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意經濟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觀,這主要體現在它的興起、發展和前景三方面:創意經濟的興起,標志著未來經濟發展愈加彰顯人的因素;創意經濟的發展,預示著人才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動力;創意經濟的前景,說明只有人是經濟發展的深層動力。
〔關鍵詞〕創意經濟,以人為本,經濟發展觀
〔中圖分類號〕F062.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175(2010)03-0070-03
回顧世界經濟的發展歷程,主要經歷了五次增長方式的轉型,〔1 〕 (P81-82)五次轉型的主導驅動要素分別是資本、技術、信息、知識和文化創意。在這一系列轉型過程中,人本思想得到了越來越明顯的體現,尤其是在創意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世界各國對創意經濟的本質要素——“人”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創意產業之父”——英國學者約翰·霍金斯(John Howkins)在詮釋創意經濟時指出,“創意經濟是基于某種運作模式,這種模式存在于所有產業中。”他所提到的存在于所有產業中的運作模式,就是指“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與運用,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 〔2 〕 由此可知,創意經濟的出發點在于人,在于形形色色、互不相同的個體,他們充分發揮豐富多彩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通過與傳統文化的結合,輔之以高新科技來共同推動經濟發展。創意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創意經濟的本質在于突出經濟發展過程中人的主導作用,這是創意經濟有別于其他各種社會經濟形態的根本表現,也是人們在過分依賴科技之后重新回到“人”的角度,對“人”及人的創造力進行反思與審視的結果。
本文將從創意經濟的興起、發展和前景三方面闡述創意經濟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觀。
一、創意經濟興起——經濟發展彰顯人的因素
二戰后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幾十年間,由于受國內市場規模和人口數量的制約以及國外同行激烈競爭的影響,英國傳統工業日趨沒落。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與低收入國家人民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的大幅提高卻帶來了潛在英文產品、英國發明和設計等消費的海外市場。〔3 〕在此背景下,1997年執政的布萊爾政府敏銳地覺察到文化和人的創造力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因素。于是,1998年英國率先制定了“創意經濟”發展規劃,旨在通過培育創意產業,提倡并鼓勵充分發揮個人原創力從而達到振興經濟的目的。布萊爾政府的這一戰略順應了時代發展需要,標志著創意經濟的興起。
創意經濟的興起表明人的創造力在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在不斷增加,經濟發展愈加彰顯人的因素。18世紀工業經濟初期,資金是驅動經濟增長的主導要素;進入工業社會后,驅動要素從資金轉向技術;自20世紀末進入創意經濟時代后,個人創造力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力量,人在經濟發展中發揮的主導作用越來越突出。2001年,英國文化、傳媒和體育部聯合對創意經濟做出具體定義,認為“創意經濟是植根于個人創造性、技巧和才能之中,而當利用這些因素對知識財富進行挖掘和發揮時,就可呈現出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潛力”。〔4 〕 創意經濟將關注重點從信息、知識等具體方面轉向抽象的個人創造性思維層面,從最初依靠科技、網絡等人類創造性思維的勞動成果,進而轉向具備創造性的個體——人,直至重視培養與追逐具備創新精神的人才,明確了“人”在創意經濟興起中所發揮的關鍵作用,預示了未來經濟的發展趨勢。
創意經濟的興起推動人力資本在未來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創意經濟通過充分挖掘個體的創造性思維和想法,與不同文化相結合,利用高新技術手段等方式促進經濟發展。從發展方式看,創意經濟是對傳統經濟發展方式的大膽創新,它摒棄了環境污染、高能耗和破壞生態的做法,經過事前嚴密的規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從發展動力來說,它突出“創意不是大師的權利” 〔5 〕,而是必須借助大眾的、全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觀點,向人們表明,經濟發展不再是“少數人”的責任,應拓寬參與面,讓更多人加入其中。從發展成果來看,創意經濟在突出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斷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需要和愉悅精神需求,實現了人的全面發展。由此可見,無論是從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看,還是從發展成果看,創意經濟都十分重視人的作用,真正實現了人力資本的充分利用,推動人力資本在未來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創意經濟發展——人才是關鍵
創意經濟充分挖掘人力資源所蘊含的巨大潛力,而人才是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具備創造性思維的人才成為創意經濟發展的關注重點。
