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國際板的概念、開設的政策背景,并論述了國際板推出的必要性。最后得出結論。
關鍵詞:國際板 必要性
一、什么是國際板
境外企業在A股發行上市。這些企業在A股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質被劃分為“國際板”。 國際板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場的證券市場,在中國特指上海國際板。
二、政策背景
2009年3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2008年國際金融市場報告》指出,應進一步優化金融市場參與者結構。在股票市場,進一步研究紅籌企業回歸A股市場以及推進國際板建設的相關問題,增強中國證券市場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2009年4月29日,在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中,首次明確提出要適時啟動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發行人民幣股票。隨后,上海市政府在對外發布的《貫徹國務院關于推進“兩個中心”建設實施意見》中表示,積極支持上海證券交易所國際板建設,適時啟動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在上證所上市。
2010年4月央行發布的《2009年國際金融市場報告》指出,要進一步優化金融市場參與者結構,吸引境外參與者參與境內金融市場交易。在股票市場上,要穩步推進國際板的準備工作,可以考慮積極探索境外企業在境內上市(即國際板)的制度安排,加強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穩步推進境外企業在境內上市的準備工作,研究制訂相關發行上市、交易結算、持續監管等制度安排和配套規則。
三、必要性綜述
1、國際板的推出有利于中國的和平崛起
目前,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日益體現為金融的競爭。要實現和平崛起的發展目標,中國必須在全球金融市場上擁有自己的發言權和影響力。中國要成為一個金融強國,就必須在成為資本市場大國的同時成為一個資本市場強國,擁有與美國、英國一樣的金融主導力。世界各國的經驗和教訓表明,要實現這一目標,不能僅僅依靠建設一個封閉的本土股票市場,必須本著開放與國際化的思路,吸引優秀的外國企業到國內上市。
國際板的設立,可以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話語權和國際地位,通過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運轉可以帶動本國貨幣的國際交易和國際結算,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此外,從國內募集到的人民幣若要投資境外業務,則需要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這將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國巨額外匯儲備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確保國際收支整體的平衡,實現國民經濟穩定運行和持續增長。
推出國際板將為中國資本提供新的投資渠道,開辟新的投資空間,是將國內過剩流動性轉變為對世界一流企業的股權投資,將經濟增長中積累的龐大財富轉化為不可替代的生產要素,特別是礦產資源、技術、品牌,以及世界級企業的股權,推動中國由生產大國、儲蓄大國轉變為投資大國,實現中國的真正崛起。
2、國際板的推出將強化中國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
在當今世界上,各國證券市場都爭相向籌資國際化、交易信息化等趨勢發展,國際化程度更是直接決定了一國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版圖中的地位。因此對中國而言,我們不可能再通過資本管制的方式來簡單回避外部風險的沖擊,而只能尋求增強抗風險能力的捷徑,穩步有序推動國際板建設正是中國增強金融體系安全性的必由之路。
具體而言,推進國際板建設一方面可以為中國資本提供更多投資選擇和分享全球市場收益的機會,增強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話語權,從而有助于將中國的資本優勢轉化為國際市場影響力,從根本上減少潛在外部風險的沖擊;另一方面又可以刺激國內金融服務業的成長,加速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進程,自下而上地增強中國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
最后,推進國際板建設還可以加速監管體制的“國際化”進程,提高監管者的國際監管能力,從需求上倒逼國內監管機構實施更加嚴格的監管和信息披露制度,實施更加國際化的懲罰和約束規則,進而保障了中國金融體系的安全。
3、國際板的推出有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各國交易所都越來越重視吸引境外上市公司,提高境外上市公司股票交易金額占整個市場交易量中的比重。上交所要躋身世界一流交易所的行列,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核心力量,必須建設自己的國際板市場。
中國資本市場要在長遠上健康發展,需要持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進一步規范信息披露,完善市場化融資行為。 國際優質企業業績增長穩定,信息披露全面,公司治理較好,股價波動相對較小,有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穩定。
通過國際板引進大型境外企業在國內上市交易,能夠有效擴大藍籌市場規模,降低市盈率高估的風險;通過對國際規范的引進,培育并優化國內投資者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投資理念,促進投資者關注股利分紅,促使上市公司給予投資者優良且長期穩定的回報。最終強化證券市場自身的融資及資源配置功能,使得證券市場的發展更加健康、更加規范化。避免偏離估值體系的暴漲暴跌問題的出現。
創立國際板市場,將我國的證券市場同國際市場聯系起來,在市場運作機制、市場監管方式、市場服務體系等各個方面向國際標準靠攏乃至看齊,以國際一流的標準和最佳做法來示范、影響A股市場,使得我國監管部門、證券公司、中介機構、公司股東等逐漸熟悉國際資本市場的運作方式、國際慣例等,以此來促進國內證券市場的規范化發展,推動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4、國際板的推出有利于打造世界金融中心
國際性金融中心通常擁有開放而國際化的資本市場。美國、英國、日本和香港等成熟國家和地區均歡迎國際企業到其交易所上市,并制定了不少吸引外國企業上市的政策。
我國的資本市場按市值計算已經進入全球前列,處于高速成長階段。但從上市公司數量、類別等角度,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相比還有明顯差距。支持優質紅籌和外資企業在國際板上市,是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的一步有益嘗試,有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壯大,有助于加快上海成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步伐。
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已成為一項國家戰略。在建設國際板的過程中,通過引入一批具備全球影響力的境外企業到上交所上市,必將吸引國際資金、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信息服務以及其他中介機構向上海集聚,也必將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各個環節向國際標準靠攏,上海不僅是國內金融中心,也必將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四、結語
國際板的建設目標是要建設一個與中國經濟實力、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板,應是一個與中國經濟、人民幣國際化共同成長、逐步漸進的過程,而不應脫離中國經濟和人民幣國際地位這些最重要的基礎而盲目發展。
具體來說,國際板應達成如下目標,一是吸引全球優質上市資源到中國上市,讓中國投資者分享受境外上市公司的紅利,二是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三是以境外上市公司的規則推進中國證券市場的制度改進。四是為打造中國的世界金融中心跨出重要一步。
國際板市場的設立必將推進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增強中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影響力、輻射力和競爭力。適時推出國際板是中國和平崛起之需。
(作者單位:河南新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