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歷史漩渦中的個人抗爭

2010-01-01 00:00:00李運摶
江漢論壇 2010年2期

摘要:在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被我們神圣化和體制化的時代,胡風與秦兆陽的理論抗爭是兩個標志性的理論事件。作為理論抗爭,兩人觀點有相似處也有差異。差異主要體現在對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核心觀念的評判上。胡風完全贊同;秦兆陽部分贊同,同時有重要質疑。兩人的理論差異包含著個體文學家與文學歷史、時代話語和文化環境的復雜關系,今天仍有重要啟示意義。

關鍵詞:胡風;秦兆陽;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差異

中圖分類號:I206.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854X(2010)02-0079-06

在照搬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并將其神圣化和體制化的時代,胡風與秦兆陽的理論抗爭是兩個具有標志性的理論事件。這種標志性在于:不僅發出了個人聲音,表現了莫大勇氣甚至悲壯情懷,同時也顯示了歷史的沉重和時代的悲哀。從中能看到個體文學家與文學歷史、時代話語和文化環境的復雜關系,也能發現文人間借助體制話語的可怕內耗。

一、“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歷史回顧

要分析胡風與秦兆陽現實主義理論的差異,更清晰地看到其理論抗爭的價值與局限,我們必須回顧“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產生及其發展的歷史背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定義最早出現在1934年蘇聯作家代表大會通過的《蘇聯作家協會章程》中,它是這樣說明的:“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作為蘇聯文學與蘇聯文學批評的基本方法,要求藝術家從現實的革命發展中真實地、歷史地和具體地去描寫現實。同時,藝術描寫的真實性和歷史具體性必須與用社會主義精神從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勞動人民的任務結合起來?!?/p>

據孟繁華的解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這個定義是1932年5月20日提出來的:當時的“專門小組”成員斯捷茨基和格隆斯基到斯大林那里去談文學,格隆斯基提出蘇聯藝術理論的基礎應該是共產主義現實主義,斯大林則認為還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應該成為蘇聯藝術的口號”,并且認為“應該寫真實,真實對我們有利”。斯大林關于真實的解釋是:“一位真正的作家看到一幢正在建設的大樓的時候應該善于通過腳手架將大樓看得一清二楚,即使大樓還沒有竣工,他決不會到‘后院’去東翻西找?!雹偎^“腳手架”和不用到“后院”翻找的比喻,表現的顯然是先入為主的思維和先驗的“本質論”意識。如果說斯大林的“寫真實”完全出于意識形態考慮,其關鍵問題則是“必須與用社會主義精神從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勞動人民的任務結合起來”。這種“社會主義精神”指的是黨性、階級性、革命性、組織性等構成的意識形態體系。顯而易見,倘若違反這種思想體系,“藝術描寫的真實性和歷史具體性”就喪失了基本支撐,也就不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這種高度意識形態化的“現實主義”,無疑是一種具有特殊話語體系的現實主義理論。

由于蘇聯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的“老大哥”的強勢地位,東歐社會主義各國文藝界都照搬蘇聯文藝模式,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成為這些國家集體奉行的創作方法。但也并非沒有遭到非議甚至抗拒。如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中最早和蘇聯公開決裂的,20世紀40年代末的南斯拉夫文藝界就開始反抗蘇聯文藝模式。1952年南斯拉夫第三次作家代表大會的反抗更為激烈,不僅對日丹諾夫等人論述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進行了全面批判和徹底否定,同時還對“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提法進行了尖銳批評。從此在南斯拉夫,“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和“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便成了人們嘲諷的對象,成了公式化、教條主義的代名詞”②。南斯拉夫文藝界的反抗當然和南斯拉夫與蘇聯的決裂相連,甚至和南斯拉夫鐵腕總統鐵托的個人意志有直接關系。這也說明社會主義國家的話語權是自上而下的話語體系。

