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加入WTO之后,我國的對外貿易出現了強勁的增長,外貿依存度也隨之急劇攀升。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已經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遠遠高于美國、日本、印度、巴西等經濟大國。這一方面表明中國參與全球一體化進程加速,國外市場的需求已經成為我國國內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動力,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已經形成相互依賴的伙伴關系,另一方面過高的貿易依存度也暴露出我國貿易目的地集中、對外貿易商品結構不合理以及戰略資源產品進口依存度攀升等諸多弊端。中國對外貿易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和實現持續穩定發展,就必須調整對外貿易發展的新模式,把促進科技進步和提高我國產品的品牌知名度作為對外貿易發展的關鍵環節,以此帶動整個對外貿易競爭力的和產品附加值顯著躍升。從目前來看,這種以勞動和資源優勢為基礎的出口商品仍然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但其發展后勁明顯不足,之后會被東南亞一些國家所取代,為了提高中國對外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必須調整貿易和技術發展戰略,把對外貿易的競爭優勢建立在科技品牌競爭優勢的基礎上。
一、我國對外貿易的技術發展之路分析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迅速發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這種增長是建立在技術能力低下和技術創新不足的基礎現狀上。為了分析技術創新與我國貿易增長之間的關系,此文建立了一個時間序列模型予以檢驗。在模型中,我們用中國年均研發經費投入代表技術創新能力,對它和貿易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計量分析和論證。 分析結果表明,對外貿易增長與研發經費增長之間存在著長期的均衡關系。也就是說,研發投入增加1%,會帶動對外貿易0.17%的增長。1990-2004年間,中國研發投入年均增長率為18.9%,至此,我們可以計算出技術創新對對外貿易的年均拉動作用為18.9*0.17%=3.2%。即,在中國每年對外貿易總增長中,有3.2%是由技術創新引起的。1990-2004年間,中國對外貿易年均增長率為18.1%,最終我們得出技術創新在中國對外貿易增長中發揮的作用為17.7%。換言之,技術創新對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貢獻率為17.7%。 分析還表明,技術創新在中國對外貿易發展中的作用還很有限。盡快實現出口商品結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是時代發展給中國提出的一個新課題,也是一個急迫的課題。而國家貿易促進技術創新體系正是適應當今國內國際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提出來的。 國家貿易促進技術創新體系是指一個國家在發展對外貿易的過程中,以促進和推動對外貿易發展為目標,將參與對外貿易的企業、相關的大學和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門等行為主體通過一定的機制聯系起來,在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基礎上,形成具有部門特色的技術創新協作群體,不斷優化對外貿易發展過程中的資源配置,提高對外出口貿易核心競爭力。
二、精心培育民族自主品牌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國際化的市場競爭越來越表現為品牌競爭和品牌優勢較量。知名品牌既是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內容,也是企業快速成長的支撐因素。進入品牌競爭和品牌消費時代,企業要想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培育發展知名品牌,使自己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公司。培育自主知名品牌,是一項創新的系統工程,須在科學的品牌理論指導下,選擇正確的路徑,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才能取得預期的成效。本文以上海輪胎公司“雙錢”品牌為案例,從理論上分析了知名品牌的理論價值和市場作用,從實踐上探討了知名品牌的培育路徑與成功經驗,對于企業實施名牌戰略,培育發展知名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優勢,促進生產經營增長具有指導意義和借鑒作用。品牌知名度能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利益,影響對外貿易的持續發展,最終會民族經濟產生因此品牌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表現,是企業制勝獲利的關鍵。
1、我國企業品牌經營的現狀
