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深化,我國金融期刊被逐步推向市場。在市場規律的支配下,質量差、競爭力弱的金融期刊必然被淘汰,而善于抓住機遇、占領市場的高質量的金融期刊將會不斷發展壯大。如何面向市場、占領市場、求得自我生存和發展,已成為金融期刊社必須十分重視、認真研究的課題。
一、金融期刊的現狀
金融期刊經過這些年的實踐、探索和發展,在不斷的嘗試改革中,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優勢。一是權威性。金融期刊的獨特優勢是基于貨幣政策、宏觀調控和金融學術研究領導地位的客觀反映,已經形成了獨特信息優勢和對金融研究方向的把握能力是很難為競爭對手所模仿的。二是長期性。金融期刊的競爭力來自期刊周圍長期聚集起來的讀者和作者群體,他們對期刊的忠誠度決定了期刊具有穩固的根據地。三是整體性。金融期刊的競爭力不僅與刊社、編輯部相關,還與金融行業在學術界、在金融市場的影響力相關。無論在全國還是在各省、區、市,金融期刊的學術性是無可置疑的,這既是期刊權威性的體現,也是長期形成的整體優勢。
金融期刊在實踐中雖然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優勢,但我們也看到了金融期刊的現狀不容樂觀。尤其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期刊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金融期刊還存在明顯的劣勢:一是管理比較落后。金融期刊客觀上具有行政管理的特點,這既與管理體制相關。也與歷史沿革相關。全國幾十家金融期刊歸屬管理的部門不同,管理的模式不同,管理方式比較落后,還沒有探索出有利的管理路子,跟不上期刊市場發展的步伐。二是策劃意識淡薄。一些品牌期刊非常注重整體策劃,以形成自己獨特策劃贏得了市場,獲得了最佳效果。而金融期刊策劃意識淡薄,許多欄目大同小異,沒有變化,沒有創新,文章內容陳舊,可讀性差。三是缺乏市場意識。由于多年來實行行政辦刊的模式,計劃體制、行政手段等在起作用,金融期刊各自為陣,墨守成規,坐享其成,極少參與市場競爭,沒有危機感,缺乏市場意識,缺乏與市場和外界的溝通與交流。在向市場化運作轉軌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目前,一些金融期刊已陷入了困境,有些已面臨停刊的危險,有兩個省的刊物就已停辦。四是人才意識缺乏。金融期刊受傳統的用人觀念影響較大,在機制、人事制度改革上邁不開步子,迄今為止,還沒有形成較好的人才聘用和人才激勵機制。
二、金融期刊的發展思路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期刊首先面臨的是各種財經類網絡媒體以其時效迅捷、地域無邊界、參與眾多而形成的對平面媒體的挑戰;其次是各種新興商業化財經平面媒體對金融期刊的挑戰。面對期刊市場激烈競爭的嚴峻形勢,各金融期刊社必須要有危機感和緊迫感。金融期刊能否抓住機遇、認清形勢,繼續堅持明確的辦刊目標和宗旨、對形勢有無冷靜的分析,對自己有沒有清醒深刻的總結和正確可行的應對措施,是否能繼續保持金融期刊隊伍先進性、權威性,保持良好的社會形象和主流影響力,如何推陳出新,提高金融期刊的核心競爭力,是金融期刊目前面臨的嚴峻考驗。
針對當前金融期刊的現狀,探討和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期刊的發展方向十分必要。期刊的發展,必須走向市場,這是大勢所趨。作為金融期刊,筆者認為,總的發展思路應該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手段,以質量為標準,以品牌為目標,努力創建一流的金融品牌期刊。
三、金融期刊的對策
1、轉變觀念,樹立市場意識
金融期刊行業性強,要走市場,必須轉變觀念,掌握市場經濟運行規律,提高經營管理能力。要改變滿足于現狀的思想,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要改變行政辦刊的思想,樹立市場意識;要改變平穩守舊的思想,樹立創新意識,發展意識。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市場經濟大潮下,適者生存是一種必然趨勢。金融期刊所面臨的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么選擇主動迎接市場經濟的挑戰,在市場經濟的風雨中壯大自己的實力,在發展中求生存;要么被動退縮,最終被市場經濟大潮所吞沒。因此,面對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行政手段慢慢失去了“光環”。金融期刊必須打破行政辦刊的固有思維模式,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強化經營管理,圍繞讀者開展經營活動,才能贏得市場,才能創造出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努力探索指導性與可讀性的有機結合
