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簡析
《安塞腰鼓》一文選自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是一篇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濃墨大筆,抒寫飽滿的生命激情;以詩載情,使整個散文呈現出雄奇的詩意美;想象奇偉,意境雄渾。既是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贊。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昂奮,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
二、學情分析
安塞腰鼓是產生于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由于受地域的限制,我們的學生對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知之甚少。
三、多媒體使用策略
多媒體語文教學在此課具有明顯的優勢。多媒體的正確運用不僅可以創設新穎和諧活潑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知識主體作用的發揮、而且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同時也擴大教學容量強化教學信息。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我力避對形式多樣的插圖、動畫等因素的一味追求,自覺對所選素材、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并植根深厚的民族文化,最大限度的克服多媒體運用不當對學生的誤導。基于本課的特點,我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以聲導人(由聽鼓聲引入文本),由畫深入(結合畫面深入理解文本),在影中體悟(結合文字在影象情景中感悟文本的內涵)。
四、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文章第12-16自然段。
2.借助課文的語言材料,了解安塞腰鼓獨特的魅力,感受黃土高原后生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
五、重點、難點
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聽鼓聲,說說這是什么鼓聲?
(安塞腰鼓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鼓聲驚天動地,威懾人心魄,這一環節的設置試圖讓學生不見其人,先聞鼓聲,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板書課題,簡介:安塞腰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展示出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個性。
(二)精讀課文,品味語句
1.作者反復用一句話來贊美安塞腰鼓,你能找到是哪句話嗎?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句子。“好一個安塞腰鼓!”此句共出現了四次,在文中形成了一股回環往復的氣勢,把蘊涵在文章中情感也一步步推向高潮。
2.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兒?
默讀課文5-17自然段,思考:在作者眼里“好一個安塞腰鼓”分別都好在哪兒,劃出文中的關鍵詞,還可以把自己的體會寫在旁邊。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部分或段落,用心朗讀。同桌交流后班級匯報。
3.討論交流:
①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場面。
出示句子:好一個壯闊,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它能使冰冷的空氣……
覺得這段話寫得好嗎?好在哪里?
(作者用排比與比喻將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場面寫得細致感人,令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與傳神。)
②好在鼓聲的巨大力量。
出示句子:你聽,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山崖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面鼓,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在學生朗讀之前提供了一個小小的幫助,就是再次聆聽驚心動魄的鼓聲。鼓聲震撼著學生的心田,學生也必然會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指導朗讀的方式有很多種,這里旨在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驗讀。)
③好在有群茂騰騰的擊鼓后生。
出示句子:你看,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疾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
(文章這部分內容以包含激情的語調著重描寫后生的動作姿態,贊揚黃土高原人民蓬勃的生命激情。為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我應文而需,出示了一組后生擊鼓圖,讓學生憑借畫面走入文本,領會作者的創作主旨。)
④好在變幻的舞姿。
出示句子: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愈捶愈烈!痛苦和歡樂,現實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點中交織、旋轉、凝聚、升華!人成了茫茫一片;聲,成了茫茫一片……
(這段話集中展現了安塞腰鼓中人借鼓勢,鼓借人威,人鼓合一,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恢弘場面。既是對全文的總結,又是對文章主旨的升華。同時也是文章的難點之一,氣度非凡,語句華美,蘊籍深遠,任何解釋性的語言在它面前都是貧乏的。此時只有那激蕩人心的真實場景才是對這段文字的最好詮釋。于是在學生反復朗讀品位文字之后我播放安塞腰鼓視頻資料,讓學生隨著熱情的鼓聲融入安塞腰鼓表演的行列,盡享高原人的粗獷和豪放。)
(三)領悟寫法,拓展遷移
新課標對5、6年級學段提出了這樣一個目標,就是“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本篇文章在寫作方法的指導上無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如全文動靜結合、多次運用排比、反復、比喻等修辭手法。
在“拓展遷移”這一環節中,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愛的短句,并就所喜愛的音樂、舞蹈場面進行合理想象,描寫一段感悟,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發揮了自主寫作的能力,再次對教學重點進行鞏固,并有了新的突破,讓所學知識成為自己能運用的果實。
播放舞蹈《小城雨巷》視頻資料,這段舞蹈集中表現了江南女子的柔美,與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形成了一種強烈反差。
作業:
1.背誦課文第12至第16自然段。
2.小練筆,模仿課文中的段落為《小城雨巷》寫一個片段。如:
每一個舞姿都柔情似水,每一個舞姿都輕靈飄逸,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神秘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沉浸在淡雅的藝術享受之中,使人不忍發出一絲聲息。
板書:
豪放火烈
好一個安塞腰鼓隆隆沉重
元氣淋漓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語文教育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在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過程中,無所謂主,無所謂次。二者只有相互依托,融為一體,才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達到語文教學的最佳境界。)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西園新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