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西方管理研究方法論以及我國傳統管理文化的綜述,并引用比較成功的工業企業的相關管理案例,試提出我國商業銀行如何進行管理方法的改革,以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關鍵詞:商業銀行 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管理方法 工業企業
銀行也屬于企業,成功的銀行經營同樣需要科學的管理方法、理論和模式。然而,由于我國的銀行長期處于國家的嚴格計劃控制之下,銀行內部缺少科學的管理系統,更缺少與時俱進的管理變革。與之相比,我國的工業企業較早地獲得了開放,因而接受了更多西方管理理念,而且還出現了一些如海爾、華為、方太等由于卓越的管理而獲得了巨大成功的明星企業。目前,我國銀行業面臨著管理科學的國外銀行業的競爭,同時,當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正在爭相進行股份制改造,爭取盡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因此,我國的商業銀行也迫切需要向工業企業學習,吸收科學的管理理念,同時注意與我國傳統的管理文化相融合,以期盡快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西方的管理研究方法論經歷了古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現代管理理論三個階段,筆者認為,對于各種管理研究方法和理論,不存在什么“過時”之說,關鍵在于,對于我國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在各種管理方法的借鑒上應該各有側重。
一、古典管理理論
古典管理理論以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和韋伯的“行政管理論”為代表,泰羅主張以科學的管理方法來取代經驗管理,法約爾從一般角度研究如何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并提出了著名的“十四條原則”,而韋伯主張建立企業的行政組織體系。總體來說,古典管理理論的研究均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為主要目的,其特點是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提倡管理的科學性、精密性和紀律性。我國許多成功的工業企業在發展初期階段的基礎管理改革都充分體現了古典管理理論的思想。
以中國廚房領域最成功的廠家之一方太公司為例,方太公司在創業階段,實行車間承包責任制,如改革工資制度,推翻原來的固定工資,實行工人三聯計件工資、車間主任動態結構工資和上層績效工資三種工資制度;同時,實行計劃、質量、成本、文明、安全月月考核,并與工資掛鉤。通過與工作成績掛鉤的工資制度的改革,全員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該公司的起飛階段,方太于2001年通過了2000版的質量體系認證。6S管理的實施和落實,使方太的規章制度、信息與情報工作、標準與定額、安全管理、計量等基礎管理工作更加細致,更加扎實[1]。
目前我國多數商業銀行還需要充分借鑒工業企業的做法,做好基礎管理工作。
首先,在我國多數銀行內,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中,人力資源激勵機制還不健全,雖然銀行內看起來似乎是崗位職責清晰,但職責嚴重虛化,任務目標不清楚,這樣不但不利于發揮員工的積極性,而且也不利于銀行內的業績考核,更無法根據員工的業績來確定工資的升降。如果能以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為基礎,借鑒一些工業企業的相關經驗,確定銀行職員清晰的崗位職責和明確的任務,并且賦予其相應的權利,使其明確完成每件任務以后究竟能獲得多少獎勵,那么不需多做思想工作,銀行職員的工作效率自然會有很大的提高[2]。
其次,目前,多數的銀行的內部管理如貸款發放,制度制定,及人事安排等還停留在傳統的依靠經驗來進行安排的階段,健全銀行的內控制度,在銀行業內推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可以規范銀行的各項管理制度,同時為全面管理的改進打下基礎。近年來,我國的招商銀行、中國工商銀行部分分行/處、新華人壽保險公司客戶服務部、華安財產公司上海分公司等公司也先后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今后,國內的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也需要通過這項國際公認的質量管理體系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從而提高顧客的滿意度。
二、行為科學管理理論
行為科學管理理論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論,它重視從心理學角度來研究人的行為規律,從而通過這種規律性來預測和控制人的行為,并提倡通過滿足職工的各種正當需要來起到激勵的作用,從而實現有效的管理。
行為科學管理理論包括早期梅奧的人際關系學說和后期的行為科學理論。梅奧通過試驗指出,領導者要鼓舞職工的士氣,不能僅僅著眼于物質滿足,同時還要注意滿足職工的社會需要和心理需要;后期的行為科學理論主要包括:需要理論,雙因素理論,公平理論,人性假設理論等。
對于基礎管理工作已經打好的企業來說,下一步的管理重點便是通過對職工心理和社會需要的滿足來提高其忠誠度,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生產率。
