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為適應高職經貿類人才培養的需要,高職院校正在開展課程標準建設工作,通過課程標準的開發代替以往課程大綱的作用和地位。為此,我們根據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結合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以及兄弟院校相關實踐經驗,開展高職經貿類課程標準的建設與改革。
關鍵詞:高職 經貿類 課程標準
一、高職經貿類課程標準建設的背景
近年來,高職院校正在開展課程標準建設工作,并通過課程標準的開發代替以往課程大綱的作用和地位。由于教學大綱僅僅以關注學科知識、技能為主要內容的教學要求,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高職教育的發展要求。2006 年以來,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有關文件中提出了建立以專業標準、課程標準為主體的教學質量標準體系的要求,但是對課程標準并沒有給出確切的定義。參照基礎教育中的課程標準概念以及現代各國對課程標準的不同界定,大多數學者將課程標準定義為:課程標準是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具體規定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實施建議及評價建議,體現該課程期望學生達到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基本要求。它是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是教材編寫、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的基本依據。
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課程體系下,課程標準制定的思路與內容,對于明確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結構、課程考核,制訂課程實施方案,規范課程的教學過程,指導任課教師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也是當前各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面臨的一個實際問題。為此,我們根據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結合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以及兄弟院校相關實踐經驗,開展高職經貿類課程標準的建設與改革。
二、經貿類課程標準建設的基本原則
(一)以就業為導向,著眼于經貿類職業行情
高職教育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緊緊圍繞學生未來的職業崗位,與學生就業崗位相適應,課程內容的選擇要服務于能力的建構,課程標準要能夠融入職業技能要求與發展的需要。課程標準的建設要與職業崗位群能力相匹配,著眼于從事具體職業崗位工作所需的核心職業能力,根據能力要求來設計具體的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多年來,我們大力引進行業需求旺盛、行業認可度高的會計、銀行、證券、保險、物流、報關、單證、報檢等權威職業資格證書,制定融課程與職業資格認于一體的經貿類課程體系及課程標準,培養和支撐學生職業能力成長和職業生涯發展。
(二)通過校企業合作,實現工學結合
校企合作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高職特色人才的重要途徑。根據行業需求、企業訂單,與行業企業合作,共同進行課程及課程標準的開發與建設。企業參與專業技能考核等教學管理的全過程。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及時吸納新知識、新技術。定期安排學生去企業實習、實訓,讓學生在實際的職業實踐情境中,獲得系統的職業技能訓練。聘請行業企業專家來校兼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不斷探索和豐富校企股份合作、基地合作、項目合作、人才定單、企業學院、研究所等多種校企合作形式。工學結合是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征,經貿類課程標準應能切實地引入教學實際,對實際操作環節提出相關規定,重點針對專業實踐課程的教學要點、教學實施條件、教學實施方法提出要求,從而有效體現工學結合特色。
(三)服務地方經濟,以職業標準為標準
經貿類課程標準應當反映地方經濟特點,有機融合職業標準,以此依托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等教學模式的實施,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標準與課程標準相融合,教學內容與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相吻合,確保教學內容與資格證書考核內容全面接軌,課程的考核可以以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作為評價方式,學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可免修相關課程,實現課程考核與證書考核接軌,激勵學生取得“雙證”或“多證”,增強就業競爭力。同時,積極引進國家銀行、證券、電子商務師、物流師職業資格考試系統、會計電算化培訓等職業技能資格考試考點,實現教學與行業就業資格無縫對接,使得教師和學生在實訓基地可以自主學習,既可以掌握專業的相關業務知識和技能,及時把握行業發展的新動向,又能大大方便學生參加主管部門統一組織的職業技能資格考試。
(四)素質教育全程滲透
為體現學生職業發展和職業遷移能力和職業適應能力,培養經貿類學生愛崗敬業、踏實肯干、謙虛好學,具有團隊合作精神,認可企業文化。據此,課程標準不僅要對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提出要求,同時對學習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也要提出要求,將素質教育理念融人課程標準。重點素質教育課程嚴格按照國家精品課程標準著力建設,精選內容,改革模式,突出先進性、實用性和手段的現代化。
三、經貿類課程標準建設的框架結構與要求
(一)課程描述——要充分體現現代課程理念
課程描述包括課程名稱、課程學時、課程對象和課程性質。課程性質主要是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在職業能力培養體系中的地位,以及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系。高職教育課程倡導從學生的實際和社會的需要出發,以實踐教學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廣泛地運用現代教學理論進行教學的創新實踐,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創新精神,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實現知識的形成與運用、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與協調發展,確立具有現代教學思想的課程理念。