由于權力更替,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在蘇聯的貫徹也有變化。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尤其是蘇共二十大召開和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出臺后,在反對斯大林個人崇拜的思想解放中,文藝政策開始調整,文藝禁錮開始松動,這就是蘇聯文學“解凍”時期。人們曾以蘇聯作家愛倫堡小說《解凍》的發表視為蘇聯文學的“解凍”標志,但真正的“解凍”還是文藝理論的改弦易轍。1954年底召開的第二次全蘇作家代表大會就是一次文藝理論的“解凍”大會。會議不僅修改了長達20年的蘇聯作協章程中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定義,不再提倡藝術的真實描寫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相結合,還批判了現實生活“無沖突論”,也不再贊成塑造十全十美的理想化英雄人物。次年,《共產黨人》雜志又發表了《關于文學藝術中典型問題》的專論,批判了馬林科夫關于“典型是黨性在現實主義藝術表現中的基本范疇”。

但權力斗爭導致的文藝調整并不穩定,自上而下的話語權容易導致無常。比如針對“解凍”時期蘇聯民主作家爭取文學自由的行動,蘇爾科夫在《為共產主義的理想而斗爭是我們崇高使命》一文中就進行了如此的嚴厲指責:“要求修改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原則和蘇聯文學藝術黨性原則的修正主義企圖,就是要使我們的藝術發展倒退,使我們回頭接受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期在思想激戰中已經被粉碎的東西,要為恢復早已被生活拋棄的當年各式各樣的‘主義’掃清道路?!标P于權力導致的易變,索爾仁尼琴曾有這樣的回憶:1962年12月和1963年3月他先后兩次參加克里姆林宮的會見。兩次會見就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場面:第一次會見充滿變革和民主的氣氛,作家們情緒高漲,參加會見的赫魯曉夫對作家們希望文藝自由的發言也表現了寬容大度;第二次會見則令人驚訝。不僅邀請了許多當年緊跟斯大林獨裁思想的人物,而且“完全恢復了30年代的那種不容異見的偏執氣氛,像是那個時候‘完全一致’的會議,這種會議教育培養了無情無義的野獸,而注定要被折磨死的遍體鱗傷者們只能活到半夜”。性格沖動的赫魯曉夫也一反常態,開始喝斥和嘲弄民主作家。索氏認為“赫魯曉夫用這樣的會見不僅把蘇聯文學推回到22大以前,而且推回到20大以前”③。

耐人尋味的是:當蘇聯文學的“解凍”使東歐各國文學紛紛出現重大轉折時,唯有中國特殊?!敖鈨觥彼汲彪m然也影響到當時中國文藝,但時間短暫且沖擊不大。甚至在赫魯曉夫被我們視為修正主義者,兩國政府撕破了臉的對抗時期,中國文藝界不僅沒有出現南斯拉夫的那種拒絕,而且仍然堅守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將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作為中國文藝主流創作方法,首次全國文代會已經明確。有研究者認為:1952年周揚應蘇聯文學雜志《旗幟》之邀所寫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中國文學前進的道路》,是“一篇向蘇聯致敬的文本,是包括文學在內的向蘇聯沒有保留的認同的公開表達”④。確實如此。第二次全國文代會,周揚們就更加強調了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至尊地位。為此,邵荃麟專門作了《沿著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方向前進》的專題報告。周揚和茅盾分別作的《為創造更多的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而奮斗》與《新的現實和新的任務》兩個大會報告,同樣強調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至高無上。三個報告代表官方確認了該創作方法的權威性。換言之,中國文藝創作必須奉其為圭臬。后來情況也正如此。關于中國當代文學長期照搬蘇聯文藝思想及文藝政策的原因,有人認為這是因為中國現代社會的歷史進程主要參照系是俄國的實踐模式,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都受到“蘇聯模式”的影響,因此蘇聯文學“高度重視文學的意識形態性”和“傾情描寫生活的美好光明面”的兩極思想始終為中國照搬,中國作家也形成了虔誠的蘇聯文學情結。甚至日丹諾夫式的政治干預也被當作文藝工作必要手段被接納⑤。這種分析當然有依據。但這只是一個方面。充滿文化專制氣味的“蘇聯模式”能夠在中國順利移植和旺盛生長,和我們本土文化傳統及文化心理也有極大關系。極左思潮能夠長期存在,文革時期文化專制能夠越演越烈,顯然和我們的集體無意識有關。巴金曾在《“長官意志”》和《“遵命文學”》⑥中專門反思了當年聽從“長官意志”創作“遵命文學”的教訓,并有如此懺悔:“我感到驚奇的是從1950年到1966年16年中間,我也寫了那么多的豪言壯語,我也繪了那么多的美麗圖畫,可是它們卻迎來十年浩劫,弄得我遍體鱗傷。我更加驚奇的是大家都是在豪言壯語和萬紫千紅中生活過來,怎么那么多人一夜之間就由人變為獸,抓住自己的同胞‘食肉寢皮’?!雹哌@種荒唐當然不是突變,而是歷史積淀的結果。服從“長官意志”,當然很難產生真正的現實主義文學。

