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語文學習重在實踐,重在積累。語文教師的責任,重在教學,即教會學生學,教會學生學會自學。新課程一直強調語文素養的重要性。而語文素養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語文的積累性學習,就是要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注重課外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文素養的養成。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處在主體的地位,但是學生的語文積累不可能完全憑自己的自覺就能夠完成的。因此,語文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容忽略。語文教師在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必須發揮其重要的指導與督促作用,以促使學生的學習得以持續進行,保證學習的正確方向。語文教師還要對學生積累學習的過程進行監督,對學生積累性學習進行階段性的評價。一句話,語文教師在學習的積累性學習過程中必須進行策略的指導。
二
我們知道,語文學科是一個包含著諸如音、字、詞、篇、句、段、章等在內的一個龐大復雜的體系。這也就決定了對語文的學習必然是一個長期的積累的過程。根據學科的特點及各方的經驗,我認為這種積累性的學習的策略,可以從建立科學實用的學生常規作業本來著手。常規作業應是有別于與教材同步的練習(這種練習最好當堂完成)。它是一種語文常態化的學習,常態化的實踐。針對初中生的特點,這種常規性的作業,應當包括以下幾種:(要堅持;要手寫,并且字跡工整。)
1.生字新詞本
生字本,主要積累平時在閱讀時遇到的各種陌生的生字新詞,里面的生字的注音及解釋,經常容易寫錯的字,有新詞的解釋與例句等,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上自己的感悟。
2.書法本
書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在應試的壓力下,它一直被很多人所忽視了。把練習書法作為一種常規作業,其目的是讓學生繼承民族書法藝術傳統,感受漢字的魅力所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意志品質,日積月累,增強學習興趣,促進語文學習。做法是,每人準備書法本,每天練習書法約10到20分鐘。開始時,對個別優秀的書法在班級張貼鼓勵,后來對練習有有進步的也進行恰當的表揚。
3.日記本
日記每天一篇,字數多少不定,但至少要感想。因為涉及到隱私,對學生強調老師只是偶爾當面翻翻,不作定性的檢查。
4.每天練字本
每天花幾分鐘,練習硬筆書法。在練字的同時,培訓自己的心情。
5.雜言本
雜言,即讀書筆記,也可稱之為隨感或隨筆。準備雜言本,就是隨時記錄聽到的、讀到的自己認為有意義的話語,包括名人名言、名人軼事事、格言、俗語、諺語、歇后語,甚至是街頭的俚語、民間口語等。隨時記下自己在閱讀中、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看到什么寫什么,想到什么寫什么。這主要是基于語文學習不僅僅是課堂上的事,不僅僅是為了練習,而是要通過這樣的作業,讓學生知道語文學習應更多地從社會大課堂里去學習。生活處處是語文,只要做個有心人,就能把語文學好。
6.手抄報
手抄報,圖文并茂的樣式,能極大吸引學生去創作。在創作手抄報的過程中,學生必須做好確立主題、搜集材料,組織結構、美化版面等方面的工作。而這些都是語文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些方法和能力。
7.朗讀背誦積累
將全班分成幾個朗讀小組,每天舉行一次朗讀活動。要求每名學生都朗讀一則材料,在組內朗讀。也可以組員朗讀自己積累的材料。
8.考試糾錯本
語文學習,考試仍然是不可避免的?,F在的問題是,如何讓學生在考試中積累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筆者認為最適用的方法,建立一種叫做“考試糾錯本”,將每次考試后試卷中出現的問題分類記錄,并寫上錯誤原因和如何改進等內容。我想長期堅持下去,不僅可以提高應試水平,更重要的是養成的自我分析的習慣,形成了長期學習的能力。
三
有了常規作業本,必須建立與之相配合的評價激勵機制,以便有效地對平時的積累進行定量的考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要將平時積累與語文測評的成績聯系起來,使語文的測評不僅僅關注一次性考試,更關注平時的積累,改變過去一次考試定成績的做法。這種機制必須是有效的、可執行的、適用性強的,必須有利于全體學生學習的提高,能夠全面反映新課程關于語文學習評價的要求,全面反映學生語文學習的狀態:既考慮到學生語文學習的態度,又考慮到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容;既考慮到對學生進行終結性評價,更考慮到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對學生的評價,既要緊緊依據新課程有關評價的理念,又必須注重可操作性,便于對學生語文學習的管理,全面反映學生語文學習的經歷和效果,要把學生的平時語文積累性學習和綜合測試的評價性積累結合起來,促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貫穿到日常生活當中并使之成為習慣性行為。
(作者單位: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臺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