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企業勞資關系變易是指企業聘用職業企業經營者而引致的企業勞資關系的變化,從馬克思勞動力理論視角來看,企業勞資關系變易的根本原因,是勞動力的差異性。勞動力可以分為初級勞動力與“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初級勞動力從事簡單勞動,“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從事復雜勞動。當企業聘用職業的、“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所有者經營管理企業后,企業勞資關系就發生了變易。一般來說,企業勞資關系將由資本所有者與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變易為資本所有者與職業企業經營者之間的關系及企業經營者與企業一般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目前,多數企業都聘用職業經營者經營管理企業,所以,企業勞資關系都發生了變易,企業勞資關系的變易對企業勞資關系協調具有重要的政策意義。
關鍵詞:企業;勞資關系;變易性;勞動力;政策意義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854X(2010)02-0021-04
一、企業勞資關系的變易性釋義
關于企業勞資關系的含義,目前理論上有兩種表述。一種表述為,企業勞資關系是勞動過程中資本與勞動的關系,或資本所有者與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①;另一種表述為,企業勞資關系是勞動過程中勞動力使用者與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②。這里的勞動力使用者是指代表資本所有者利益的企業經營者③。我理解,前一種含義表述應是指資本所有者自己兼任企業經營者的企業勞資關系;后一種表述則應是指資本所有者或企業聘用職業經營者的企業勞資關系。當資本所有者自己兼任企業經營者的企業,聘用職業經營者經營管理企業后,前一種企業勞資關系,就變易為后一種企業勞資關系,即資本所有者與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變易為資本所有者利益的代表與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無論是從字面上來看,還是從內容上來看,這兩種企業勞資關系都是有區別的。區別在于,后者是資本所有者利益的代表與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而不是資本所有者本人與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資本所有者利益的代表與資本所有者本人并不完全相同。企業勞資關系因企業引入某種要素而發生的變化,即是企業勞資關系的變易性。
從抽象的概念上來說,所謂企業勞資關系的變易性,是指企業勞資關系因企業聘用職業經營者而引致的企業勞資關系的變化。企業勞資關系具有變易性,是企業勞資關系的一個顯著特性。企業勞資關系的變易性也表明,企業勞資關系是隨著職業企業經營者的引入而發生變化的。在“經理革命”之前的早期,資本所有者兼任企業經營者,企業勞資關系是資本所有者與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但事實上,其中還隱藏著資本所有者與企業經營者之間的關系,只是由于資本所有者兼任企業經營者而把它掩蓋起來,使人們難以察覺到它的存在;在“經理革命”之前的后期,資本所有者開始聘用職業企業經營者代表其經營管理企業,雖然職業企業經營者可以代表資本所有者經營管理企業,但卻是被動的,是資本所有者單方面主導和決定的;職業企業經營者沒有討價的資格和權利,只能無條件的服從。此時,從表象上來看,企業勞資關系是資本所有者與其利益的代表之間的關系及其利益的代表與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但是,由于其利益的代表沒有獨立的“人格”,而只能依附于資本所有者,所以,資本所有者利益代表的行為可以看作為資本所有者的行為(事實上,兩者的行為是有區別的)。因此,企業勞資關系實質上還是資本所有者與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上述兩種企業勞資關系,可以稱為傳統的企業勞資關系。
“經理革命”以后,職業企業經營者的地位發生了本質的變化。職業企業經營者不再作為資本所有者利益的代表,而是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利益索取者走到“企業舞臺中心”。職業企業經營者與資本所有者的關系,也由過去的被動依附者,轉變主動者、獨立者和主導者。之所以會發生如此轉變,是因為職業企業經營者可以決定企業的生存和保證“企業的非人力資本的保值、增值和擴張”④。這時,企業勞資關系變易為資本所有者與職業企業經營者之間的關系及職業企業經營者與一般勞動者之間的關系。如果企業又聘用職業企業內部管理者,則企業勞資關系又會變易為資本所有者與職業企業經營者之間的關系、職業企業經營者與職業企業內部管理者之間的關系及職業企業內部管理者與企業一般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經理革命”以后的企業勞資關系,可以稱為現代企業勞資關系。