(二)課程目標定位——要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便于考核
課程目標包括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總體目標與專業培養目標一致;具體目標是指課程學習的預期結果,即完成本課程之后,學生應該掌握哪些應用技術知識,解決哪些問題,訓練哪些能力,會做什么事情。 高職經貿類課程的學習目標要定位在經貿應用領域的范圍和運用的層次上,在知識與技能的目標上,按知識的了解、理解、應用和技能的模仿、獨立操作、遷移進行分層,提出相應的具體標準,并根據多重智能的分類方法把相關內容按語言的智能等類別進行劃分。要體現高職學生自主發展與創新的關鍵目標。教師的作用在于引發、激發學生自我監控的意識,為學生的自我調控主動發揮參謀的中介服務作用,按理解實施和主動創造設計實施分層并提出相應的具體標準。
(三)課程內容標準與結構——要體現職業標準與工作順序。
內容標準是課程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把每門課程確定為若干個一級主題(工作任務),每個一級主題由若干個二級主題(工作項目)及標準構成。每個二級主題從“學習與運用建議”和“學習情景素材”兩方面進行分析。課程內容標準要體現技術領域變化且與職業資格標準有機融合,突出職業能力培養。課程結構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整合、序化教學內容,科學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教、學、做和職業資格鑒定相結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實訓、實習等教學環節設計合理。內容結構安排要體現工作過程與工作順序。
(四)實施建議——要包括教學模式和教學建議等。
1、教學內容和情境的一體化、多樣化設計
教學情境包括學習目標、學習內容、任務設計、任務完成、實訓內容和師生要求等。教學情境作為建構知識、體驗情感、實施自我監控的載體,是實施課程標準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獲得的知識具有廣泛的應用可能,需要教師對教學情境進行精心的提煉和系統的專門化的設計。力求通過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加強對教材、教學、評價等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研究,從而實現學習方式的積極轉變。
2、發揮學生自主潛能和創新精神,不斷調整與優化
經貿類行業與社會發展變化瞬息萬變,要保持課程標準大實施環節應有的靈活性,并充分發揮高職學生的自主潛能和創新精神,十分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主選擇所反映的信息,尤其要善于捕捉實踐教學在互動中反映出來的信息,及時進行引導,要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不斷調整和優化教學過程。
3、完善多種評價方式,突出自我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課程標準將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與課程的發展融為一體,把過程評價和評價的教育發展功能緊密相聯。課程考核將考核評價著重放在考核學生的能力與素質上,一是考核學生自主學習、參與性學習和在實踐中學習的狀況;二是考核學生利用本課程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提交論文或口試、筆試和實踐操作等方式進行,注重課程考核的多元化、全程化和自主化。
四、經貿類課程標準制定與實施要立足于校企合作實現工學結合
校企合作是培養高素質經貿類技能型高職人才的重要途徑。根據行業需求、企業訂單,與行業企業合作,校企共同進行課程及課程標準的開發與建設。通過校企合作,實現工學結合,通過綜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務”的課程設計和實施,要讓學生親自經歷結構完整的工作過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經貿類課程要充分體現工學結合的特點,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來實施課程整體設計。課程標準設計的思路首先應依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關于人才培養目標的闡述,明確課程目標;其次根據國家職業資格標準、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課程新技術的發展確定課程內容,以項目實施的不同階段、典型任務為載體,將課程內容劃分為互相聯系的學習情景;再次應通過對各學習情景中學習目標、主要內容、任務設計、任務完成、實訓內容和師生要求等各項內容的描述,來規范課程所要求的內容;最后將課程內容以完整的項目為載體,完成課程的實施;并通過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考察和評價,來完成對課程的考核。
經貿類課程標準的制定也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需要經歷調研、分析、設計、實施、評價、反饋、修訂的完整過程才能夠更好地指導教學。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架構下,開發適合高職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的課程標準,還面臨企業在課程標準制定過程中參與的方式、課程實施相關的考核與評價、學生對于新的教學模式變革的接受程度等新的問題,不斷實踐和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99-108
[2]樓美云,劉魯平,張雁平.高職教育課程標準開發的探索.職業技術教育[J]. 2008(17):19-20
[3]王兆明,吳洪貴,劉鳳云.經貿類高職課程改革和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中國高教研究[J]. 2007(09):61-63
[4]武文.淺談高職課程體系構建.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J].2007年 04期
[5]丁繼安,吳建設.高職院校實施校本課程標準若干問題的探索.遼寧教育研究[J] .2003年 05期
[6]劉曉歡,向麗.高職課程標準基本問題探討.中國高教研究[J].2009年4期
注:基金項目: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教研項目 編號:JY0804
(作者單位: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