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筑符合地方實際的就業、社保、扶貧、教育、醫療、環保、安全發展等民生保障機制,是各地“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必須優先考慮的問題
民生是國家之本,民本是立黨之基,民富是國強的真正體現。據參與“十二五”規劃起草的專家透露,“以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為目標,把社會發展擺在現代化建設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民生為先,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收入差距,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將是今后5年中國進一步調整發展的主要思路之一。對于地方“十二五”規劃來說,如何構筑符合地方實際的就業、社保、扶貧、教育、醫療、環保、安全發展等民生保障機制,是規劃編制工作必須優先考慮的問題。
1 推進就業立法,強化就業規劃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進入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型的關鍵時期,做好這一時期的人力資源規劃,重點是解決高端人才引進與中低端實用技術人才的培養,重中之重是把“就業優先”納入整個規劃的指導體系之中。“十二五”時期,要充分考慮到金融危機影響的滯后性以及產能過剩背景下結構調整的巨大壓力。因此,從規劃層面推進就業優先,把保增長、調結構與保就業有機結合起來,應是各地在“十二五”時期實現民本、民富、民生的首要問題。
目前,一些地方已經開始推進就業立法,把促進就業納入政府政績考核指標之中。以此為基礎,“十二五”期間,要繼續推進就業立法的實施,強化考核。同時,把結構調整和擴大就業結合起來,著眼于產業結構升級,大力優化人才結構,避免經濟高增長、就業低增長的現象。加快建立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建設和規劃,著力提高就業服務水平。人保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劉丹華日前表示,嚴峻就業形勢下,中國政府正醞釀全面實施包括免費服務、就業與失業管理、就業援助等方面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同時將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保障激勵機制,建立配套的績效考核制度。目前,各地還沒有針對就業優先問題的專項規劃。那么,如何在涉及人口就業與社會保障的相關綜合性規劃中更加突出和落實就業優先的導向,倒推指標和措施,應是各地“十二五”規劃的重點。
2 著眼老齡化社會,完善養老保障規劃
我國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十二五”是這一趨勢的加速期。如何解決“老有所養”的問題是“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內容所在。民政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69億,且以每年近1000萬的速度增加,但養老機構規模還遠跟不上需求,養老產業處于“沉睡”階段,“未富先老”已成為我國人口戰略轉變過程中需要重點對待的大問題。
在“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長時期,如何使民“富且壽,壽且有養”?有關專家建議,應將建立科學完善的養老保障體系細化為各項具體指標,納入政府考核之中。同時,在高起點上規劃老齡事業和老齡產業的發展,采取政府主導、各方面資源參與的方式,建設涵蓋面廣、服務多元化的綜合養老保障體系?!笆濉焙笃?,還應該作若干體制機制上的轉變,并為“十三五”時期高老齡化社會做好準備?!笆濉币獦嫿ū容^完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在規劃中必須考慮以下幾個重點內容:一是關于建設城鄉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站的點線布局問題,促進和完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二是以改善、提升鄉鎮(街道)敬老院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為著眼點,推進社會化養老服務的建設和發展;三是以建立健全市、縣(區)社會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為示范,強化行業管理和規劃;四是加強規劃引導,大力推進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五是積極發展高端養老服務機構,注重養老服務產業的規劃和發展。

3 解決“病有所醫”,要“以病人為本”做規劃
病有所醫,病有良醫,病有廉醫,是各地在編制“十二五”規劃中應該深入考慮的規劃內容。這個問題的提出,不是偶然的。當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還很落后,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呼聲依然強烈。今年4月正式公布的新醫改方案明確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然而,醫改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付出長期的努力。衛生部部長陳竺日前坦言,中國醫改面臨四大挑戰,其中最重要的挑戰在于地方政府對衛生事業在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當中的重要性重視不夠,沒有把它看成是國家最重要的戰略投資之一。對于各級政府來說,在“十二五”時期能否真正搬走壓在人們身上的“醫療大山”,不再是“做不了”而是“做不做”的問題。
各地“十二五”規劃在涉及病有所醫的問題上,必須堅持“以病人為本”這一理念,落實病有良醫。病有廉(廉價)醫,病有近(就近)醫,要重點發展社區醫療服務體系以及圍繞社區醫療體系建設的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完善,在此基礎上,切實減輕群眾就醫負擔,穩步推進全民醫保,是“十二五”醫療衛生事業規劃的重點。我們看到,北京等地已開始全面推廣社區轉診制度;天津已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障制度的省級統籌;陜西省神木縣在今年3月已開始推行“全民免費醫療”??梢哉f,“十二五”我們將開啟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民醫保”時代。
4 加大公共教育經費投入,加強規劃的立法約束
