邏輯性和生動性,要做到用詞準確、語言完整、語義明確、表達簡潔、清晰,富有感染力、節奏和諧動聽。通過生動形象的課堂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詞,激發學生興趣,達到講授知識之目的。生動的語言來自實踐的積累,來自對生活的觀察和理解。善言應避免過多重復啰唆之語,忌廢話、玄話、詞不達意的話。正確掌握和運用好語言這一基本工具,是每一個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化工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