在創意經濟時代,存在于個人大腦中的創意力成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因此,具備創造性思維的人將成為各國追逐的主要目標。研究創意經濟的先行者們以人才為創意經濟發展的基礎,在其所起的作用問題上取得了共識。約翰·霍金斯指出,因為創意經濟依賴于個人的創意、想法,不會被藝術家等特定人群所壟斷,任何人都可以有創意,都可進行創意。因此,在國民教育過程中如何培養創造性思維,對于創意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要。美國學者理查德·佛羅里達(Richard Florida)認為,創意經濟“驅除了物質限制(指以所擁有的資源為限制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而且大部分經濟價值來源于理念,一則新信息可以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景下反復使用,創造出新的事物” 〔6 〕 (P30);創意經濟發展的成敗取決于吸引人才的能力,他在《創意階層的興起》一書中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3T原則”——技術(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寬容度(tolerance)。3T原則的核心在于人才,離開了人才,便不會有新技術的改進與產生,一個國家或地區寬容度的高低又是其吸引人才能力強弱的重要標志。
創意經濟發展離不開人才,特別是離不開創意階層。佛羅里達以“從事創造有意義、新形式工作的階層”來定義創意階層。依照該定義,創意階層被分為“高級創意核心”和 “創意職業人員”兩個主要群體。〔7 〕高級創意核心包括科學家、工程師、大學教授、詩人、藝術家、設計師和建筑師等,而創意職業人員則是在金融、法律和商業管理等領域從事創意產業的普通勞動者。在創意經濟發展過程中,二者的分工與職責不盡相同,高級創意核心群體負責“生產容易轉換且能被廣泛使用的新形式或設計”,創意職業人員則大多“屬于智力型、知識型的勞動者,他們獨立地嘗試新的想法和創新,依靠創意來實現自身價值。”佛羅里達還指出,創意階層的崛起標志著美國社會階層結構已經發生巨大變化,這個巨大變化預示著在后工業社會時代,伴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經濟條件的關注度逐漸降低,而對居住、人文環境的關注度不斷上升,城市基礎設施的便利性和社會文化氛圍的開放性、多樣性與包容性成為創意階層考慮的首要因素。因此,一個決定未來創意經濟發展態勢的生態循環正在形成,即區域環境決定了吸引創意人群的能力,創意群體的多寡決定了創意經濟發展的成敗和創意社會的產生與否,而創意經濟發展程度以及創意社會的成熟度又決定著區域環境,三者之間聯系緊密。
三、創意經濟前景——人是經濟發展的深層動力
創意經濟的興起和發展說明了人的重要性,可以說創意經濟對人的重視程度超越了以往任何經濟發展階段,體現了人本經濟思想。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學說開創了人本主義先河 〔8 〕,他提出人是自然發展的產物,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由上帝創造出來的。他的人本學思想對今天的發展仍具有啟示和借鑒意義。佛羅里達在《創意經濟》一書中就提出,“真正的經濟發展是以人為本”。他認為,在創意經濟時代,以人為本的重要性不僅體現為經濟的增長和繁榮,更體現在“它能使人類的整體潛能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6 〕 (P148)在這一過程中,無論名人還是平民,其社會價值都能得到市場認可,自身素質和修養也會得到發展和提升,充滿幸福感。
創意經濟在把人作為發展資源與核心的同時,沒有完全拋棄以往經濟發展階段的工具與成果,實現了人和技術的完美結合。厲無畏在《創意改變中國》一書中明確指出,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是現代經濟增長的雙引擎,發揮巨大能量的是文化因素和科技含量有機融合的創意產業。在后工業社會時代,單純依靠技術創新已經無法承擔起經濟發展的重任,技術只有與人的創意相結合才有出路。創意經濟發展的具體實踐就是在通過科技創新提升競爭力的同時,把文化作為新的發展驅動力,實施“創新和創意”的雙引擎發展。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的巨大“卷軸”帶給觀眾們不同的視覺沖擊,它是“水晶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的杰作。公司創始人盧正剛曾說:“將科技魅力與藝術創意完美融合進行商業化運作是這個產業最激動人心和與眾不同的地方。” 〔9 〕 他一語點明了“創新和創意”雙引擎發展的無限潛力。
從創意經濟的前景來看,人是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教育是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意能力的關鍵。人的創意力是創意經濟發展的關注重心,它通過挖掘人的創造精神,以創新為發展內核,利用創新成果,注重再創新與不斷創新,教育在這其中肩負著重大使命。佛羅里達在他《創意經濟》一書中就提出“高等教育—知識—學習連鎖反應”,即高等教育機構提供知識,培養各階層人員再學習的能力,讓每個人在創意經濟時代完全釋放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意力。他更進一步指明,我們所需要的教育體系應該是能夠反映和加強創意經濟時代的價值觀和理念及其重要性,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能夠讓受教育人員學會思考并擁有獨自行動的能力,而非機械的記憶。為此,應該推行綜合性教育。大學作為高等教育機構的代表,除了提供實驗室之外,還應該為經濟發展提供智慧和寬容度兩個主要因素,并在網羅各式人才進行思想與知識交融的同時,用寬容留住他們。當然,一個國家或城市光依賴人才進口是不行的,若要在創意經濟時代取得成功,不僅要有吸引人才的能力,更要注重培養自己的創意人才,建立健全教育體系,重視創新人才資本的建設和積累,通過培育創意個體形成創意群體,由創意群體走向創意社會,最后達到創意國家的境界。
參考文獻:
〔1〕 厲無畏.創意改變中國〔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9.
〔2〕 王蔚,金旼旼.創意之父約翰·霍金斯詮釋創意經濟〔J〕.瞭望,2006,(9).
〔3〕 張文潔.英國創意產業的發展及啟示〔J〕.云南社會科學,2005,(2).
〔4〕 王濤,李滿,等.國外如何推動和發展創意產業(一)〔N〕.經濟日報,2007-12-19.
〔5〕 厲無畏.創意不是大師的權利〔N〕.文匯報(時評),2006-03-22.
〔6〕 〔美〕理查德·佛羅里達.創意經濟〔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7〕 王俊,湯茂林,胡玉玲.國外創意階層研究進展〔J〕.江蘇商論,2007,(5).
〔8〕 張玉然,曹春秋.淺析費爾巴哈的“人本學”思想〔J〕.法制與社會,2009,(1).
〔9〕 盧正剛.立志做第一:科技融合藝術商業化運作〔N〕.香港文匯報,2006-10-03.
責任編輯于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