二、胡風的理論抗爭

眾所周知,胡風對現實主義理論問題一直非常關注,其研究成果也是胡風文藝思想的重要內容。早在三四十年代左翼文學時期和抗戰時期,胡風對現實主義理論就提出了一些個人觀點。如他對五四新文學傳統的認同,對魯迅精神的贊揚,對沒有感性對象、停留在概念上的“主觀公式主義”和缺乏真情實感的冷冰冰的“客觀主義”的批評,對作家“主觀戰斗精神”的提倡,對民族文藝形式的理解,都不同于革命文藝主流意識的看法,與毛澤東《講話》提倡的某些觀點也有距離。雖然胡風認為自己對《講話》是真心實意擁護,反對的是有些人對《講話》精神的庸俗理解。但這只能是一相情愿的辯護。歷史糾葛使胡風一直受到革命主流意識的批評,而且埋下禍根——建國后對胡風文藝思想的嚴厲批判,直至“胡風反革命集團”的冤案發生,都是具有歷史原因的“秋后算賬”。被打成“胡風分子”的綠原,在《試叩命運之門——關于“三十萬言”的回憶與思考》⑧一文中,特別分析了胡風被自詡為“中國馬克思主義主流學派”的人們視為異端的原因,其中歷史糾葛就至關重要。這些歷史糾葛不僅是理論見解的差異,還包括宗派問題和文人恩怨。

胡風現實主義理論主要觀點在“三十萬言書”中有集中表述?!叭f言書”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幾年來的經過簡況》;第二部分《關于幾個理論性問題的說明材料》;第三部分《事實舉例和關于黨性》;第四部分是附件《作為參考的建議》。談現實主義的主要在第二部分,即“有關現實主義的一個基本問題”?!盎締栴}”遠不止“一個”。胡風是將林默涵、何其芳等人對他的批評進行了歸納,分為很多方面,然后逐一駁斥。這些反駁不僅表達了胡風現實主義理論的主要觀點,同時也表現了胡風對論敵的憤怒情緒。胡風歸納的方面雖然很多,但有些問題是有所交織甚至有所重復的論述。總體看,胡風談論的重要問題有如下幾個:

其一,作家的思想立場、世界觀和創作方法的關系問題。

林默涵認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者“首先要具有工人階級的立場和共產主義的世界觀”,而“對于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者,創作方法和世界觀是不可能分裂而只能是一元的”。以作家的思想立場和世界觀來評價其文學創作,這無疑是政治先行的流行觀點。重視作家“主觀戰斗精神”的胡風則認為,作家的思想立場和世界觀雖然會影響到創作方法的選擇與運用,但它們之間并不是絕對的因果關系。胡風指出,林默涵搬弄世界觀、黨性原則、階級立場以及斷定“創作方法和世界觀不可能分裂而只能是一元的”說法,只是照搬蘇聯30年代無產階級作家協會即“拉普”的理論,是機械套用哲學概念和政治術語以代替對藝術創作復雜情況的分析。胡風還特別以巴爾扎克、托爾斯泰的創作為例來駁斥林的“一元論”, 指出巴爾扎克、托爾斯泰并沒有“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但同樣創作出了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由此胡風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林默涵同志把一個清算了拉普派的、能在最大限度上動員作家參加實踐的、廣泛的概念,做成了一個比拉普派還要死硬的、堵死一切實踐道路的、死硬的概念。林默涵同志是在‘社會主義精神’這個概念上做了文章的,但他不是從歷史條件和實踐要求來理解這個概念,而是用‘首先要具有’先驗的‘工人階級的立場和共產主義世界觀’來‘偷換’(用他自己的說法)了這個概念的?!雹?/p>

