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課堂 學生 激發 主動性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常常有一種通感,當一堂課結束后,覺得疲憊不堪,索然無味?;仡櫿谜n,教師總是演講者,學生是聽眾,互動費勁,效果不佳。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呢?
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樹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弊鳛橐幻處?,應對這句話進行深刻的反思。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不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學習效率很低……這一切難道都是學生的問題。其實有許多教師總是這樣認為,為自己開脫。我們為什么不在自身上尋找問題?是教學設計不合理?引導不明晰?講解不透徹?……我在近十幾年的語文教學中,不時的反思這些問題,不斷的嘗試解決問題,總結方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我認為要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關鍵在于教師要做好課堂的教學設計:一方面是設計教材,另一方面是設計學生。
作為基礎性的語文教學,要針對學生具體情況,有的放矢的設計方案,盡量做到課堂對每個學生都有趣,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專心致志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
設計教材,我把一篇文章分為五個板塊:文學常識(文體知識、作者介紹及寫作背景等)、基礎知識(字詞積累)、內容理解、品味語言、拓展練習。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文學常識和字詞積累可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摘抄熟記,在課前利用5分鐘時間,讓后進生在黑板上來展示,其他同學一起來訂正。教師也可利用小黑板聽寫的方式進行,分組解決,相互比賽,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全部動起來。對于課文的理解,教師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來思考,動手在原文中尋找答案(盡量用原文來回答),通過小組討論,代表發言,集體訂正的方法。品味文章中的精美語言或重點語句,教師可以先舉例說明,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學生搶答,使他們能夠各抒己見,可以讓優秀的學生多發言,激發、提高他們的思考理解能力,最后教師補充。拓展練習可根據課文內容,設計對文章的感悟或練習寫作,可以用“學習了……我感受到了……”“對……,我想說……”等句式,讓學生寫出學習感悟。這樣,一方面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另外一方面又是一次練筆。這些可以在課堂中挑選一些學生來做,也可以放到課后讓學生作為作業來做。課堂教學中要貫穿聽、說、讀、寫的訓練,才能使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時,全員的參與,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
當然,光有這樣一個周全的教材設計是不夠的,不能紙上談兵,而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設計學生。
如何設計學生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給學生分組。以往的分組,大部分是教師來完成的,指定學生,由專人負責,這樣學生是被動的,積極性不高。我要求學生自由組合,原則是每一個組中要好、中、差調配,好學生要勇于負起重擔,督促和幫助落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每個小組制定屬于自己的學習目標,給小組個性的起名。各小組在學習上要互相攀比,相互競爭,激發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樹立我為我級添光彩,不為我組拖后腿的思想。這樣,既對好學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又能督促差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制定激勵辦法。制定一個表格,統計每一個同學在課堂的發言次數,每發一次言,就作一個標識(畫上學生自己喜歡的符號),每節課每組學生發言的總次數不得少于三次,但每個同學發言不得多于三次。對于每節課不能完成任務的組要給予“獎勵”,該組的每一個學生要抄寫生字一頁或是摘抄好詞好句一頁。每周再評出落后組,仍然給予同上的“獎勵”。
三、把課堂還給學生。通過以上的辦法,圍繞“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讓學生真正地做課堂的主人。學生自主來完成以上設計的學習任務,讓他們來相互評說,相互競爭,為課堂增添精彩。這樣,課堂不再變得苦澀,不再變得壓抑,課堂因學生而精彩。
通過以上的辦法,我發現學生都有了很高的激情,從來不舉手的同學也抬起了手,從來不張口的同學也開始發言了。聽著眾多學生的爭論,聽到學生的見解,給我也受益匪淺,這使我真正感受到了課堂的精彩,并不因教師而精彩,而是因學生而精彩。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