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2009年中國物流學會研究課題[2009CSLKT118]
[摘 要] RFID技術在冷鏈物流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論文介紹冷鏈物流、RFID技術的概念以及基于RFID技術的冷鏈溫控系統的工作原理,說明了RFID技術應用于冷鏈物流溫控管理的必要性,并用實例說明。
[關鍵詞] 冷鏈物流 RFID 溫控管理
一、什么是RFID技術
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可以透過外部材料讀取數據,操作快捷方便。此外,儲存的信息量也非常大。
最基本的RFID系統由三部分組成:標簽(Tag),閱讀器(Reader),天線(Antenna)。標簽進入工作區后,接收閱讀器發出的射頻信號并獲得能量進而發送存儲在芯片中的有用信息,或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閱讀器讀取信息解碼后,傳至后端的信息系統進行數據處理。
二、“冷鏈”的概念
所謂冷鏈物流泛指乳制品產品、其他生鮮食品、 園藝品、生物制品等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物品質量,減少物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它是以冷凍工藝學為基礎、以制冷技術為手段的低溫物流過程。
三、RFID技術應用于冷鏈物流溫控管理的原因
冷鏈物流包括對貨品的冷藏(凍)加工、冷藏(凍)存儲、冷藏(凍)運輸及配送、冷藏(凍)銷售四個部分。
其中,運輸和配送過程中,由于環境因素復雜,涉及面廣,技術要求高,所以因貨物溫度發生較大變化而變質的風險也最大。冷鏈物流企業只有建立完善的冷鏈物流溫控系統,才可降低風險,節省企業運營成本。
中國政府強制性監管,要求推進食品放心工程。根據食品安全質量控制HACCP體系的要求,原料采購除了對保質期、外包裝、食品外觀等外,還對食品的內部溫度嚴格要求,需對其溫度實現實時監控和記錄。為確保注射前疫苗質量,2005年國務院頒布了《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條例規定疫苗等生物制品從制藥廠成品倉庫到給有關人群接種的冷鏈儲存和運輸過程中,保留其溫度的監測記錄。因此,為保證物品從生產企業到接種單位運輸過程中的質量,需要一套嚴格的溫控功能的冷鏈物流系統。
將RFID技術引入到冷鏈物流中,恰好可以很好解決此問題。帶溫度傳感器的RFID標簽數據存儲量大,可重復使用,使用成本低,在30米~100米內遠距離讀寫。通過RFID標簽,可以監控到一個集裝箱內不同包裝單位的不同溫度,可連續記錄溫度變化的數據和相應的時間記錄,可以準確掌握冷鏈管理中最重要的運輸途中的溫度變化。RFID還可擴展為由企業或者聯盟建立覆蓋全冷鏈流程的冷鏈檢測中心平臺。由此,RFID技術的冷鏈溫度監控系統利用實時監控可以確定藥品環境溫度是否超標,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為構建完善的冷鏈物流系統創造了條件。
四、基于RFID技術的冷鏈溫控系統的工作原理
基于RFID的冷鏈溫控系統的工作方式如下:
1.將RFID溫度監測器放入物品包裝或貨箱中,監控器按照系統預定的時間間隔周期性地記錄測量到的溫度定時寫入RFID標簽的芯片中
2.當RFID標簽接收到讀寫器天線信號時,將溫度數據傳送給安裝在倉庫、配送中心等各節點的讀寫器,各個溫度監測點的數據通過網絡上傳至數據中心存儲和處理,最終匯總至中心數據平臺,實現高效的冷鏈溫度監測管理。
3.企業或聯盟成員通過口令獲取相關數據,實時監控某物品的溫度變化,并可實現預警管理,同時提供便捷的查詢服務。
五、RFID 技術實現溫控管理的具體實例
RCG宏霸數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推出的“RFID冷鏈溫度管理系統”就是通過先進的RFID技術及溫度傳感技術的有機結合來實現的。在需要恰當的溫度管理來保證質量的生鮮食品和藥品的物流管理中,將溫度變化記錄在帶溫度傳感器的RFID標簽上或通過GPS及溫度傳感功能的終端結合的無線通訊技術上傳到冷鏈物流管理系統,對物品的生鮮度、品質進行細致地、實時地管理,可以實現食品流通過程中的質量監控問題。
2005年法國的葡萄酒協會對澳大利亞的葡萄酒供應商的葡萄酒的質量產生質疑,認為是澳大利亞產葡萄酒質量有問題,味道過酸。澳大利亞供應商為證明葡萄酒質量沒有問題,在葡萄酒包裝里加入了帶溫度傳感器的RFID標簽,發現葡萄酒包裝內的溫度在貨船經過赤道的一段時間內超過了30℃。由此證明了葡萄酒味變酸是運輸過程中發生的,不是酒本身的質量問題。國際的冷鏈物流更需要一個由企業或聯盟建立覆蓋全冷鏈流程的冷鏈監測中心數據平臺。
參考文獻:
[1]康永娟:醫藥品冷鏈物流發展策略探析[J].商場現代化,2009(7):63-64
[2]姬鴻恩:RFID在物流管理中的戰略價值與挑戰[J].物流科技,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