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思政課中的馬列主義是非常枯燥的,那些深邃的理論往往不易為學生所接受,學生也很難在實際生活中加以應用。為此,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再教育,這種繼續(xù)教育正如理工科的實驗環(huán)節(jié)一樣,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更強調與實際相結合,以實踐為載體,進入大學生真實的生活,開展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對此,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前沿的輔導員,有著天然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優(yōu)勢,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喜愛的實踐生活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融入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及就業(yè)指導中,讓學生在工作、學習、生活的實踐中思考、感悟成長的真諦。
一、校園社會大課堂
在實踐生活中尋找適當?shù)臅r機對大學生進行馬列主義理論再教育,這種針對實際的教育不能再停留在理論的層面,特別是學生工作者,更應在具體的實際問題中對學生加以引導。而這種具體的引導應該是學生關心的,能引起學生注意的。對于和學生接觸最多的輔導員來說,這樣的機會隨處可見。
指導黨團學工作,營造校園亞文化。指導黨團學工作是輔導員的工作職責,也是體現(xiàn)其工作理念、營造校園亞文化的好機會。以學生工作為載體,吸納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其中,支持和幫助學生開展各類校園文化活動,表達正確的人生立場、態(tài)度及方法,體現(xiàn)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對學生干部的選拔、培養(yǎng),肯定和倡導正氣、摒棄歪風,讓學生看到用正確的理論指導的實踐行為在學生工作中被認可,形成正向的文化環(huán)境。另外,輔導員還應注意吸納大部分有理想和信念的學生參與到學生工作中來,同時也吸納少部分消極或功利型的學生,讓無法獨立的小團體融入積極向上的大團體,學生自發(fā)地相互影響,從而被自然同化。被同化的人數(shù)越多,文化環(huán)境對教育的促進作用就越明顯。以有指導的學生組織為載體,以積極進取型學生為導向,達到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時,在這種積極向上的學生組織里,學生既鍛煉了組織、協(xié)調能力,也感受了集體對個人及社會發(fā)展的益處。這種從受教育者思想和利益出發(fā)的教育活動本身就是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并由學生提出和設計的,它擺脫了為教育而準備教育活動觀念的束縛,減少了學生的逆反心理及抵制心理,既鍛煉了他們的工作能力,也提高了其思想境界,可謂一舉兩得。
組織社會實踐,直面生活美與丑。組織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輔導員的工作職責,也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時機。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越來越受到重視,很多學生都把目光投向了社會,積極參與到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中來。大多數(shù)輔導員已經意識到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的巨大作用,把課堂中不易理解的內容放到生活中,不必說教,要做的只是鼓勵學生扮演適當?shù)纳鐣巧ンw驗,并在實踐后大家一起總結、一起思考……這樣,學生就會根據(jù)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自覺地感悟它所承載的內涵。應該看到,鮮活的社會事件的確能夠觸動或震撼大學生的心靈,但是社會生活有時候展示給大學生的并不都是美和善,面對貪污、腐敗、功利主義、個人主義思想和行為時,大學生質疑正統(tǒng)的思想理論,我們應該怎么辦?是該用無力的說教試圖掩蓋真相,還是直面生活,一起分析社會生活的美與丑,在紛繁的社會環(huán)境中用行動詮釋真理呢?哪怕我們真的無法用言語和行為解釋這些現(xiàn)象,只是留給大學生自我思考的空間,這也比把與事實不相符的理論強加給他們所起到的教育效果好上許多。對于社會上出現(xiàn)的不良現(xiàn)象,輔導員需要做的是讓大學生對社會形成完整的認識,全面了解社會發(fā)展的各種現(xiàn)象。輔導員應該相信馬列主義的科學性與正確性,在大學生生存與發(fā)展需要的基礎上,在他們能夠正確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引導大學生會根據(jù)自身發(fā)展的需要,選擇以人為本、立足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馬列主義。當然,不可否認,少部分大學生對馬列主義理論的認同水平不盡相同。對此,我們不必強求表面上的整齊化,而應承認并利用大學生思想認識中的差異,幫助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展示不同的思想觀念對人生發(fā)展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威力一樣會得到發(fā)揮。
二、心理健康教育大課堂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開展較為廣泛的活動,它以問題為切入點,以追求心理健康為目標,受到大學生的普遍喜愛。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承載并幫助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將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很大的助力。實際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本身也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它們都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問題和思想問題都是人精神層面的問題,它們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在促進人充分發(fā)揮潛能方面非常相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割裂開來。
