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發展和二十一世紀的需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以學生為本位,在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和提高。
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到: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只有教師的思想才有可能去點燃它。在數學課堂上,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應當充分地認識到自己的教育對象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是有感情、需要被人尊重和激勵的個體。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首先應建立一種新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是師生間心靈的相互溝通和理解。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學生自主學習、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的催化劑。我們還要尊重每位學生,倡導“思維無禁區”,鼓勵學生異想天開,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可以信賴的朋友。學生有了這樣的安全感、自由感,才能真正進行自主探究的學習,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二、創造性使用教材,打造魅力課堂
初中數學教材特別是新教材,是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并概括出來的,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因此,在教學中,應讓學生發現生活中隨時都在用數學、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人類離不開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把數學教材看作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構建的一種范例。根據學生實際和具體的教學情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文本的、靜態的、僵化的教材內容變得生動、鮮活起來,展示數學的精彩與魅力。通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來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指導學生“看、思、做、記”的自主學習方法
(1)引導觀察,優化“看”。主要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首先要使學生選準觀察點,進行有目的地觀察;其次要培養學生觀察興趣和好奇心;再次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引導學生根據觀察的目的和任務,選擇合理的方式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初步學會做觀察記錄。
(2)誘導生變,優化“思”。教師應著力于以下四點:一是從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入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二是善于變式思考。那是數學的一大特點,對于某一個問題,改變條件,結論將如何,改變結論,條件又將如何,在變中求活,在變中找方法;三是比較歸納,將數學知識系統化;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暴露思維過程,留下一定的思維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思在知識的轉折點,思在問題的疑難處,思在矛盾的解決上,思在真理的探求中。”這樣,就能使學生學會并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達到啟思悟理,融會貫通。
(3)指導操作,優化“做”。數學知識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嚴密的邏輯性和高度的抽象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學會操作,首先要求操作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動手操作只是一種手段,不能與目的本末倒置;其次要指導操作過程,明確程序,不能把操作活動看作是一般的隨意的動手活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再次要求操作要同觀察、思維、語言表達有機結合,這樣才能促進感知有效地轉化為內部的智力活動,更好地理解知識,構建良好的認識結構。
(4)啟導方法,優化“記”。要想學好數學,對老師所講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則、重要結論、解題規律都必須記住。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傳授記憶的方法。①理解記憶法。很多數學知識,光靠死記硬背不容易記住。如果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就不容易忘記了;②分類記憶法。許多數學知識之間往往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如果我們對它們進行恰當的分類,就可以形成一個知識網,記住了一個就記住了一類;③比較記憶法。對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通過比較弄清它們的聯系與區別,把兩個概念組成一對進行記憶,也不容易忘記。
四、訓練學生“會質疑、好想象、多角度思考”的自主學習品質
(1)訓練學生質疑問難的學習品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就是要善于尋找事物產生的原因,探求事物發展的規律。①教師要通過對學生質疑問難的指導,提高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②教師要關注各個層次的學生,盡量提供學生質疑問難的機會,每節課,都應留出時間讓學生質疑問難;③教師還要調動學生質疑問難的積極性,使學生有質疑問難的愿望;④教師要講究釋疑的方式,做到學生自己能釋疑的絕不相幫,對于學生自己有潛力釋疑的,要組織他們積極討論、爭辯、翻書閱讀、查找資料……想方設法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2)訓練學生豐富想象的學習品質。想象是對過去經驗和已有記憶表象的加工改造,構成新意象或觀念的心理過程。如天文學家由鳥的飛行想到了人的飛行,發明了飛行器;由牛頓的萬有引力提出了宇宙“黑洞”之假說。數學學科的想象雖非如此美妙,但數學教師應抓住數學學科的特點,挖掘教材中的想象素材,引導學生運用直覺想、跳出框框想、觸類旁通想、舉一反三想、四面八方想等方式,啟發學生想象。
(3)訓練學生多角度思考的學習品質。多角度思考,有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優異的數學思維品質。學生優異的思維品質,有賴于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持之以恒地培養。例如,在教學中常用一題多解、一題多問訓練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常用一題多變訓練學生思維的變通性;采用難題巧解訓練學生思維的獨特性;運用多題歸一訓練學生思維的求同性;運用多解擇優訓練學生思維的批判性等。
五、督促檢查,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學生的自學能力需要教師的培養和指導。教師經常布置自學內容,檢查學習效果,特別注意糾正學生自學中的錯誤方法,在督促檢查中加以正確引導,才能不斷提高自學能力,培養良好自學習慣。播種一個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獲一種品格,播種一個品格,收獲一種命運,習慣是由于重復或練習的行為而鞏固下來,并成為需要的行動方式。學生自學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從中小學就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
自學習慣主要包括:認真閱讀的習慣、認真審題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認真做作業的習慣、除了要求書寫工整,格式規范,還應做到獨立、專心、按時,并養成自我檢查、自我評價作業的習慣等。
六、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促進自主學習
“自信是成功的階梯”。心理學認為:自信是一種自我激勵的精神力量,能夠激發潛意識,釋放出無窮的熱情、精力和智慧,幫助人們獲得成功。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數學認知、數學實踐等方面的信念,它影響著學生對數學學習任務的選擇、接受和學習狀態的準備;影響著對數學學習的堅持性和情緒調節,它是能否獲得數學學習成功的關鍵。正如美國馬爾騰所說:“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會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因此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總之,要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數學,并在學習中創新,教師必須轉變角色,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注意激發學習的興趣,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并在合作與交流中創新,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香溝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