現代企業勞資關系是由傳統企業勞資關系變易而來的。傳統企業勞資關系理論服務于資本所有者經營管理的企業,現代企業勞資關系理論服務于職業經營者經營管理的企業。企業勞資關系發生變易,是企業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客觀上,企業自身生存和發展,需要有經營管理專業才能的勞動力所有者來經營管理企業;而社會分工的發展,又恰恰提供了具有這樣才能的職業企業經營者,所以,企業逐步由資本所有者經營管理轉變為由職業企業經營者經營管理。職業企業經營者的引入,引致企業勞資關系隨之變易。企業勞資關系的變易性,要求理論工作者創新企業勞動關系理論,要求實踐工作者創新企業勞資關系協調觀念,用創新的企業勞資關系理論指導企業勞資關系協調實踐。但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理論工作者并沒有認識到企業勞資關系的這種變異,仍然固守傳統的企業勞資關系理論;實踐工作者也依然是用傳統的企業勞資關系理論指導現代企業勞資關系協調實踐。其結果,導致企業勞資關系協調成效較低,難以實現企業勞資關系和諧。
二、企業勞資關系變易的勞動力原因
從馬克思勞動力理論視角來看,企業勞資關系變易的根本原因,是資本所有者的勞動力與他人勞動力之間的差異性。這里的勞動力主要是指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和企業內部管理能力。如果資本所有者的勞動力弱于其他勞動者的勞動力,資本所有者就有可能聘用其他勞動者經營管理企業,企業勞資關系也會隨之發生變易;如果資本所有者的勞動力強于或同于其他勞動者的勞動力,其他勞動者則不能被聘用為企業經營者,企業勞資關系將不發生變易。因此,資本所有者的勞動力是否弱于其他勞動者的勞動力,決定企業勞資關系是否發生變易。
勞動力之間差異的內容、原因、差異的動力等等,都與企業勞資關系變易相關。為了理解這些問題,我們有必要重溫馬克思勞動力理論。馬克思認為,勞動力可以“理解為人的身體即活的人體中存在的、每當人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就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⑤。“要改變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獲得一定勞動部門的技能和技巧,成為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培訓,而這就得花費或多或少的商品等價物。勞動力的教育費隨著勞動力性質的復雜程度而不同”⑥。教育和培訓可以改變勞動者的勞動力,可以使初級的勞動力(沒有勞動技能和技巧)轉變為“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具有一定勞動技能和技巧);“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的性質不同,教育和培訓費也不同。從事復雜勞動的“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是投資形成的,即把一般的勞動力培養成為不同性質的高層次勞動力,需要花費一定數量的“商品等價物”。花費多少“商品等價物”,由勞動力的性質和層次所決定。相同性質不同層次的勞動力,其投資份額不同;不同性質相同層次的勞動力,其投資份額也不同。一般來說,勞動力的層次越高,性質越復雜,則投資份額也越大。馬克思還認為:“比較復雜的勞動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說多倍的簡單勞動。”⑦由于勞動分為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所以,從事簡單勞動的勞動者只須具有初級的勞動力,而從事復雜勞動的勞動者則必須具有“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馬克思還指出了不同層次的勞動力之間的聯系或換算關系,即“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是自乘的或多倍的初級勞動力,盡管這種不同的比例“是在生產者背后由社會過程決定的。”⑧馬克思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的思想,從深層次反映出其初級勞動力和“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思想。關于勞動力的報酬,馬克思認為,在計件工資中,“各個工人的實際收入,就會因其技能、體力、精力、耐力等等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別。”⑨勞動者擁有的勞動力(技能、體力、精力、耐力)不同,實際收入也應不同。擁有初級勞動力的勞動者,收入應低些;擁有“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的勞動者,收入應高些。