國內企業的品牌戰略與國外企業的品牌戰略還是有相當大差距的,更多的還是默默無聞的小品牌,或是曇花一現的局面哈,還有一些品牌在市場競爭中被搶購、被搶注或是被壓垮。國內市場的品牌發展形勢不容樂觀,同樣的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也面臨困境,處在“一流品質、二流包裝、三流價格”的尷尬境地,品牌的缺乏造成了出口產品競爭力的弱勢地位。
2、中國企業如何正確構建品牌戰略也就是品牌的創造
(1)我國企業要進行品牌的創造活動,也就是要從頭做起,實現品牌從無到有的過程。這個階段關系到整個品牌的發展動態,因此要制定出總體目標和發展方向,這是品牌創造的首要任務,也是整個品牌戰略的前提條件。企業在品牌的創造階段肩負著以下幾個任務:進行外部市場和內部企業的調查和分析,確定品牌戰略的可行性。要對當前的市場狀況進行調查,以了解目前的市場環境,還要對企業自身進行一個適當的評估,看看自己是否確實能夠達到實現品牌戰略的水平。(2)產品的質量管理:它是企業立足的根本,也是實現品牌戰略的基礎。唯有質量被消費者所認可的產品,才有繼續發展的可能。從質量出發,才能在一開始就引導消費者,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品牌的概念。質量使消費者認識產品、評價品牌的最便捷、最準確的途徑。(3)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品牌推廣的第一步,如果不能很好的找準合適自己品牌的定位,那么以后的工作也會受到影響,造成資源的浪費。品牌定位就是要給品牌定下一個特定的位置,是消費者對某個品牌產生相應的聯想,通過那個特定的位置。使消費者能夠準確找到相應的品牌 。比如,勞斯萊斯,它的購買者不單單是買車,更多的是在買一種超豪華的標簽;再如哇哈哈,一提起名字就知道是專為兒童所設計和生產的飲料。只要一提起品牌的名稱,人們就能很快了解產品本身的特征、個性、檔次等等,這就是成功的品牌定位。(4)品牌命名:一個成功的品牌除了有準確的品牌定位,還應該有著家喻戶曉的知名度。給品牌取一個獨特的名字,不僅能區別于其他產品,而且還能使顧客能在第一時間回想起品牌的名稱。這樣就能使品牌廣泛的傳播出去,最大程度的提升其知名度。(5)商標注冊:在確立了品牌名稱之后,緊隨其后的就是要對新成立的品牌予以保護。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與品牌相關的專利或商標的注冊,運用法律手段以維護自己的權利不受侵害。
3、中國市場上目前雖然品牌創新能力不強,但已意識到這種創新意識的必要性,目前提出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口號。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積極的轉變。品牌創新,也是“中國創造”的一個必然途徑。創新有五種形式:引進新原料或半成品、引進新生產方法、引進新產品或提供新產品質量、開辟新市場、實行新的企業組織形式。前三者包含了是技術創新和概念創新,后兩者則注重傳播的創新。通過自主研發的科技手段進行新的產品設計,將技術轉化為價值,生產出符合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產品。這是技術創新的過程。而概念創新則可以創造新的市場需求,給消費者到來新的選擇空間,創造了新的利潤。傳播創新,也就是利用一切宣傳方式最大限度的傳播品牌,擴大其知名度。
三、品牌國際化
品牌的跨國發展,實際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與撞擊。要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才會以其獨特優勢融入國際競爭的大環境。中國目前的品牌國際化還處在起步階段,這些年所形成的品牌在國際市場上都處于弱勢地位。在當前國外品牌占據強勢地位的情況下,要想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國際品牌,難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中國的品牌國際化的過程是長期性的,所投入的資源也是巨大的。要提升中國品牌的國際競爭力,必須結合自身的優點,走出一條獨特的發展路子,要建立具有中國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的品牌。
總之,伴隨著中國對外貿易數額的不斷增長,制定更為合理的、符合國情的對外貿易政策,對持續推動中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各級政府要放棄以追求貿易數量增長為對外貿易政策核心的一貫做法,轉變觀念,建立科學評判外貿政策和政策實施效果的指標體系,將已往的立足于進出口數量的持續增長轉化為將“以質取勝”確立為整個外貿政策的核心,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和能源資源使用的最小化,并以此作為制定外貿政策乃至經濟政策的核心所在,以利于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和外貿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薛可 .品牌擴張:延伸與創新 .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0
[2]李光斗.品牌競爭力.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
(作者單位:德州市德城區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