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摘要】
中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有計劃地指導學生自改互評作文,有序地培養學生自改互評作文的能力,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關鍵環節,也是新課程改革中探索作文教學的一條有益途徑。本文將從中學作文自改互評的準備、作文自改互評活動流程及學生自改互評作文的反思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淺見。
【關鍵詞】中學語文 作文教學 自改互評 探討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初中生“要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可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1]而傳統的作文批改方法總是強調:對學生的作文必須要篇篇精批細改,總批、眉批一應俱全。這樣做只能事倍功半。學生的作文本交到教師手中,教師要進行緊張的作文批改,前后所花時間大約一星期。以后,教師還要花費時間進行作后記載、作文評講等。這樣做無論如何是從提高作文批改效果,還是從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方面都收效甚微。
可見,放手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當前作文教學中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師“一統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讓學生自己評作文,自己改作文,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把作文評改看成是自己份內的事,積極動腦、動手,提高寫作水平。因此,讓學生自己自改互評作文,好處多多,下面就學生自改互評作文的問題,談談筆者的做法和體會。
一、中學作文自改互評的準備
(一)重視修改前的輔導與培訓
1.學會使用各種修改符號。
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各種修改符號。如增補號、刪除號、調位號、換用號、接續號、分段號、后移號、保留號、留空號等,做到符號統一。要根據實際需要明確改錯別字,改病句的有關標記。要把握好“留、刪、換、補”四個環節。留,盡可能地保留習作中的“原樣”。他們都有自尊心,對自己寫的東西看得很“重”,若被別人否定得多了,他們心里不舒服,會挫傷其習作的積極性。所以,應能留則留;刪,對于學生習作中不必要的、無用的內容,當然也應刪去,但盡量要少,同時要告訴學生刪去的原因;換,就是換材料、換詞語。最好用商量的語氣寫出,使之容易接受;補,即補充必要的材料,使文章內容更充實,更豐富。還指補詞語,如句中的定語、狀語等[2]。
2.掌握標準,統一評分標準,簡表如下:
3.要寫清眉批總批。
互評作文要從大局著眼,以寫作要求為準繩,以一分為二的觀點評價文章,寫好總批;眉批主要指出局部優缺點,充分肯定優點,坦誠提出修改意見。撰寫評語時要注意:評語書寫要工整,句子要規范,在習作的思想認識上,應積極引導學生健康向上;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揚不訓斥;多引導不抱怨。并規定基本格式:①提出優點幾條;②指出存在的問題幾點或修改建議;③建議打分多少;④簽署批改人姓名和日期。
(二)修改步驟
要求對每篇作文起碼看三遍。第一遍,看有無錯別字,標點使用是否正確,用詞是否準確,句子是否通順。圈出錯別字,找出病句。對此,既可用符號標示,也可啟發批改。如“‘燥’與‘躁’如何區別?”第二遍,看段落、層次是否合理,聯系銜接是否妥當,內容是否完整,詳略是否得當。在文章相對應的空白處寫上或褒或貶的簡潔評語,即眉批。可以是對精彩詞句的贊美,也可以是對謀篇布局的建議,還可以是對立意構思的指點。第三遍,看文章主旨是否明確,主題、內容是否符合題目的要求范圍和重點。
(三)寫好后記
學生相互修改作文結束后,作文回到習作者手中,要求學生寫好后記。后記的一種形式是對批改同學的修改發表意見;另一種形式則是根據批改同學的正確批注在原文修改。
二、作文自改互評活動流程
(一)學生自改
學生自改的方法能將批改的權力最大限度的下放給學生,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成為批改的主人,學生寫好作文后,要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自我解決問題。
首先,讓學生對照題目,看自己寫的內容是否切題。如不切題,找出原因,選擇好切題的內容。這是關鍵,因文不對題,下面的工作就沒有做的必要了。
其次,要學生檢查文章的條理,詳略的處理,最能表現中心的材料是否充實具體,如有不足,立即補充。
再次,檢查是否有病句和錯別字,發現問題,立即糾正。在學生自改中,當然也離不開教師的參與。但教師應從精批細改中的主體地位脫離出來,作為組織者和旁觀者的角色在活動多給學生指導,與同學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讓創新意識得到呵護、培養。