關于勞動力所有權問題,馬克思認為:“勞動力所有者要把勞動力當作商品出賣,他就必須能夠支配它,從而必須是自己的勞動能力、自己人身的自由的所有者。”⑩ “他必須始終讓買者只是在一定期限內暫時支配他的勞動力,使用他的勞動力,就是說,他在讓渡自己的勞動力時不放棄自己對它的所有權。”{11} “勞動力所有者和貨幣所有者在市場上相遇,彼此作為身分平等的商品所有者發生關系,所不同的只是一個是買者,一個是賣者,因此雙方是在法律上平等的人。”{12}在《資本論》第2卷中,馬克思又指出:“勞動力的買和賣,這種行為本身又是建立在先于社會產品的分配并作為其前提的生產要素的分配的基礎上的,也就是建立在作為工人的商品的勞動力和作為非工人的財產的生產資料互相分離的基礎上的。”{13}在《資本論》第3卷中,馬克思強調,工人是勞動力的占有者。馬克思寫到:“他所以是一個資本家,能完成對勞動的剝削過程,也只是因為他作為勞動條件的所有者同只是作為勞動力的占有者的工人相對立。”{14}馬克思上面的一系列論述,全面深刻地闡明了勞動者擁有勞動力所有權。勞動力所有權是可以分割的,可以分割為所有權(狹義)、占有權、使用權和處置權等權能;勞動力所有權權能是可以交易的。在交易時,勞動力所有者和貨幣所有者都是法律上平等的人。在交易后,勞動力使用權發生讓渡,當然,是有條件和時間期限的讓渡;勞動力所有權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勞動力所有權是一組權能,勞動力所有權交易就是這種廣義的所有權交易;而狹義的勞動力所有權則只是單純的所有或領有的意義;勞動力所有權交易是有條件的,即勞動者必須是自由人。
總之,馬克思認為,勞動力存在差異性,初級勞動力從事簡單的勞動,“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從事復雜的勞動,兩種勞動力是有本質區別的。從事簡單勞動的初級勞動力只具有一般的“體力和智力”,而從事復雜勞動的“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則具有高層次的“體力和智力”,教育和培訓是造成勞動力差異性的主要原因。教育和培訓可以使沒有勞動技能和技巧的初級勞動力,轉變為有一定勞動技能和技巧的“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企業經營管理和企業內部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經濟活動,需要“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承擔。如果資本所有者的勞動力不是這種“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則企業就會聘用“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所有者承擔企業經營管理工作。聘用的結果,引致企業勞資關系發生變易。
三、我國企業勞資關系的變易性
分析我國企業勞資關系的變易性,首先應依據某種標準對企業進行分類,然后再按照分類逐一進行分析。依據企業法律形式標準,我國企業可以劃分為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四類。
第一,個人獨資企業勞資關系的變易性。個人獨資企業在初創時期,由于人員少和生產勞動單一,所以資本所有者運用自身的勞動力就可以經營管理企業。此時,由于資本所有者集物質資本出資和企業經營管理為一身,所以,企業經營管理的復雜勞動信號被物質資本的信號所覆蓋,難以明晰顯示。人們誤認為,企業只存在生產商品的簡單勞動,不存在企業經營管理的復雜勞動。結果,忽視了資本所有者與企業經營者的關系,誤認為企業的勞資關系就是資本所有者與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事實上,初創時期的個人獨資企業包括兩類勞動,一類是生產商品的簡單勞動,另一類是經營管理企業的復雜勞動。生產商品的簡單勞動由一般勞動力所有者承擔,經營管理企業的復雜勞動由資本所有者自身承擔。資本所有者承擔了雙重角色,既承擔了資本出資者的角色,又承擔了企業經營者的角色。從產權角度來看,資本所有者集企業財產所有權和企業經營管理權于一身,使企業財產所有權與企業經營管理權相重合。因此,初創時期個人獨資企業的勞資關系是一種復合性的關系,既是資本所有者與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又是企業經營者與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隨著個人獨資企業人數的增加、業務量的增加和經營范圍的擴大,資本所有者的企業經營管理才能漸漸難以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以至于影響到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迫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壓力,資本所有者開始聘請有企業經營管理才能的職業企業經營者專門負責企業經營管理事務,資本所有者與企業經營者相分離,企業勞資關系發生變易,企業勞資關系變易為資本所有者與職業企業經營者之間的關系及職業企業經營者與一般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
