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發展勞動價值論更有利于社會和諧與資源配置

2010-01-01 00:00:00劉有源
江漢論壇 2010年1期

摘要:“馬克思研究了人類社會所有形式的商品經濟”是制造對馬克思的迷信,兩重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都只能由供給和需求來說明,效用價值論彌補了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不足,片面堅持勞動價值論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與資源的全面優化配置。馬克思、恩格斯的論述不是檢驗真理的科學標準、歷史標準和實踐標準,經屈先生僵化處理過的勞動價值論與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相背離。屈先生要馬克思把所有商品經濟都作為自己研究與解剖的“直接對象”,是要馬克思生前與生后的“靈魂”也參與人類有史以來所有商品經濟的研究工作。這種結合迷信“鬼搞出來的”價值理論根本不存在,但它卻是屈先生對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真發展”與“真創新”。

關鍵詞:泛價值論;勞動價值論;迷信;效用價值論

中圖分類號:F0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854X(2010)01-0050-05

屈炳祥先生在《經濟評論》2008年第2期發表了《論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適用性與創新》一文,這篇文章的副標題是紀念《資本論》出版140周年,實則是無端詆毀我提出的“泛價值論”①。該文最突出的特點是制造對馬克思的迷信,搞大而化之、不著邊際的貶損和輕率做出一些結論。尤其是,屈先生口口聲聲教人們如何堅持和如何發展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但他在“堅持”時又把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弄得面目全非,甚至不惜將之置于社會發展的對立面;而在“發展”時,他又把馬克思及其理論抬升到荒誕不經的地步,以至弄出了只有借助馬克思的“靈魂”研究幾千年才能完成的價值理論。

一、白紙黑字:見證屈炳祥先生制造馬克思迷信

屈先生在文中反復強調說:“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研究了人類社會所有形式的商品經濟后得出的最重要的理論成果。”②對于這個全稱判斷,稍有一點歷史知識和邏輯常識的人都會發現其荒謬之處。第一,馬克思逝世于1883年,按照唯物主義的觀點,他不可能研究他死后的19世紀末和整個20世紀這段歷史時期的商品經濟。說馬克思“研究了人類歷史上所有形式的商品經濟”,除非馬克思死后他的靈魂還繼續研究了壟斷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現代國家干預的商品(市場)經濟以及一些社會主義國家通過改革實行的社會主義市場(商品)經濟。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屈先生都是在對馬克思制造迷信或把馬克思真正當成了神。如果說,在此之前我們這樣說尚缺乏根據的話,那么現在則是白紙黑字、證據確鑿了。第二,既然屈先生認為馬克思死前的商品經濟就代表了或等于“人類歷史上所有形式的商品經濟”,說明屈先生的思維模式、研究方法、知識結構、理論視野及所持立場仍局限于19世紀。第三,屈先生對馬克思及其理論的評價很不實事求是。本來,英國古典經濟學家提出并論證了勞動價值論及其基本點,這是對政治經濟學的開創性貢獻,馬克思繼承和發展了英國古典經濟學家的勞動價值論,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中,形成了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在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價值論發展史上豎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但是,如果有人硬要說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發展到了頂峰,是“唯一科學的理論”,其“一系列范疇、規律和原理”“可以適用于一切商品經濟社會”,并以此封堵價值理論的發展,這就迫使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勞動價值論。事實上,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面臨諸多挑戰,人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深化對勞動和勞動價值論的認識”③。

二、勞動價值論的困境與出路

為了阻擋其他價值論“代替或改造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屈先生的主要做法就是引證馬克思的相關論述,而很少考慮它們的時代局限性和說服力。比如,馬克思對“三位一體”公式的批判。很顯然,土地沒有價值只是處于19世紀的人們的看法。本人曾論證過:由于自然力的作用、消耗與凝結,土地不僅具備了一種永恒的生產力,同時也具有價值。或者換一種說法,土地歷來就體現著復雜的產權關系,它從來就不是單純的使用價值。如此理解,把土地和當作社會關系的地租安置在一起,就不再是什么兩個不可通約的量了。再換一個角度看,價值具有自然屬性或兩重性,這是對馬克思價值屬性系列論述進行討論后概括出來的,也是屈先生最后不得不認可的④。既如此,把作為使用價值的土地和作為價值的地租放在一起(都具有自然屬性),就不是什么“顯然不能綜合在一起的部分”了⑤。