其二,關于現實主義與階級性的問題。

林默涵們認為“在階級社會里,無論怎樣的現實主義都是有階級性的”,而階級性對現實主義又有決定性的作用。林默涵由此指責胡風“看不到舊現實主義和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根本區別”;何其芳也批評胡風“在資產階級現實主義和無產階級現實主義之間看不清楚它們的原則區別”,而胡風“片面的不適當地強調所謂‘主觀戰斗精神’,而沒有強調更重要地忠實于現實,這根本上就是反現實主義的”。胡風則針鋒相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有的作家,由于現實主義的力量,卻打破了自己的階級同情和政治成見。因而他的作品達到了高度的現實主義真實性”;胡風還指出“現實主義就是文藝上的唯物主義認識論(方法論)”,現實主義與階級性之間決非機械僵化的關系⑩。

其三,如何理解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尤其是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

這顯然是個特別重要的問題,上面很多問題都和這個問題有密切關系。但在胡風那里,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概念相當寬泛,寬泛到有些模糊,明顯缺乏理論的嚴格性。胡風不僅認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是“一個體現了最高原則性”的“同時也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并且認為魯迅的《狂人日記》“就奠定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基礎”,并且還說“毛主席指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是從五四開始的”{11}。不要說《狂人日記》和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扯不上,魯迅所有小說也與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沒有什么關系。而胡風所以將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如此擴展,或許確實有他自己的理解,但主要還是出于批駁林默涵們觀點的考慮。

其他如前所說,胡風這方面的觀點和后來秦兆陽的看法有明顯差異。胡風不僅完全肯定了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并且還盡量尋找理論依據和現實依據來證明其合理性。胡風的贊同主要表現在兩個互為聯系也是具有根本意義的方面:一是肯定斯大林的“寫真實”。胡風認為斯大林提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口號,不僅是為了清算“拉普”理論,更是為了強調“寫真實”。 為了說明這點,胡風專門引用了斯大林的幾句話:“寫真實!讓作家在生活中學習吧!如果他能用高度的藝術形式反映出了生活真實,他就會達到馬克思主義?!辈⑶疫€認為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中的“用社會主義精神從思想上教育和改造勞動人民”的觀點,是對斯大林提倡“寫真實”的要求的補充{12}。二是贊同“用社會主義精神從思想上教育和改造勞動人民”。為了說明這一觀點的合理性,胡風作了這樣的解釋:“蘇聯的社會主義現實,正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關懷人、解放人、發展人、創造人的現實;這個現實,要求社會主義精神的發揚,也在黨和國家政策上保證了它的發揚。民主主義的人道主義發展成了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社會主義精神,是蘇聯黨和國家政策的基本精神,是蘇聯社會制度的生命;接受政策的領導,對于政策的具體內容的了解,是獲得社會主義精神的保證。”而且認為“在蘇聯,這是無處不在的現實,只要是擁護蘇維埃政權的作家,都有可能吸取這種精神,都能夠在自己身上找到基礎,都有可能進入實踐的”{13}。由此,胡風甚至對馬林科夫關于“典型是黨性在現實主義藝術表現中的基本范疇”也予以肯定。而馬林科夫這種極左觀點,1955年在蘇聯本土也受到了質疑。