(二)在自改的基礎上互改
學生自改作文后,要求學生當堂互改。互改是培養學生學會改作文的好辦法。寫自己的,批改別人的,無異于一文兩作。而且能讓老師從作文堆里解放出來,有時間致力于鉆研教材教法。以下是一些作文互批的設想與嘗試。
(1)一對一式的互改
一對一式的互批,每次批改,每人只批一本,負擔不重。改者竭盡全力,精心推敲,被改者虛心求教,細心修改,這樣對被改者和改者都有益。這種形式的批改相對準確到位,也能令教師放心,但不利于調動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
(2)多對一式的互改
“多”可分為全體、部分等幾種情況。全體是指全班同學同批一篇作文。這種批改可謂群策群力,在共同批改的過程中,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哪些是應該肯定的地方,教師還可以通過學校多媒體機房的網絡,選擇學生中的優秀作文或有典型問題的作文發送到每個學生的終端機上,供全班同學共同賞析和評議,例如,作文《我和老師》時,有同學重點寫自己的老師如何教學認真,關愛同學,出現了沒有扣題的典型錯誤,我利用網上評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自由結組的互改
小組批改充分發揮了學生的集體作用和主體作用,小組內學生有上、中、下三類,教師指定組長或學生推選組長負責。成立小組后,每組發放一篇相同的文章,在一定時間內要求學生完成批改任務。批改完成后,教師可提供一個批改的示例,讓各小組參照比較,從中發現問題,找出差距。又可避免獨自修改六神無主、信度不高的缺點,而且把評價權基本上都交給了學生。
(三)在學生自改互改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講評
在學生自改和互改中,教師始終在學生中間,一方面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就是注意搜集好、中、差三等作文,另外,盡可能作批改記錄,使評講有針對性。評講時,讀幾篇寫得好的習作,表揚一些同學。那怕某生有一個詞用得好,也要表揚。中肯地指出存在的問題,指明解決的方法,為下一步教師講評打下基礎。[3]
講評是每次作文的總結,是作文結果的反饋。講評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反應的結果,進而從寫作規律上認識自己作文的優缺點,明確繼續努力的方向。這樣,不僅能把教師從作文批改的繁重勞動中解放出來,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同學們的寫作興趣,提高了他們寫作文、改作文的能力。
三、學生自改互評作文的反思
寫作能力要靠寫來培養,也要靠修改來扶掖。改的能力離不開寫的根基,也要靠改的實踐來造就,反思整個作文教學的實踐過程,我認為開展作文自改互評評改,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惑。
首先,教師要有很強的時代責任感。組織作文自改互評評改,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沒有很強的時代責任感很容易半途而廢。
其次,在作文自改互評評改過程中要及時做好指導,否則,就會流于形式,寫作目標難以落實。班級過大,不利于小組合作。農村教學條件比較落后,圖書館形同虛設,學校又無錢添置新圖書,手邊可用的課外閱讀資料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狹窄,學生和家長重理輕文的心理難以改變,這些都使快速合作評改法很難達到最佳效果。
第三,新的評價體系還沒有完全構建起來,中考的壓力不減,師生升學壓力沉重,活動不能長期進行。另外缺乏專家的親臨指導,農村教師搞教研,主要靠自己摸索,既很少走出去,又難得請進來,很難得到專家的親臨指導,難免有困惑、迷茫。
總之,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廣闊的領域。語文教師可以放開思路,大膽實踐。只有積極探索,勤于實踐,才能找到更有效的路子,使作文教學變得充滿活力和情趣,因此,學生長期堅持相互修改作文,養成修改文章的好習慣,必將使他們終生受用。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真正感到:我的作文我做主。
【參考資料】
[1] 靳健主編《中學語文參與式教師培訓教程》,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第102頁.
[2] 朱芒芒、王紅主編《初中語文教學評價》,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第142頁.
[3] 劉墨、歐陽芬主編《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開明出版社.
(作者單位: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區沐集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