馬克思確曾將工資界定為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勞動力的價值由什么決定?由再生產勞動力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再生產勞動力的生活資料價值幾何?可大可小。這個曾經有助于揭露資本剝削的理論現在不利于爭取和維護勞動者的正當權益。工資作為勞動的報酬或價格,也不是什么“異化的不合理形式”,因為勞動不能作為商品買賣的理由在許多方面也適用于勞動力。這牽涉到剩余價值理論。在勞動、資本、技術和企業家才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比例發生變化后,剩余價值源泉的界定和剝削程度的計量也應與時俱進。比如,撇開技術進步和管理勞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根據美國1899—1922年的工業生產統計資料得出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Q=1.01L0.75K0.25,當利潤占比超過0.25時,可以視為對勞動存在剝削;但是,當資本特別是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70%以上時,傳統的剝削理論就面臨重構了。談判工資制或分享工資制可視為一種新的利益分割制度,它說明企業勞資關系趨于和諧而不是更加對立。現在的問題是:僅僅因為要素價值論在利益傾向上“宣布統治階級的收入源泉具有自然的必然性和永恒的合理性”⑥,“否定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對雇傭工人的剝削”,就認為它是錯誤的、有害的、庸俗的價值理論,這種看法和評判標準的科學性值得懷疑。按照這種利益傾向標準概括出來的其他價值理論也難以擺脫庸俗的嫌疑,比如勞動價值論。為了揭露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對雇傭工人的剝削,并為剝奪財產所有者的財產制造依據,勞動價值論者堅決反對和抨擊其他任何價值理論。但是,這里的價值論之爭,已不是什么科學之爭,而只是利益之爭。為爭奪利益而產生的勞動價值論還是科學的價值論嗎?也許有人會說:勞動價值論就是科學性和階級性的統一。若如此,勞動價值論在他的創立者那里曾經是革命的科學,但現在,在他的維護者如屈炳祥先生那里則變成了一種辯護性的理論了。

馬克思關于社會必要勞動量有兩重含義,雖然商品價值決定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但無論是第一重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還是第二重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其“必要標準”都取于供求,都只能由供給和需求來說明。首先,單就第一重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論,是取決于中等的生產條件還是高于或低于中等的生產條件生產使用價值的時間,完全取決于行業市場的供求狀況。對此,馬克思己有充分的論述。他說:“如果需求非常強烈,以致當價格由最壞條件下生產的商品的價值來調節時也不降低,那么,這種在最壞條件下生產的商品就決定市場價值。這種情況,只有在需求超過通常的需求,或者供給低于通常的供給時才可能發生。最后,如果生產的商品的量大于這種商品按中等的市場價值可以找到銷路的量,那么,那種在最好條件下生產的商品就調節市場價值。”⑦在這里,馬克思討論了求大于供、供大于求、供求相等三種情況中的前兩種情況。當求大于供(非常強烈)時,最壞條件下生產的商品決定市場價值;當供大于求(非常強烈)時,最好條件下生產的商品調節市場價值。在這兩種情況下,供求通過作用或“選擇”生產條件間接參與價值決定。第三種情況是供求一致。馬克思認為“如果商品都能夠按照它們的市場價值出售,供求就是一致的。如果供求一致,它們就不再發生作用,正因為如此,商品就按照自己的市場價值出售。”⑧這是許多包括屈先生在內的人認為供求不影響價值決定的理由。而事實上,這一理由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商品按照市場價值出售,正是供求在其背后決定了這種狀態,即一致的供求選擇中等條件下生產的商品決定價值,并使價格和價值不發生偏離。這和供大于求較好條件下生產的商品決定價值、求大于供較壞條件下生產的商品決定價值是同一個道理。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時體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蘋果還掛在樹上(地球引力和樹枝的上拉力正好相等)或蘋果己落在地上(地心引力和土地的托力正好相等)萬有引力定律就不存在或不發揮作用了嗎?否!關鍵在于人們能否透過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

