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訪開封大學校長拜五四可謂一波三折。從最初的預約到最終成行,記者用了3年時間。其間,每當談到具體采訪安排時,拜五四總是簡單而謙虛地答復“做好再說吧”,這讓記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低調和務實。而在接受采訪時,他談起開封大學的發展和未來,思路清晰,激情澎湃。低調、務實、健談、激情……短暫的接觸讓記者似乎很難整合一個完整的開封大學校長形象,但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深入思考和對開封大學的熾熱感情。作為一所地方性高校,開封大學從1980年創建時“地無一壟、房無一間”的狀況發展到現在擁有13個院(部)、40多個專業、1.5萬名學生的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其中甘苦是很多人體會不到的。所以,“開封大學的辦學歷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高等教育在改革開放后的跨越式發展之路”這樣的話語從拜五四的口中說出絲毫不顯得矯情,因為他對開封大學發展中的點點滴滴都了然于胸。
1999年,拜五四從開封市第二師范學校調到開封大學任副校長,2003年任校長。“我對開封大學的理解不是從1999年開始的,而是從它的創建開始的。”拜五四認為,一所高校一直堅守的辦學精神是其發展動力的源泉,可以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補充先進的理念,既堅持辦學傳統又與時俱進。在開封大學“以德治校、質量強校、特色立校、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中,“以德治校”被放在了首位。拜五四說辦學如此,育人亦如此。
人才,做人在前,成才在后
在確立開封大學辦學理念時,“以德治校”的提法曾引起全校師生的爭論,不少人認為“依法治校”更合理、更科學、更現代。“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育人,即培養人才。而人才,做人在前,成才在后。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都是在談管理,其中德訴諸內涵,法訴諸外在。在育人層面上,以德治校比依法治校更能體現教育的本質意義。”拜五四用自己對教育的深刻理解說服了很多持異議者,學校最終確立了“以德治校”的辦學理念。他認為,不管是普通高等學校還是高等職業學校,在育人過程中都要把“立德樹人”作為首要任務。
社會上很多人認為高等職業院校就是單純的職業培訓所。“這種理解是不全面的,忽略了高等職業院校育人任務中‘德育為先’的層面。”拜五四說,立德樹人體現到高等職業教育中,就是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職業精神、奉獻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熱愛生活。采訪中,開封大學就業服務指導中心主任張濤告訴記者一個實例。一名開封大學畢業生到北京中關村一家大型企業應聘,與其同時應聘的還有幾名名牌大學的本科生、碩士生。這家企業的人事主管讓應聘者先實習,通過觀察最終錄用了那名開封大學畢業生。拜五四知道這件事后,讓就業服務指導人員對此進行詳細了解。就業服務指導人員通過調查發現,這名開封大學畢業生即便是在實習期間,也一直用心工作,表現出了良好的職業精神。張濤說,開封大學一直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職業精神等,這在無形中增強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如今,開封大學畢業生在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區等地漸漸形成的口碑讓“以德治校”的辦學理念呈現出了其獨特的價值。“開大牌”也漸漸成為自信、負責、敬業、積極的集中體現,叫響在開封大學畢業生奮斗的地方。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去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整體形勢非常嚴峻,而開封大學仍然保持了很高的畢業生就業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開封大學畢業生的素質已經形成了一個品牌。”拜五四認為,教會學生做人和教給學生職業技能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同等重要的積極作用。隨著“以德治校”辦學理念的深入人心,開封大學近年來把校園文化建設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組織和開展了一系列豐富校園文化、充實大學精神的活動,學校先后被評為“河南省文明單位”“河南省文明學校”“河南省高校校園文化先進單位”。這些終將沉淀為開封大學的厚重,支撐著學校健康發展。
質量,師資為基,專業為礎
“決戰在市場,決勝在質量”是拜五四經常對學校管理人員和一線教師說的話。就業的競爭實質上就是教育質量的競爭。開封大學作為一所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高等職業院校,主要培養生產第一線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要求我們既要對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承擔責任,也要對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承擔義務。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教育質量都是開封大學發展的生命力所在。”拜五四確立“質量強校”的辦學理念正是基于對開封大學定位和開封大學未來發展的深入思考。“強校是開封大學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在開封大學樹立科學的質量觀過程中,拜五四認為師資建設和專業建設是突破口,“師資建設是基礎,專業建設是核心”。