教育是最基本的民生工程,綜觀各地近年來推出的民心工程、實事工程,“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保障水平”都是各地共有的內容。但“上學難、上學貴”仍是目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笆濉睍r期要從根本上解決之一問題,必須建立健全公平教育機制,探索優質教育資源向欠發達地區、農村地區和薄弱學校流動的體制機制,多渠道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完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教育資助體系,加大教育救助力度。為此,必須加大公共教育經費投入,并在規劃和立法的層面強化這一指標的硬性約束力。然而,并不是每個地方政府都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最新發布的2008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顯示,2008年,全國共有15個省區市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比上年下降。早在1993年,我國政府就提出“到2000年政府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要達到4%”,但這一目標始終沒有實現。“十二五”規劃中,相關指標的完成情況要納入政績考核,必要情況下要采取“一票否決”。

5 跳出賣地財政惡性循環,加強住房保障體系規劃創新
從美國“兩房”引發次貸危機到迪拜債務危機,必須看到,依靠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不是我們的選項和出路?!笆濉北仨毰まD賣地財政的惡性循環,真正對住房保障體系建設進行科學合理規劃。按照學界的分析,“十二五”到2020年,我國城鎮住房發展仍處于“脫困優先、適度改善”的階段。在“大多數人有房住”的基礎上,下階段要努力實現“人人有房住”。新時期“住有所居”目標至少包含三層含義:一是進一步完善廉租房等低端保障體系;二是資源配置要貫徹適度改善優先原則;三是大力發展多層次的租賃市場。要把功能完善、環境改善等“宜居”性要求放在更突出的位置。要強調的是,未來我國住房矛盾將日益集中在城鎮流動人口。各地在制定“十二五”規劃時應把進城農民工的住房問題列入發展目標,這對城市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6 解決吃得放心、用得安心,食品藥品安全規劃要“嚴防死守”
“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用得安心”是黨和政府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盡管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在“十一五”就被納入專項規劃中,但衛生部部長陳竺11月26日指出,我國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食品生產經營整個鏈條的風險和隱患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風險仍然存在。地方整頓工作任務、目標和責任尚未落實?!笆濉蔽覈蕴幱谑称匪幤钒踩录l發期。各級政府必須強化食品藥品安全規劃管理,通過完善食品安全應急體系建設、完善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建設、加強食品安全檢測體系建設、加強藥品生產經營質量監管、深入推進農村藥品“兩網”建設等,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從維護地方形象的高度,確保食品藥品安全規劃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7 落實公交優先戰略,細化城市暢通保障規劃
暢通城市的規劃應該說是“十二五”城市規劃方面的一個新理念。相關城市在交通專項規劃編制中必須著眼于中國已經和正在進入一個汽車社會的現實,著眼于宜居城市建設的高度,回答好“公交優先”這道“民生必答題”。在主城區暢通規劃、重要地區交通改善規劃、城鄉結合部交通銜接規劃以及公交站場用地規劃、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等多個層面進行全面布局。“十二五”時期要以公共交通服務品質作為規劃的著眼點,以提供安全、便捷、可靠、舒適的公共交通服務為目標,使公共交通成為每個市民的自覺選擇:
在實施公交優先戰略上,力度最大的是北京。北京市去年12月出臺的《關于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意見》明確了公共交通的社會公益性定位。2010年,公共交通將承擔全市出行總量的40%。未來5年內,北京市將向公共交通投入715億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交優先。另一個是杭州。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明確提出,要將“公交優先”進行到底,建立起包括由城市公共汽(電)車、軌道交通等在內的“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城市公共交通,走出一條具有杭州特色的破解“行路停車難”的新路子。
話題背景:
金融危機下農民工就業波動說明了什么
2008年下半年以來,關于農民工就業受金融危機影響有多大的宏觀數據一變再變:從大量失業返鄉到大部分返城就業,直至民工荒再次出現。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蔡昉指出,從經濟學角度可用“周期性失業+勞動力市場分割”的分析框架來解釋這個變化過程。周期性失業可以治理,卻不能根絕。但勞動力市場分割及其所放大的社會影響,則可以通過改革予以消除,其中一項重要改革就是戶籍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不僅僅是戶籍身份或名稱改變。如果不能獲得市民的公共服務,就算農民工獲得了名義上的城市戶口,也并不能改變事情的本質。
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啟動
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近日在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部署會議上強調,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是我國老齡事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是一項系統工程,務必要確保研究質量。處理好四個關系:一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二是全面與重點的關系。三是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四是繼承與創新的關系。要把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和老齡工作中的現實問題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重大問題作為重點,把老年杜會保障體系、老齡服務體系和老齡社會管理體系建設作為研究的重中之重,確保在重點問題上有突破。
棚戶區改造納入2010年中央擴內需重點
繼5月份住建部對三類棚戶區進行摸底之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三部門近日聯合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市州上報城市和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2009年正在實施的項目及2010年計劃改造項目。據悉,棚戶區改造已納入中央工作重點,2010年中央或將對城市棚戶區改造實行直接財政補貼。有專家指出,棚戶區的改造改造過程當中。資金問題如何解決無疑是最難跨越的瓶頸。中央政府的財政補貼是棚戶區改造最大的動力。此次三部門發出通知,也許可以理解為城市棚戶區改造2010年正式列入保障性安居工程之列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