當然,馬克思也討論過“供求調節著市場價格”。“如果產品量超過這種需要,商品就必然會低于它們的市場價值出售;反之,如果產品量不夠大,……商品就必然會高于它們的市場價值出售。”⑨ 綜合馬克思的前兩段論述可看出:供求直接“調節著市場價格同市場價值的偏離”,間接(或進一步)作用于價值或參與價值決定。“另一方面,市場價值調節著供求關系”,“如果市場價值降低了,社會需要平均說來就會擴大,并且在一定限度內能夠吸收較大量的商品。如果市場價值提高了,商品的社會需要就會縮減”⑩。確切地說,不是價值調節供求,而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格調節著供求。如果變化了的價值不反映在價格上,價值就不能(間接)發揮調節供求的作用。這就是屈先生在文中引用的馬克思批評馬爾薩斯的觀點。但這只是馬克思系統觀點中的“另一方面”,不是全部。所以說,馬克思關于供求與價值關系的論述是非常豐富的,也是比較全面的,但屈先生的采擇與理解卻是非常片面的。

其次,在兩重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之間的關系上,處于相對微觀層次的第一重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決定于或最終服從于處于宏觀層次的第二重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即“為了滿足社會需要,只有這樣多的勞動時間才是必要的”⑾,“在社會總勞動時間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類的商品上”⑿。而第二重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則是直接受供求規制。馬克思指出:“要使一個商品按照它的市場價值來出售,也就是說,按照它包含的社會必要勞動來出售,耗費在這種商品總量上的社會勞動的總量,就必須同這種商品的社會需要的量相適應,即同有支付能力的社會需要的量相適應。競爭,同供求關系的變動相適應的市場價格的波動,總是力圖把耗費在每一種商品上的勞動的總量化為這個標準。”⒀馬克思此言再清楚不過地說明了需求(“有支付能力的社會需要的量”)對價值的最終決定作用。供求決定價格,供求對比變化決定價格波動,而價格波動又將耗費在每一種商品上的勞動的總量化為社會必要勞動,即價值。在這里,馬克思明確認可了供求對價值的最終決定作用。

效用價值論,嚴格地說其完善形態是邊際效用價值論,它是否就如屈先生所斷言的那樣:和供求價值論一樣,“都是荒謬的”。我們不能像屈先生那樣羅列兩條馬恩語錄就簡單地做出否定性的結論。經分析,屈先生在文中引證的馬克思、恩格斯對效用理論的批評不足以證明效用價值論的荒謬;屈先生僅憑馬克思曾經對效用價值論持批評態度就斷定邊際效用理論的荒謬更是缺乏說服力!尤其是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存在空白,如果沒有其他價值論的補充,它將面臨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馬克思在討論第二重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指出,對價值具有最終決定意義的是“社會需要,即社會規模的使用價值”⒁。那么,這個社會需要的使用價值的社會規模又由什么來決定呢?馬克思對此沒有深入研究和做出回答。也許會有多種理論可解釋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中這一懸而未決的問題。但是就我目前了解的情況看,只有邊際效用價值理論能完成這一使命。

邊際效用理論告訴人們:當消費者不斷增加某一物品的消費時,它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因而他對該物品所愿支付的價格也是遞降的,當該物品的邊際效用為零時,消費者所愿支付的價格也為零。當全社會的消費者對某類商品的邊際效用評價為零時,它就確定了用以滿足社會需要的該類商品數量的最終界限,超過了這個界限,生產出來的產品就無人購買。生產消費類似,當某種要素的邊際產出為零時,這種生產要素的需求界限也被最終確定下來。從這種意義上說,效用價值論正好彌補了馬克思關于分配給某類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量決定于滿足社會需要的使用價值的規模的理論之不足。屈先生不加分析就將之斥為荒謬,難道屈先生有什么新的更好的發現和發明?肯定沒有!

三、片面堅持勞動價值論不利于社會和諧與資源的全面優化配置

“勞動價值論……適用于一切有商品經濟存在的社會。”面對屈先生提出的第二個這樣的全稱判斷,我要斷然說:否!

首先,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及其所演繹的結論是敲響資本主義的喪鐘,一個宣判資本主義死刑的理論適用于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完善嗎?結論是不言自明的。在中國,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演繹出來的結論曾適用于革“帝、官、封”的命,而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大廈的今天,片面堅持勞動價值論,既忽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地位,也不能正確對待企業家及資本所有者的特殊勞動和特殊作用,不利于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發展。

