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秋
(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2)
獨立學院近幾年發展迅猛,招生規模不斷壯大,從班主任隊伍來講,高校班主任都為兼職班主任,面對著巨大的本職工作壓力,很難協調本職工作和班級管理工作的關系,再加上目前高校尚缺乏一套完善的班主任工作隊伍考核體系來激勵和考核班主任的工作業績。因此,如何積極研究新的情況,解決好新的問題,建立一套完善的班主任管理機制和評價體系,使獨立學院的學生工作取得不斷突破和創新,是能否解決學生管理中的新問題的關鍵。
班級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管理者、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是學校落實素質的得力助手。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領導者,對班級學生的德育、智育等全方面的發展起者主要負責作用,對班集體活動的組織、策劃、開展起核心的領導作用,同時班主任要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調動學生參與班集體建設以及自己建設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班主任的領導作用。
班主任在學生全面健康成長中起引路作用。在對學生成長的引導過程中尤其要指導學生在集體生活過程中求同存異,和諧發展,從而使班級形成為一個具有凝聚力的團體。因此,現代教育意義上的高校班主任,不僅是“學科專家”、班級的“組織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更多時候是以“代理家長”、“學生的知己與朋友”等身份出現。
班主任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與學生“教學相長”,更多的是做好學生各方面的引導與指導工作,因此班主任要有較高的指導能力。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組織的過程中,實際上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面的組織與管理方式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要改變班主任工作的現狀,我們必須從分析制度著手,因為制度是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觀念是倡導,只對接受者起作用,觀念是普遍的,帶有一般性,很難檢察、評估,制度是具體的、明確的,一目了然,具有可操作性。在現實工作中,有很多領導這把評價“標尺”并非客觀、公正,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由于班主任工作是一項日常性的細致化工作,因此,在對班主任工作進行評價時,只重視班級管理工作的成果而忽視過程是不合理的,任何事物都有發生、發展的過程,沒有了解過過程而做出的判斷結果也是不客觀的。比較常見的班主任評價工作都是在學期或學年結束的時候,按照慣例進行個人總結陳述后給出的籠統的評價或簡單的定級。這種做法一方面會難以給出全面客觀的肯定,同時也難以認識班主任工作中的具體的優缺點,不能及時提供反饋信息和意見建議。
獨立學院的行政領導人員作為評價的主體,他們有權對兼職班主任工作做出評價。但是,由于行政領導人員自身工作性質的約束,無法及時掌握或具體了解兼職班主任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到評價的時候只能憑主觀印象或以班級取得的某項成績甚直單憑班主任自身的工作總結給出評定等級。這樣的評定做法很難讓所有的兼職班主任信服,且容易打擊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
雖然在現行的班主任評價工作中,班級學生的學分績點不是主要的判斷依據,但在評價過程中仍然會把學分績點作為評價的重要尺度,從而形成一種哪個班分數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就好,水平就高的傾向,導致班主任以放棄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代價,片面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德育教育。
我系在構建班主任評價體系的時,把班主任定位成一個教會學生自我管理的教育者、善于思考的思想者,并從指導思想、管理成效、理論總結等方面分三個評價層次:一是在班級管理中有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理論,在指導思想上有明顯的學術價值和指導意義,并能夠及時進行工作的理論總結;二是班級管理工作中會用一些理論和指導思想的,工作有見成效,但缺少理論總結。三是班級管理缺乏指導思想,工作未有成效,也未有理論總結的。并通過定期檢查班級日志中的周會記錄以及召開班長團支書例會來了解兼職班主任在管理工作過程中的管理思想。
在班主任管理方法和工作效率上分五個層次進行評價:一是兼職班主任有一套獨具特色和高效的管理方法,實施效果顯著;二是掌握一套相比他人較為先進的管理方法,并有較強的實施可行性的;三是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某項具體管理上具有創意和特色的,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四是能夠運用傳統的管理方法進行有效管理的;五是使用傳統的管理方法,工作效果一般的。
評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是要對班級管理工作的成果做出判斷,但是只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也是不對的,因為任何事物都有發生、發展的變化過程。做同樣一件事,達到同樣的效果,其過程可能有很大的差異,包括管理程序、操作方式、體現的原則、使用的方法、工作的效率等。結果是表面的,而整個過程卻能體現出集體及個人在管理過程中的思想、智慧和創造力。
班主任在對班級進行管理時,應達到一種全員參與管理并發揮個人在集體中的積極作用的效果,能使學生個體的不完整性在集體整和的過程中得到補充,并達到“1+1>2”的整和效果,突顯管理成效。
在班主任管理方面,不把班主任單純地看成被管理者,而視彼此為平等的工作伙伴,把管理看成是一種服務、一種溝通、一種挖掘,也是一種創新。建立班主任評價體系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而是為了達到“教學相長”的共同目標,具體來說首先要從傳統的封閉性評價制度不斷走向開放性的評價制度。不僅強調評價目標和內容的系統性,而且關注評價方式的透明度,尤其是強調評價標準的民主、協商、共建,參與教師評價的雙方共同商討評價程序,確定共同的評價標準。通過采取同事互評的方式,進行參與式的評價,使評價具有可信度和安全感,不僅能夠增進班主任之間的交流,同時能夠達到共同的管理目標。
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的新生事物,它年輕、富有朝氣,正處于成長階段,而任何事物的成長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獨立學院將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系列“成長的煩惱”,隨著獨立學院招生規模的逐漸壯大,在校生數量逐年增多,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在這種形式下,我們積極探索并構建獨立高校班主任評價體系,顯得尤其重要。當然,在這一體系構建后,我們還要不斷的吸取多方的意見和建議,使之得到進一步完善,并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1]張靈鈺.淺談高校班主任在育人工作中的作用[J].思茅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1).
[2]蔣娟全.高校中的班主任工作之我見[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7).
[3]曹紅.對新時期高校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6.(3)
[4]王娟琳,張繼香.民辦高校班主任工作思考.教書育人.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