在競爭激烈的期刊市場,金融期刊要贏得廣大讀者的青睞,就必須做到“指導性”和“可讀性”的有機結合。在進一步加強刊物的指導作用的同時,更要加強“可讀性”。“可讀性”要求文章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真實感人,為讀者喜聞樂見。必須忠誠地面向讀者,服務于讀者。這就要求切實改變文風,在求新、求實、求活、求知上多下功夫,做到體裁多樣,版式新穎,圖文并茂。要時刻抓住讀者的思想動態,滿足讀者的求知需要,把向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作為辦刊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緊扣金融、社會熱點、疑點、難點和焦點,進行深層次報道。要強化市場競爭意識,經常了解和研究讀者的需求及變化情況,做到解讀者之難、排讀者之憂、急讀者之急。因為贏得讀者才能贏得市場,贏得市場就能實現刊物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3、堅持質量取勝,樹立精品意識和創新意識
質量是期刊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保證,是刊社一切工作的核心。沒有過硬的質量,期刊就難以生存下去,更談不上發展。影響期刊質量的因素很多,如作者的素質水平,編輯人員的工作能力、印刷廠的印刷質量等等。高質量的金融期刊應立足金融、輻射經濟,密切關注金融、經濟生活中的熱點、焦點,普及大眾急需的金融、經濟知識,追求“新穎活潑、雅俗共賞、寓教于樂”的期刊風格,融指導性、知識性、實用性和可讀性于一體。只有不斷提高質量,刊物才能取信于讀者,才能取勝于市場。
要提高刊物質量,一是要強化內部管理。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對編輯、記者、發行、廣告等工作人員有一套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獎罰措施,使期刊編、排、校等運行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二是要抓好制度的落實。從稿源上嚴把入口關,杜絕關系稿、人情稿;從編輯上嚴把校對關,努力降低差錯率;從印刷上嚴把出口關,盡力提高刊物印刷質量;從刊物的整體策劃上注重全局觀念,確保全面提高刊物質量。三是要樹立精品意識。要創建一流的金融品牌期刊,必須精心選題、精心選稿、精心審稿、精心編校,在整體策劃、欄目策劃、選題策劃、美術策劃、廣告策劃等方面,做到內容豐富生動,編輯規范,裝幀精美。力爭篇篇精彩,期期優秀。只有全面提高刊物的內在質量和外觀質量,才能樹立期刊的權威性,提高聲譽和知名度。四是要樹立創新意識。刊社工作人員不能滿足于已經學過的基本知識和工作技能,而要加倍努力學習新的知識、獲取新的信息、掌握新的技能。必須有較強的超前意識,不斷推陳出新,以一種全新的觀念、獨特的視角來運作,要敢于探索新的發展途徑,輸入新的血液,才能不斷地適應讀者、適應市場,保證期刊的可持續發展。五是高度重視人才發展戰略。要善于吸取先進的管理經驗,合理配置人員,建立優質高效政令暢通的運行機制,多層次地培養和引進適合期刊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要經常地吐故納新,建立一支知識通達、視野開闊、匠心獨具、業務精良的辦刊隊伍。
4、樹立讀者意識,增強服務觀念。
了解讀者就是了解市場,只有了解市場才有主動權。金融期刊要走出行政辦刊的模式,必須樹立“讀者至上”的意識,要根據讀者的現實需要以及潛在需要去整體策劃,去組織稿件,依據讀者的審美思想去設計版面。樹立讀者意識的根本精神是要為讀者服好務,以優質的服務,滿足讀者需要,獲得讀者的信任和支持。只有為讀者服好務了,被讀者廣泛接受了,讀者市場才會日益拓展,社會反響才會不斷擴大,相應地,期刊的發行量和廣告業務才會不斷增長,期刊才會不斷的發展壯大。
總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辦好金融期刊應在了解時代,了解讀者,了解市場的情況下,始終堅持質量第一,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必須根據市場需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力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變。只有這樣,金融期刊才能在不斷深入的市場化面前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