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眾多作文批改方法的出現給作文教學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但仍舊存在傳統作文批改的一些積重難返的弊端:重“寫”輕“改”,重過程輕結果,重主導輕主體等。基于此,我在本文中主要談自己對作文批改的多種方式和效果的一點粗略見解。
“人非生而知之”,學生作文老師必須批改,在批改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簡單照搬。應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作文教學落到實處,真正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提高。
【關鍵詞】作文批改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寓教于樂
作文批改,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傳統作文教學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大多數教師認為,教語文,最勞累的就是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文,而學生不認真閱讀老師的批改,并深入修改自己的作文,更是讓老師的辛苦付諸東流,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很難得到提高。那么有沒有更科學的辦法呢,回答是肯定的。今天,我想結合自己的實踐,來談談作文批改的綜合創新的想法。
一、作文批改的意義
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第四學段階段目標”的“寫作”目標是:“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在第三部分“實施建議”的“評價建議”的“寫作”部分中又這樣寫道:“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通過引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互相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由上可見:作文批改是語文課程的一部分,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作文批改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徑。大部分學生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提高作文水平。另外,學生學業繁重,特別是中學生,共七八科課程,每科作業堆積如山。很少有時間閱讀課外讀物,更不能說從課外讀物中汲取寫作的方法和經驗了。所以,老師對學生作文的評改就顯得十分必要而且重要。
全國著名的教學專家顧沅泠老師在多年的教學中,總結出著名的“青浦反饋原理”。他認為教學是個動態的過程,必須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聯系和信息反饋,才能實現其控制與調節,以便達到預期目標。同時,他還指出反饋原理還要求教師應當隨時收集與評定每位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了解教學效果,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調節教學,激勵所有學生的自信心。作文教學運用這一原理就應當理解為:老師必須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文,并且讓學生也能盡可能快地知道老師對自己作文的批改,從中得到啟發,有所收益。
二、傳統作文批改的方式及效果
依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觀察,總結出老師們所采用作文批改的方法主要有這些:符號法、記分法、老師改、學生自改、學生互改等。
作文批改的方法雖多,大多數老師往往是單一地使用以上方法。且大多數方法都是以教師為主體,完全違背了素質教育中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規律。不僅作文教學的效果不明顯,學生對作文的厭倦甚至是害怕的情緒越來越濃。結果是“雙怕”:老師怕改作文,學生怕寫作文。作文教學成了語文課中的“魔鬼”。
三、我的綜合創新法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借鑒了別人的作文批改方法,也嘗試自創新法,至今得出一點自己的看法,即:任何方法都有得有失,無論別人說他的方法多好,運用時都不能直接照搬,要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當地的教學環境,在別人方法的基礎上改進,創造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我所在的地區是重慶的偏遠農村,這里的教學班里學生多,往往一個班有七八十個學生。這里的教學條件也很落后,一個學校只有一個多功能教室,只是上公開課時使用。另外,這里的學生很窮,只有少數學生買有課外書、作文書。在這種現狀下,作文評改采用以上任何一種方法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于是,我在別人評改作文的基礎上綜合創新,得出了一套適合自己教學條件的方法:綜合創新法。
我批改作文的具體做法是:在學生掌握批改作文的符號的基礎上,先在黑板寫出本次作文評改的要求(一般分為格式修改,錯別字修改,病句修改,段落的調整,打分,并下一段整體評語等),接著,讓學生把作文交換互改(兩個人一組),然后,讓學生起來念自己認為改到的好作文,并且說出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接著讓其他同學起來點評,最后老師總結并對學生的評語再作評價。課后,老師再把全班的作文收起來快速瀏覽一遍,稍作批改,再發給學生自己兩兩交換看,對極個別學生可以單個交流。