胡風關于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解釋,顯然是從流行概念出發。從胡風對林默涵們的反駁來看,他恰恰應該反對這種做法。前面說過,斯大林的“寫真實”是意識形態化的“真實”論,顯然不能接受一般意義的現實主義客觀原則。“用社會主義精神從思想上教育和改造勞動人民”的觀點,就成為“寫真實”的戒律。這些工具論思想,以前就被“拉普”派拿來當棍子,被日丹諾夫之類拿來整人,導致蘇聯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的概念化、公式化和虛假盛行。這些情況胡風不可能完全不了解。退一步說即使不了解,從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本身看,對現實主義素有研究的胡風,也不可能看不出其理論的戒律和矛盾。事實上胡風的一些觀點,如反對世界觀和創作關系的“一元論”,提倡作家“主觀戰斗精神”,對階級性的辯證分析,對現實生活復雜性的認識,都和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的僵化與極端是沖突的。胡風對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實踐情況的贊揚,更是顯得一廂情愿、不合實際。所以做出不合實際的贊揚,出現理論沖突,固然因為胡風文藝理論屬于馬列文藝理論體系,對蘇聯文學理論有種親和感,主要還是因為他需要用這種說明來對抗林默涵們的指責。

相較對林默涵們的反駁,胡風對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解釋顯然和當時論戰的緊張環境有關。圍繞胡風的宗派問題已經影響了胡風的評判。胡風“三十萬言書”分三個部分,第三部分《事實舉例和關于黨性》,主要就是指責周揚們的宗派主義。胡風說:“我從黨性要求上進一步分析了我的自由主義錯誤的思想實質,從這個分析所獲得的信心之上,我清理出來了以周揚同志為中心的宗派主義統治的若干重要方式”,這些“重要方式”包括以樹立小領袖主義為目的,不斷破壞團結,把文藝實踐的失敗責任轉嫁到群眾身上甚至歸過于黨中央和毛主席,以及犧牲思想工作的起碼原則等。結論是:“我完全確信:以周揚同志為中心的非黨傾向的宗派主義統治,無論從事實表現上或思想實質上看,是已經發展成了反黨性質的東西?!眥14}面對圍攻,胡風當時既感到極大委屈,也產生了巨大反感。這就難怪他對周揚的回擊也上綱上線。胡風談過這樣一件事:周揚曾一再嚴厲地警告他:“你說的話就是九十九處都說對了,但如果在致命的地方說錯了一處,那就全部推翻,全部都錯了。”{15}如此咄咄逼人,誰也不堪忍受。胡風以牙還牙的激憤,說到底還是一種時代悲哀。

三、秦兆陽的更上層樓

1956年“鳴放”期間,理論探索出現了巴人的《論人情》、王淑明的《論人情與人性》和錢谷融的《論“文學是人學”》等文章,關注了忌諱重重的人道主義和人性問題。對現實主義問題,人們則表現了更大的關注。如有周勃的《論現實主義及其在社會主義時代的發展》,陳涌的《為文學藝術的現實主義而斗爭的魯迅》和《關于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劉紹棠的《我對當前文藝問題的一些淺見》等。所以如此,顯然這個問題一直存疑頗多。就當時談論現實主義的文章看,秦兆陽的長文《現實主義——廣闊的道路》是最有理論意義的一篇。這篇副題為“對于現實主義的再認識”的著名文章,正如作者所表明的“我想以文學的現實主義問題為中心,來談一談教條主義對于我們的束縛”。其時教條主義和庸俗社會學對文學的禁錮已是普遍現象,“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則是重災區。

與當年胡風的論戰情況不同,秦兆陽既沒有具體論敵,也沒有宗派導致的個人緊張。秦兆陽面對是創作和理論的普遍現象,加之“鳴放”的鼓勵,因此其論述更為自由,也更多了一些從容。與之前胡風的現實主義表述相較,秦兆陽的觀點和闡釋有相似處也有不同點。相似處就是都批評了對現實主義作絕對化的一元論理解,對真實性、世界觀、作家主體性、現實生活的復雜性和創作多樣化等,都提出了比較切實的看法。不同點則如前所述,胡風對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和斯大林的“寫真實”完全贊同,而秦兆陽對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定義本身提出了大膽質疑,由此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這是秦兆陽關于現實主義問題最為突出的獨立思考,也是當時最有理論意義和思想意義的現實主義探討。