海爾集團的快速發展與其擁有的眾多優秀人才有莫大的關系,然而,為什么海爾能發現并且留住這么多優秀的人才呢?關鍵在于其為每個人都提供了展示才華的機會,滿足了職工自我實現的需要:海爾在公司內部實行“三工轉換制度”,該制度是將企業員工分為試用員工-合格員工-優秀員工,三種員工實行動態轉化。通過嚴格的工作考核,使所有員工在動態的競爭中提升、降級、取勝以至淘汰。如冰箱三廠的合格員工鄢翔主動請纓,承擔起了鋁管節耗的重任,一個月內降耗就達216萬元,很快就被轉為優秀員工[3]。
銀行與工業企業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工業企業的產品是在加工制造完成以后經過各種程序交到顧客的手中,而銀行的產品則是銀行的員工在顧客的面前,通過為顧客服務而提供出來的無形產品。因此,通過對行為科學管理理論的借鑒,充分滿足員工的各種正當需要,提高員工的忠誠度,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尤其重要。
一方面,銀行要為員工提供一個和諧、友好的工作環境。首先,正確協調職工內部的關系,使得每個員工都能夠心情愉悅地工作;其次,尊重每個員工的人格和價值,從而提高員工對企業和領導的向心力。
另一方面,發掘員工的潛能,為每一位員工提供發展的機會。首先,根據員工的個人特點,安排合適的崗位,充分發揮其才能;其次,為每一位員工設計職業生涯規劃,為其提供參加培訓的機會,提高其業務能力,實現其自我發展的需要。
三、企業文化
二戰后,管理理論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了孔茨所稱的“管理理論叢林”。這一時期的管理理論學派主要有管理過程理論學派、社會系統學派、決策理論學派、系統管理理論、經驗主義學派以及權變理論。
20世紀80年代后期,借鑒日本企業的成功經驗,美國將管理學的研究重點轉向了企業文化。所謂企業文化,西方學者認為是指在一個企業內,在長期生產經營中形成的特定文化觀念、價值體系、道德規范、傳統、風俗習慣和與此相聯系的生產觀念以及企業環境[4]。
無論是科學管理方法,還是行為科學理論,均側重于運用特定的方法來達到具體的管理目的,即運用管理的“術”,既包括提高生產率的“術”,也包括馭人的“術”,而企業文化的構建則需要充分吸收我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精華,形成個人和企業良性發展的“道”,而筆者認為,無論是工業企業,還是銀行,企業文化的關鍵在于兩點:“以人為本”和“以身作則”。
張瑞敏對海爾的企業文化有一個深入的總結:海爾文化最核心的部分是體現在對兩部分人的尊重:對員工的尊重,對顧客的尊重。海爾把為員工排憂解難當作一項措施貫穿于實際工作中,并持之以恒,不走形式,從而解除了員工的后顧之憂,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海爾的產品開發和各種服務堅持以顧客的需要為向導,全力滿足顧客的各種合理需要,“能洗土豆的洗衣機”、“小小神通”洗衣機就是海爾以顧客為導向的成功證明。
銀行管理首先要“以人為本”,銀行屬于服務業,在銀行內部,管理層首先要服務好員工,處理好員工的各種問題,才可能使員工面帶微笑地為顧客服務,因此,銀行的“以人為本”首先是要求管理層的各種管理措施能夠有效地培養優秀的員工;其次,有了優秀的忠誠的員工,銀行還要處理好與顧客的關系,提供真正能夠滿足顧客需要的產品,以及能夠使顧客滿意而歸的服務。
對員工的“以人為本”,要求銀行管理層能夠通過各種措施,充分尊重和保護員工參與管理的積極性,激發其主人翁意識,同時在員工服務顧客之前,管理層要先做好對員工的服務,全力幫助自己的員工解除后顧之憂,激發員工為銀行工作的熱情;對顧客的“以人為本”,要求銀行不僅要有先進的設施,更重要的是真正想顧客所想,以顧客為導向開發產品,同時認真、耐心處理好服務過程中的問題,努力解決顧客所遇到的難題。
張瑞敏說過:“部下的素質低不是你的責任,但不能夠提高部下的素質,是你的責任。”海爾洗衣機總廠檢驗員漏檢,被罰款50元,主管檢驗工作的干部自覺地罰款300元。這件事震動了海爾所有的干部,極大地增強了干部的責任心[5]。
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的“以身作則”,比任何規章制度和口號都要更加有效。銀行業由于長期處于國家控制之下,領導者也形成了“官本位”的心理,缺少平等的觀念。在銀行的日常工作中,職員一旦出現什么差錯,如顧客投訴,沒有按照規程操作,或者是貸款出現質量問題,領導者往往會雷厲風行地處罰犯錯員工,卻很少反思自身的責任:比如,是否為員工提供了一個愉悅的工作環境,是否對員工進行了足夠的培訓和指導,或者是自己在貸款發放中是否存在僥幸心理。今后銀行業的股份制改造中,領導者要從自身做起,要求員工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能夠達到標準;員工的工作失誤,主管領導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員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時,增加員工做好工作的壓力。
四、結語
銀行屬于企業,而我國的商業銀行在管理上不但落后于發達國家銀行,同時在管理理念上也落在了我國工業企業的后面,在今后銀行的股份制改造中,我國銀行業應該以西方管理研究方法和我國傳統管理文化為基礎,借鑒工業企業的成功經驗,盡早建立現代銀行業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1] 賈生華,鄭海東. 方太管理創新的階梯[J]. 企業管理, 2005(8):28-30.
[2] 趙作元. 香港銀行管理經驗值得借鑒[J]. 農業發展與金融,2005(S1):52-53.
[3] 林澤炎. 擁有人才 用好人才是企業騰飛的關鍵[J]. 中國勞動, 1999, (04):24-26.
[4] 孔晶晶,賈超群. 建設現代商業銀行文化[J]. 金融觀察, 2006, (11):119-120.
[5] 吳禮民. 海爾的成功給我國企業的啟示[J]. 武漢工業學院學報, 2003, (3):79-81.
(作者單位:西藏民族學院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