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本基
摘要:城市建設理念,簡言之是城市建設的思想理論觀念,它是城市建設先導。城市建設的理念是不斷發展的,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思想僵化,缺乏現代城市建設理念。改革開放以來,廣西同全國一樣,在城市建設上進入了快車道,城市建設理念也得到不斷進步。文章回顧了“六五”計劃綱要以來廣西現代城市建設理念的八個階段性發展、變化過程,總結了其中的成績、經驗和發展趨勢。
關鍵詞:廣西;城市建設;理念
中圖分類號:C91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09)04-0080-05
據統計,目前廣西有14個地級市、7個縣級市。改革開放30年,廣西的城市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化進程加速,城市建設更加科學合理,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城市建設給他們帶來的便利,享受了現代化的都市生活,特別是以人為本的城市建設理念已經成為當代城市建設指導思想,城市建設更加人性化。回顧和探究廣西城市建設理念的變化和發展,對于總結經驗,實現城市建設的科學發展,促進城市建設更好更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對廣西五年計劃的分析,筆者認為,廣西城市建設理念的覺醒和轉變是從廣西國民經濟第六個五年計劃綱要開始的,并從此逐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城市建設理念。
一、“六五”計劃綱要獨立設立城鄉建設章節,標志著廣西現代城市建設理念確立
1983年廣西“六五”計劃綱要獨立設立城鄉建設章節是一個標志性的事情,它突出地表明廣西開始認識到城市建設的重要性,開始把城市建設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城市建設的地位開始真正凸顯出來。從廣西“六五”計劃綱要一一城鄉建設規定的內容來看,廣西現代城市建設理念可以說開局良好,起點高。“六五”計劃綱要規定:(1)認真搞好城市和鄉鎮的發展規劃,加強城市與鄉鎮的建設和管理,進一步改善城鄉人民的居住狀況,逐步增加各項市政公用設施。(2)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利用多種資金渠道和形式,在建筑材料可能條件下,有計劃地建設一些住宅,進一步改善城鎮和鄉村居民的居住狀況。(3)從工商利潤中提取的城市維護費和建設資金,必須專款專用。(4)分期分批地進行城市供水、供電、排水、防洪、消防、道路、橋梁、公共交通、園林綠化等各項市政公用設施工程的改造和建設。(5)加強城市的園林綠化,重點抓好桂林風景區的建設(包括陽朔、興安),其他城市抓好普遍綠化,適當充實現有園林設施。1985年,計劃城市綠化覆蓋率平均達到30%。(6)要十分注意節約用地,采取有效措施,堅決制止亂占濫用耕地。這六個方面的規定,內容全面,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城市建設理念,從根本上改變了改革開放以前城市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如:規劃起點低,缺乏規劃,缺乏超前性、合理性、科學性和文化性;建設水平低;城市管理水平低;城市建設缺少文化內涵;用地隨意;忽視城鄉人民的居住狀況改善等問題,從而為城市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此后廣西的五年計劃都相對獨立地對城市建設作重點論述,城市建設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二、重視發揮中心城市的作用。打造廣西城市經濟布局
中心城市是相對于經濟區和城鎮體系而言的,對于一般城市來講,是指在經濟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起著關鍵作用的城市,它具有較強的吸引能力和輻射能力,同時有著綜合的服務能力。從區域的角度上講,區域中心城市是經濟區域中的經濟發達、功能完善、能夠滲透和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行政社會組織和經濟組織的統一體。中心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區域經濟的一個極核點,從規模上和結構上表現為區域經濟的增長中心,是周圍城市的增長極。強調中心城市的作用,實際上就是要注意處理好城市建設中重點和一般的關系。
1986年通過的廣西“七五”計劃,對發揮廣西中心城市的作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上作了比較全面的規定,認為:要改善經濟布局,發揮中心城市的作用。在區內要推進以中心城市為依托的,不同規模、開放式的城鄉經濟技術協作,積極開展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之間及各自內部的經濟技術協作。要大力發展城市經濟,城市是財富生產和集聚的地方,廣西直轄市的工業產值和財政收入占全區工業總產值和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要進一步發揮城市在流通、信息、金融、文化、技術等方面的中心作用,密切城鄉聯系,促進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要發揮小城鎮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創造條件逐漸形成新的城市,逐步形成以主要城市為中心的多層次的城鄉經濟網絡。
在城市經濟布局上,要求五個主要城市,應是各具特色的綜合發展。南寧市以消費品工業為主,根據條件發展原材料加工工業;柳州市以原材料及其加工工業為主,配以適當的消費品工業;桂林市以發展旅游業為主,相應發展食品、其它消費品及電子等精細加工工業;梧州市、北海市、防城港以出口商品及其它加工工業為主。為發揮廣西中心城市作用,“七五”計劃后,根據城市建設的新發展新變化每次制定五年計劃都作相應的規定和調整,不斷豐富城市經濟的內容,如,“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規劃綱要規定:中心城市,要努力建成先進產業基地、交通樞紐以及商貿、物資和信息、科技中心。加快優化城市產業結構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市總體規劃。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的建設。發揮中心城市在產業、流通、科技等方面的輻射作用。“十一五”規劃綱要指出,柳州市要把改造傳統優勢工業與建設新工業基地、自主創新與引進技術緊密結合,提升競爭力,爭創新優勢,增強在全區加快工業化進程中的骨干作用。打造桂北經濟走廊,構筑桂林高新工業基地。繼續鼓勵玉(林)貴(港)走廊和梧州、賀州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在建設新的加工制造業基地和推進農業產業化、城鎮化中實現新突破。加快優勢資源開發,把百色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鋁工業基地,河池建設成為有色金屬工業基地,崇左、來賓建設成為錳工業基地。依托交通網絡,發展通道經濟,形成圍繞中心城市布局的城市經濟圈,沿江沿邊和沿主要交通干線布局的產業經濟帶,等等,深化了對中心城市和城市經濟布局的認識。
三、發揮沿海城市優勢,建設外向型港口城市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進一步開放天津、上海、大連、秦皇島、煙臺、青島、連云港、南通、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和北海14個沿海港口城市。廣西北海市被列為其中,這是廣西對外開放的重大事件,對廣西的對外開放產生了重大和深遠的影響,伴隨著對外開放,一種新的城市類型、新的城市理念產生了。
1986年通過的廣西“七五”計劃,抓住這次對外開放的歷史機遇,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在城市建設中引進了沿海城市的理念。“七五”計劃對沿海城市及時作出規定:加速開發和建設桂東南,進一步發揮沿海地區特別是開放城市北海、防城和口岸城市梧州的窗口作用以及向內、向外輻射作用。重視開發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