對于已經被神圣化的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秦兆陽首先明確指出:“從這一定義被確立以來,從來還沒有人能夠對它作出最確切最完善的解釋,常常是昨天還被認為是很正確的解釋,今天又被人推翻了。又例如,所謂舊現實主義,也并非絕對的只是批判的現實主義。而且,對于今天資本主義世界里某些現實主義作家的作品,以及中國五四以后的某些作品,人們都很難說明它們是哪一類現實主義的作品?!边@段文字,今天看來不足為奇,當時則可謂是石破天驚之語。對定義本身大膽質疑后,秦兆陽接著列舉了很多事實,指出該定義存在明顯的“庸俗思想”并“形成了種種教條主義的束縛”。這些批評顯然都打中了要害。

作為政治實用化的“工具理論”,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定義有兩個互相聯系的核心的基本點:一是要求“藝術家從現實的革命發展中真實地、歷史地和具體地去描寫現實”;二是“必須與用社會主義精神從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勞動人民的任務結合起來”{16}。為揭示其間的矛盾,秦兆陽對這兩個基本點的關系作了邏輯推理,指出了它們的內在矛盾和庸俗化理解。

關于第一個基本點,秦兆陽還是作了肯定,認為“這個定義是完全正確的,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并且表達出我們的社會向文學作品提出的最主要的要求的實質”。這種肯定顯然未能免俗,還是屬于流行看法。但對于第二個基本點,即“藝術描寫的真實性和歷史具體性必須與用社會主義精神從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勞動人民的任務結合起來”,秦兆陽則提出了大膽非議。他認為這種說法不僅不確切,而且它“甚至反而容許有歪曲原意的可能。它可能被了解為一種附帶條件”,因為它給人這樣的理解:“好像真實性和歷史具體性能夠與這個任務結合,也能夠不結合;換句話說,并不是任何的真實性和歷史具體性都能夠為這個目標服務的。正是對這條定義的這種任意了解在戰后在一部分我們的作家和批評家的作品里特別經常地發生,他們借口現實要從發展的趨向來表現,力圖‘改善’現實。”秦兆陽明確反對這種觀念先行的“附帶條件”:“客觀生活是太廣闊太復雜了,而藝術的創造性的途徑也是太廣闊太復雜了,所以作家在認識現實和表現現實時就要碰到很多困難?!边@就是說,作家體驗生活和創作過程是復雜的認識活動,由此產生的藝術描寫的真實性和歷史具體性也必然復雜和豐富。如果帶著“結合任務”的規定來創作,就只能導致觀念先行和概念圖解。

針對這種定義的“不合理”尤其是“社會主義精神”問題,秦兆陽進行了步步推進的分析。他首先指出:如果認為“藝術描寫的真實性和歷史具體性”中沒有“社會主義精神”,因而不能起到教育人民的作用而要另外去“結合”,那么這種所謂“社會主義精神”一定是不存在于生活的和藝術的真實之中,是“必須硬加到作品里去的某種抽象的概念”。這就無異于說,客觀真實并不是絕對地值得重視,更重要的是作家腦子里某種固定的抽象的“社會主義精神”,那就可能使文學作品脫離客觀真實,甚至成為某種政治概念的傳聲筒。由此,秦兆陽又指出,“社會主義精神”既然是種觀念,是作家世界觀的一部分,那么這種世界觀應該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是在現實主義藝術創作過程中,在認識生活和形成形象以及寫成作品的過程中,起著有機的、自然的、血肉生動的作用”,“因此,這種作用是有機地表現在藝術的真實性里面,是無須乎在藝術描寫的真實性之外再去加進或‘結合’進一些什么東西去的”。這種步步推進的分析顯示了令人信服的邏輯力量,也顯然抓住了“社會主義精神”問題的關鍵。秦兆陽的意識很明確,就是反對創作中的主題先行和概念圖解,反對教條主義地搬弄“社會主義精神”。