其次,馬克思預計:“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消滅以后,但在社會生產依然存在的情況下,價值決定仍會在下述意義上起支配作用:勞動時間的調節和社會勞動在各類不同生產之間的分配,最后,與此有關的簿記,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⒂屈先生在文中引證這段話,以期說明勞動價值范疇“對于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社會,乃至將來的共產主義社會也是普遍適用的”。面對此結論,我只能說屈先生對馬恩原理囫圇吞棗,對資源配置知之不多。屈先生有欠考慮,在社會化生產中起“支配作用”的以勞動價值為核心的社會勞動在各部門之間的分配,其在資源配置中所起的作用充其量只能是局部的、有限的。因為社會勞動總量在各部門的分配和社會資源在各部門之間的配置在內容上是不一致的,和社會需要量也是不對稱的。不論社會勞動總量怎么有計劃按比例地分配到社會生產各部門,社會生產都將是有計劃、無比例、瞎折騰,國民經濟都將失調。為什么呢?因為滿足需要的是使用價值財富,它是多種生產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要使生產供給與需求平衡,就必須對包括勞動在內的各種經濟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而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的社會總勞動的分配只涉及到了生產要素中的一種,因此,即使對它的分配做到了有計劃、按比例,對其他資源的配置仍可能是雜亂無序的。勞動總量在各部門按比例地分配與滿足需要的社會規模的使用價值之間的這種非對稱性,決定了傳統社會主義體制下,“自覺運用價值規律”,實施“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結果,必然是供求脫節,要么是產品短缺,要么是資源的巨大浪費,雖主觀上有計劃,而客觀上卻是無比例⒃。不排除人們工作上的某些失誤,但與其指導思想也不能說沒有關系。至于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則更是以市場為基本手段來配置社會生產的全要素,而勞動要素顯然只是其中的一種。所以,用此“支配”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必然是一個荒唐的結局。

那么,勞動價值論是否一無用處了呢?否!作為一個“單要素”及其規律無論在資源配置的微觀層次還是宏觀層次也不無參考意義,但作為“支配”理論,由于勞動價值論的局限性與不足,就要慎重考慮了。把一個理論夸大到它不能勝任的地步,真理也就會變成謬誤。相反,以“泛價值論”為基礎揭示的規律則既考慮和兼顧到了各種要素的功能和作用,系統地配置各種資源,又能保證供給與需求的對稱與平衡,以全要素、多方位彌補了單要素、單環節之不足。

四、屈炳祥先生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真相

首先,令人不解但又在意料之中的是,屈先生把堅持和創新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置于經濟社會發展潮流的對立面。比如,屈先生特別強調,勞動價值論的發展與創新必須“堅持只有物質生產領域的活勞動才能形成價值、作為價值唯一源泉的觀點。……因為這一觀點是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精華與科學之處,也是它同一切庸俗價值理論的真正分野。如果放棄了和背離了這一點,自然也就等于拋棄了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屈先生把是否堅持物質生產領域的活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的觀點“上綱上線”到如此高度,不知依據是什么?當然,需要著重探討的是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及產業結構的變化。產業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歷史范疇。按照傳統觀點,創造物質財富、提供使用價值的行業才是產業。據此,過去把產業分為農、輕、重三大部門或生產資料生產和消費資料生產兩大部門,其他非物質生產都被劃在產業之外。但是,隨著現代生產力的發展,建筑、交通運輸以及其他為生產服務的部門,比重日益增大,作用越來越大;隨著生產社會化和專業化的大發展,不斷地從原有的生產部門分離出新的部門和行業;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腦力勞動、科學研究、教育等在創造物質財富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大;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精神產品的消費支出日益增大,勞務的需求日增。所有這些變化,使傳統的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創造價值和不創造價值的勞動、產業和非產業的界限,在理論上模糊起來,在現實中難以劃清。因此,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產業的看法已經改變,認為凡是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能夠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活動都屬于產業的范圍。試想,巨量的服務產品(包括信息產品、精神文化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和外貿領域,和各種物質的、非物質的產品相交換,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提高了人均國民收入水平。難道說投入巨量勞動生產的這些(無形)產品就只有價格而沒有價值,那它們怎么和物質產品對等交換并在交換價值上形成一定的數量比例?只有物質生產部門的活勞動才創造價值的勞動價值理論就解釋不了,怎么辦?這就要求我們突破馬克思生產勞動的局限性,把創造價值的生產勞動由物質生產部門擴展到非物質生產部門。