第二,合伙企業勞資關系的變易性。與個人獨資企業相比,合伙企業可以以帶資入伙的方式吸收更多的“投資者”。從世界范圍來看,合伙企業的合伙人可以用多種方式出資,既可以用貨幣和實物出資,也可以用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等出資{15}。由于允許以企業經營管理能力作為出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企業經營者的問題,企業可以由具有經營管理能力的合伙人擔任經營者。隨著合伙企業的發展,具有經營管理能力的合伙人的經營管理才能可能也會難以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以至于影響到合伙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合伙企業開始聘用具有更高企業經營管理才能的職業企業經營者經營管理企業,合伙人與企業經營者相分離,企業勞資關系也發生變易。企業勞資關系由合伙人與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變易為合伙人與職業企業經營者之間的關系及職業企業經營者與一般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合伙企業的經營者不同,企業勞資關系的內涵也不同。
第三,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勞資關系的變易性。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資本出資者較多,出資者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財產為限對公司債務承擔有限責任。如果公司資本出資者自行經營管理企業,由于資本所有者與企業經營者重合,所以企業勞資關系體現為資本所有者或企業經營者與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如果資本所有者聘用職業企業經營者經營管理企業,則企業勞資關系變易為資本所有者與職業企業經營者之間的關系及職業企業經營者與一般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
四、企業勞資關系變易的政策意義
企業勞資關系變易,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伴隨現象,也是企業勞資關系發展的必然。因此,研究企業勞資關系變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要認識企業勞資關系變易規律。在現實的企業勞資關系協調中,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普遍認為,企業勞資關系是資本所有者或職業企業經營者與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引致這種認識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認識到企業勞資關系的變易性。事實上,企業勞資關系具有變易性,企業勞資關系已經發生變易,已經變易為資本所有者與職業企業經營者之間的關系及職業企業經營者與一般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由于企業勞資關系調節者沒有認識到企業勞資關系已經發生變易,所以沒有遵循企業勞資關系變易規律協調企業勞資關系,即沒有分別協調資本所有者與職業企業經營者之間的關系及職業企業經營者與一般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而是不加區別地籠統協調資本所有者與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其結果,導致企業勞資關系協調效果不盡如意,甚至事與愿違,加劇了企業勞資關系沖突。
第二,要遵循企業勞資關系變易規律。在現實中,由于企業勞資關系已經變易為資本所有者與職業企業經營者之間的關系及職業企業經營者與一般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所以,應按照企業勞資關系變易規律協調企業勞資關系,其中,尤其要重視協調資本所有者與職業企業經營者之間的關系。因為資本所有者與職業企業經營者之間的關系,或決定、或制約、或影響職業企業經營者與一般勞動力所有者之間的關系。
注釋:
① 吳江等:《非公有制企業勞資關系研究——以廣東為例》,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5頁。
② 劉金祥:《基于二元所有權架構的企業勞資關系研究》,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8年版,第26頁。
③ 趙薇:《商業銀行勞資關系研究》,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6頁。
④ 周其仁:《市場里的企業:一個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的特別合約》,《經濟研究》1996年第6期。
⑤⑥⑦⑧⑨⑩{11}{12}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90、195、58、58、608、190、191、190頁。
作者簡介:年志遠,男,1956年生,吉林東遼人,經濟學博士,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吉林長春,130023。
(責任編輯陳孝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