這種做法結合了符號法、抽改法、范改法、學生自改法,互改法以及全批全改法。在一節課的時間里,學生既欣賞了別人的作文,通過同學和老師的點評,又明白了范文的優缺點,既開闊了視野又提高了對作文的認識。同時,老師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了解了班上這次作文的大概情況,并且能及時地把情況反饋給學生,節省了不少精力。
四、案例:我的一堂作文課
師:同學們,這節作文課主要訓練作文時選擇典型的材料,立意新穎。
這次作文題目是: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自選,立意自定。(5分鐘)
接下來,請同學們自己迅速構思作文。時間為40分鐘(作文課一般是兩節連堂,時間為100分鐘)。(在學生作文時,我就在黑板出示評改作文的要求:(1)格式不正確扣5分。(2)每三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錯別字不累計。(3)段落層次不清扣5分。(4)所選材料不典型扣10分。(5)立意新穎加2分。(6)字數不夠(每差50個字扣2分)。(7)最高分即滿分55分。)
(40分鐘后)
師:同學們,把你們的作文分小組收上來,再交叉發下去。(安排組長做)學生互讀作文并評改,時間為10分鐘。
師:(10分鐘后)請自己認為讀到了優秀作文的同學起來念那篇作文,并說出得分以及給分的理由,其他同學也可以起來對這篇作文發表見解。(老師對學生評得不對的方面進行糾正,不足的方面進行補充。)時間為35分鐘。
(舉手要求起來念作文的同學很多,以最先站起來并大聲朗讀的為準。一位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站了起來,她叫羅捷,只見她清了清喉嚨,報了所讀作文題目《父愛深沉》,就開始朗讀起來。朗讀得很動情,聲音也響亮,同學們聽得很認真。我聽出了主要內容:作文是以第一人稱來敘述的,講的是一個女孩一直認為父親對自己很嚴厲,不敢和父親交流,體會不到父親對自己的關心,且初二數學難學,她覺得漸漸地跟不上其他同學了。她開始有點消沉,迷上了上網,本來就成績平平的她成績急劇下降。她在QQ里聊天時結識了一位自稱和自己同級的異地學生,那同學說他數學差,希望經常向她請教。本來數學差的她卻因為好強答應了網友。網友每個星期天都要問她幾道數學題,她為了能回答上來,不失面子,就到學校里向同學、老師請教,再去講給網友聽。漸漸地,她的數學成績提高了,并得到老師的表揚。有了成績,就有了信心,其他的學科也相繼趕上來。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發現那位異地網友原來就是他老爸。從此改變了看法,體會到父親正在默默關心著自己,心中充滿了幸福。)
羅捷:我給這篇作文打了50分。(學生們有些轟動)我覺得她的這篇作文材料典型新穎,段落層次清楚,主題明確,語言流暢且飽含深情,字跡工整美觀。
陶冬:(插嘴)那為什么不給滿分呢?
羅捷:我正要說這個問題,文章的結尾寫道:看著父親慈愛的目光,我的眼淚禁不住流下來了,我感覺到自己沉浸在暖暖的幸福之中。我明白了,父親是愛我的,只是比母愛更深沉罷了。(頓了頓)其實,前面的文字已經能體現父愛的深沉,結尾一句就顯得畫蛇添足。反而使這篇文章顯得美中不足,當刪去。所以扣了5分。
師:還有同學發表意見嗎?
眾學生:沒有了。
師:作者是誰?同意同學的評改嗎?
秦路遙:(羞澀的站起來)我同意同學們的評改,下次作文我會注意這點。
師:我也覺得羅捷同學評價的很好,比較全面,我沒有什么補充的。還有誰起來朗讀優秀作文?
(相繼又有三個同學起來朗讀,和以上一樣,朗讀的同學以及其他同學都對作文作了評價,作者也陳述了自己的意見。)
師:這幾篇作文都能審準題,且材料較典型,立意新穎,另段落層次也較分明,語言流暢,希望同學們學習。提幾點意見:作文開頭要自然;段與段之間過渡要巧妙;把泛泛而談化為有“我”的一件小事。當然,你們中還有很多優秀作文,希望下來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下面分小組把作文收上來,下課。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都說這種評改作文的方式好,也都喜歡上作文課。他們覺得上作文課就是他們表現自我、欣賞閱讀的時間到了。一些老是記不住格式的學生通過修改別人的格式,總算記住了。一些老愛寫錯別字的學生通過修改別人的錯別字,自己也糾正了不少。一些老愛拖延寫作時間的學生,為了能和別的同學交換,速度也提高了。大部分學生以前看別人的作文,就是簡單的欣賞,這種方法一實行,因為要起來發表看法,于是也慢慢琢磨起別人作文的優缺點了。總之,學生們不再只是作者,還是讀者,也成了評論者。在寫、讀、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提高著寫作水平。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主持者,參與者。
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眾多的作文批改方法面前,教學者采取什么作文評改方法,不能人云亦云,要結合自己教學的實際情況,采取適合自己學生的方法,才能益大于弊。同時,所采取的方法應符合教學規律:即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寓改于樂,以改促寫。讓學生“好寫”,“寫好”。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
[2] 龔春燕等編著《顧泠沅與青浦實驗》,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版.
[3] 于亞中、魚浦江主編《中學語文教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作者單位:四川省重慶市石柱縣南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