根據(jù)心理需要,深入學生內心。需要決定效果,在大學生認為自己沒有被教育的必要時,再好的教育也會事倍功半;而根據(jù)心理需要,適時適度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則會事半功倍。通過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利用團體咨詢、心理劇、心理游戲等多樣的活動形式,放大社會生活的矛盾,折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生的影響,可以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應該看到,大部分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都是思想觀念出現(xiàn)了偏差。心理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工具,我們可以將它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工具。利用這一工具,輔導員可以深入分析學生的內心特點,根據(jù)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心理學方面的許多溝通技巧,特別是心理咨詢的一些技巧,如果能夠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的對立情緒及逆反心理就會大大減少。正確的理論也需要用合適的方式傳達,掌握心理溝通技巧對輔導員來說十分必要。
針對心理問題,開展朋輩輔導。朋輩輔導起源于心理輔導,讓受過一定心理訓練的優(yōu)秀學生以朋輩輔導員的身份融入學生群體中,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承認思想觀念的差異,利用差異也利用學生之間平等的關系,開展有關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朋輩輔導,這將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補充。同時,要想說服別人,首先就要說服自己,朋輩輔導員本身也是學生中的一員,他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又可以實現(xiàn)自身的成長,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想要達到的目的。學生是教育的主體,而且是具有能動性的主體,更多地相信他們,并給予合理的引導,讓他們實現(xiàn)自我管理、自我成長,是輔導員想看到的,也是學生所期待的。
三、職業(yè)生涯大課堂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空談,而要抓住學生最關注的焦點,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就業(yè)指導相結合,以促進大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
結合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與就業(yè)指導,確定理想與目標。不得不承認,很多大學生并不關心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希望有人指指點點地告訴他們應該怎樣想、應該怎樣做。他們最關心的就是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去賺更多的錢,至于賺錢干什么,他們或許并沒有深入的思考。對此,輔導員不能單純地指責學生沒有遠大的理想,也許這是因為從來就沒有人跟他們站在現(xiàn)實的角度談過人生、理想與價值。大學生關注就業(yè)指導,而在就業(yè)指導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選擇什么職業(yè)、為什么要選擇這個職業(yè)、期望職業(yè)給生活帶來什么……在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促使大學生的順利擇業(yè)的同時,也正是樹立正確人生觀,明確理想信念的好時機。在就業(yè)指導的過程中,輔導員是大學生的參謀和助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輔導員是大學生的良師,更是益友。因此,輔導員應該更多地引導而非灌輸,是幫助而非評判。在這個過程中,輔導員不能無視學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斷然否定他們的觀點和態(tài)度,因為不了解接受能力的教育只會是無效的,必將出現(xiàn)“說”與“做”兩張皮的現(xiàn)象。為此,輔導員應該從大學生最關心的就業(yè)問題著手,幫助他們科學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制定一個比較科學的長遠目標,并引導他們?yōu)樵撃繕瞬粩嗯^斗。
結合人生規(guī)劃,站在未來的角度,提供發(fā)展的空間。每個學生的性格不同、特點不同,他們看待問題的觀點和態(tài)度也不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應該千變萬化,更要主動適應個性鮮明的當代大學生。應該看到,大學生最關心的就是人生的走向和發(fā)展,因此輔導員應鼓勵大學生暢想未來,幫助他們在大學4年里使自己的奮斗與美好的人生愿景相結合,形成一個科學的、緊密相連的鏈條。同時,輔導員還應教會學生怎樣生活得更幸福、更有意義。在這種探討與引導的過程中,輔導員的思想和理念將會自然地傳遞給學生,既達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體現(xiàn)了為學生服務、提供發(fā)展空間的學生工作理念。
總之,社會環(huán)境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應該跟隨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不斷結合實際,拓寬思路,改進方法,常做常新。
(作者單位:北京電子科技學院)
責編:趙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