其次,對屈先生“在堅持勞動價值理論的根本前提下進行”的“真發展、真創新”要保持高度的關注。被馬克思視為自己的重大發現和作為理解政治經濟學樞紐的勞動二重性理論,僅在屈先生對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堅持”中就已被拆分成了“三重性”,也就是在馬克思勞動二重性基礎上又將抽象勞動分割為兩個層次,即“第一,它是‘人類勞動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或‘人的腦、肌肉、神經、手等等的生理耗費’;第二,它是‘作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或‘同一的人類勞動’”。這樣,馬克思關于勞動二重性學說與商品二因素關系的經典結論就被屈先生“堅持”成了這個樣子,即:一切勞動,從一方面看,是人類勞動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作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它仍然不能形成價值,其結果只能是使用價值。”一切勞動,從另一方面看,是人類勞動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費;作為具體的有用勞動,它生產使用價值。一切勞動,從第三個方面看,作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或同一的人類勞動,它才形成價值⒄。這種“勞動三重性”理論僅是屈先生“堅持”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時的“產出”,如果屈先生再來一個“真發展、真創新”,說不準馬克思的勞動二重性理論會被他整出個四重性、五重性甚至六重性來。這樣,我們在學習經濟學說史馬克思主義部分時,恐怕連原汁原味的勞動二重性理論都找不到了。

第三,屈先生對馬克思主義“真發展、真創新”的杰作是他對馬克思本人的“大發展”。屈先生在文中說:馬克思“把所有形式的商品經濟都作為自己研究的直接對象,并對之進行認真解剖與研究”,所有形式的商品經濟包括哪些呢?有“原始共同體相互之間的商品交換、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商品經濟”,“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乃至未來社會存在的商品經濟,等等。”要把以上所有商品經濟都作為自己研究的直接對象而不是間接對象,并深入進去認真解剖與研究,必須馬克思本人身臨其境,親力親為。不然,就不能說是把它們作為解剖的直接對象!然而,把各種商品經濟所經歷的時間加起來,其跨度有幾千年,而人有限的生命不過幾十年。要馬克思把歷經幾千年的所有商品經濟都作為自己研究與解剖的直接對象,對于只活了65歲不到的馬克思來說,顯然不可能!但屈先生有辦法,那就是要求馬克思的靈魂(如果靈魂存在的話)在投胎到人間之前就作為“鬼學者”解剖與研究資本主義及之前的各種商品經濟,在他逝世后還要繼續從事他“生前”和“生后”的未竟事業,并把壟斷資本主義、現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以及未來的商品經濟作為“直接對象”進行解剖,“找出作為這些形式的商品經濟一般都具有的共有本質、共有特點和共有規律,并將其進行理論概括,構成一個嚴密的科學整體”。很顯然,這種由屈先生通過迷信“鬼搞出來的”理論是根本不存在的,即便存在,它也絕對不是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

注釋:

① 劉有源:《泛價值論》,《江漢論壇》2004年第6期。

② 文中引述的屈文觀點除特別標注的外,皆出自屈炳祥“論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適用性與創新——紀念《資本論》出版140周年”,《經濟評論》2008年第2期。

③ 參見《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五”計劃的建議》的有關內容。

④ 參見劉有源《“泛價值論”何錯之有?》,《經濟評論》2005年第5期;屈炳祥《 對“泛價值論”的再商榷——答劉有源先生》,《經濟評論》2006年第2期。

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版,第923、939、200、211、202、202、717、716、215、716、963頁。

⒃ 茅于軾:《生活中的經濟學》,暨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04頁。

⒄ 參見屈炳祥《 對“泛價值論”的再商榷——答劉有源先生》,《經濟評論》2006第2期。

作者簡介:劉有源,男,1955年生,湖北仙桃人,武漢工程大學法商學院教授,湖北武漢,430205。

(責任編輯 陳孝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国产门事件在线| 日韩激情成人|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 国产69精品久久| 国产午夜小视频| 国产欧美在线视频免费| 69视频国产|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色老头综合网|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国产jizz| 欧美在线伊人|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亚洲一级色|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视频大全|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天天摸夜夜操|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国产成人亚洲无吗淙合青草| 欧美一区国产|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免费不卡视频|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www亚洲精品|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亚洲激情区| 草逼视频国产|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福利片91|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午夜精品区|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99re免费视频| 五月婷婷综合色|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国产天天射| 欧美激情伊人|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伊人欧美在线|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亚洲视频三级| 色国产视频|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99精品视频| 在线精品自拍|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亚洲a级毛片|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99久久性生片| 欧美高清国产|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 国产福利拍拍拍| 熟妇丰满人妻| 久青草网站|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