難能可貴的是秦兆陽還對某些十分敏感的現象提出了勇敢質疑。

秦兆陽明確聲稱,自己所以研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缺點,是因為這一定義產生的庸俗思想,“在我們中國還跟另外一些性質相同的庸俗思想結合起來了”。這些庸俗思想,也就是對《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庸俗化理解,而且主要表現在對文藝與政治關系的理解中。談論這個敏感問題,秦兆陽也難以擺脫局限,如還是肯定了“一切進步的杰出的文學作品都有強烈的思想傾向和政治傾向,這早就證明了文學在為政治服務的問題上具有必然性和極大的能動性”,但也提出了自己的解釋。如關于“政治標準第一”,秦兆陽指出:不能說“以配合了每一個臨時性的政治任務為文學作品的最重要的標準”,也不能說作品中的任何成功或錯誤,任何文學思想傾向,都要從政治找原因。由此,秦兆陽進一步指出:“如果忽視了或違背了現實主義文學的藝術特征,如果忽視了各個作家本身的某些情況,而單純從主觀愿望和政治概念出發,簡單地想用藝術去圖解政治,那結果必然只會產生虛偽的概念化公式化的東西,或者類似普通宣傳品式的東西;那就甚至于連最適宜于迅速反映當前生活的短小的文藝形式,也是很難寫得比較精彩的。”這些觀點現在看來只是文學常識,但當時卻難能可貴。這些看法今天也仍有意義。配合政治任務而藝術圖解的創作現象仍然存在。

歷史有時候確實容易被人們遺忘。比如秦兆陽質疑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定義的多年后,1980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以群主編的《文學的基本原理》修訂本,仍然如此贊揚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認為它:“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文學藝術的優秀傳統,并在馬列主義世界觀指導下進行了創造性的藝術革新,對繁榮社會主義的文學創作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边@種官樣文章的評價顯然不符實際情況。實際情況是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定義本身就存在僵化和極端,而我們的照搬也給中國文學帶來許多問題。將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神圣化的時代一去不返了,胡風與秦兆陽的理論抗爭也成為“歷史故事”了,但兩位文學家發出的個人聲音和表現的莫大勇氣,包括其思想局限和理論矛盾,都值得我們反思。

注釋:

① 參見洪子誠、孟繁華主編《當代文學關鍵詞》,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8-9頁。

② 林洪亮主編《東歐當代文學史》,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版,第8頁。

③ 《索爾仁尼琴自傳:牛犢頂橡樹》,陳淑賢等譯,時代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第77頁。

④ 孟繁華、程光煒:《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30頁。

⑤ 吳秀明:《“一邊倒”文化政策與當代文學中的“蘇聯模式”》,《理論與創作》2005年第2期。

⑥ 巴金這兩篇文章都收入《隨想錄》第1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版。

⑦ 巴金:《真話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116頁。

⑧ 綠原:《試叩命運之門》,《胡風三十萬言書》,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頁。

⑨⑩{11}{12}{13}{14}{15} 《胡風三十萬言書》,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6、111、125-126、105、112、42、151頁。

{16} 劉保昌:《干校文學論》,《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

作者簡介:李運摶,男,1952年生,江西豐城人,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廣西南寧,530006。

(責任編輯 劉保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午夜丁香婷婷|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夜色91|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色视频|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三级网站免费| 欧美性精品| 国产三级毛片|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久久精品丝袜| 国产91在线|日本|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本亚洲精品网站|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乱视频网站|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三区视频|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91色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 亚洲国产系列| 日韩欧美色综合| 国产99在线|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亚洲另类第一页|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a色毛片免费视频| 丝袜国产一区|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国产内射在线观看| 91久久精品国产|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亚洲免费黄色网|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91国内在线视频|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第页|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伊人天堂网|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亚洲第一色视频|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99久久性生片| 亚洲—日韩aV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