在師資建設方面,開封大學制定了《開封大學專業建設團隊三年建設規劃》《開封大學“雙師”素質教師的認定與聘任管理暫行辦法》《開封大學兼職聘任與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形成了師資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在完善制度的同時,我們更強調感情留人、事業留人,以吸引更多高級人才充實到師資隊伍中。”作為校長,拜五四深刻認識到師資建設之于教育質量的重要意義。從他談到成功引進一些人才時的興奮表情中,記者能體會到他作為“領跑者”的深謀遠慮。采訪中,學校實驗實訓處處長肖興達告訴記者他清楚地記得拜五四為邀請他到開封大學任教所做的一次次協調工作。2000年,開封儀表廠最年輕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肖興達因為發展原因有意離開所在單位。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河南南陽一所高校極力邀請他到該校任教,并許諾給他良好的發展條件和豐厚的工資待遇。拜五四認為肖興達這樣的人才正是開封大學所需要的,便熱情邀請他來學校任教。經過一次次與開封儀表廠領導協調,一次次與肖興達談話,拜五四最終把肖興達引進開封大學,雖然開封大學給肖興達提供的條件遠遠不如南陽那所高校。“開封大學是感情留人、事業留人。我到這里后,學校給我提供了良好的事業發展平臺,讓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肖興達的話語中充滿了感激。現在,開封大學已經擁有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富有活力、適應高職人才培養需要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去年,拜五四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中部地區地方高職院校品牌專業建設問題研究》結項。應該說,他對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有著很深入的研究,對開封大學的專業發展狀況更是了如指掌。“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建筑工程技術、酒店管理、應用化工技術、會計電算化是我們學校的名牌專業,在省內外有很大影響,我們要努力保持其特色優勢。同時,我們也根據市場需要開設一些新專業,如建筑工程管理、口腔護理、口腔醫學技術等。對于新設專業,我們吸取名牌專業建設經驗,加強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要求大部分教師具有‘雙師’素質,形成教學團隊,同時采取措施積極提高教師實踐水平,激勵老教師立志成專家、中年教師立志成名、青年教師立志成才。”現在,開封大學的專業建設已經漸漸實現了區域性和開放性、適應性和前瞻性、穩定性和靈活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有機統一,形成了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建筑工程技術重點專業及專業群等五個重點專業和專業群,從而帶動了學校整體專業建設的良性發展。
辦學,特色為本,學生為天
開封大學是我國較早提出“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之路”高職教育辦學理念的高校之一。早在1994年,開封大學就成立了以實業界人士和教育學、經濟學專家為主體的董事會,目的就是幫助學校對社會經濟發展前沿最需要的崗位進行分析,完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進而推動學校緊緊圍繞市場需要培養學生的能力。“我們學校‘就業、培養、招生’相結合以及‘生產、教學、科研’相結合的辦學模式就是這樣發展而來的。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一直是開封大學的辦學傳統。”拜五四認為,開封大學的快速發展得益于開大人對學校辦學精神的堅持。也正是這種堅持讓開封大學逐漸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開封大學也在基礎建設和辦學規模上實現了突破,但隨之而來的便是面臨著“如何定位”和“如何發展”的新課題。對此,開封大學領導班子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反復的思考,最終確立了清晰的辦學思路和科學的辦學模式。2009年,開封大學按照“突出高職特色、加大內涵建設、推動科學發展”的原則努力做好“內涵建設年”工作,在繼承和創新中進一步彰顯辦學特色,使學校各項事業走上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之路。
談起拜五四的辦學之道,開封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曹國榮說有一段講話最能體現他對教育的認知:我們學校有1萬多名學生,如果一名學生沒有培養好,對學校而言,損失可能僅不到萬分之一,但是對于這名學生和他的家庭而言,損失則是百分之百,所以我們必須時刻飽含著對學生的感情和銘記著對教育的責任。拜五四的這段話感動了很多教師,也激勵著他們。“更讓我們感動和欽佩的是,拜校長是這樣說的,也一直是這樣做的。”開封大學2009屆畢業生韓濤說:“大學校園很大,但我們會經常碰見校長,與他打招呼。他也很喜歡與我們交流。這讓我們感到與校長之間沒有心理距離。”也正是這個原因,韓濤、史春富等4名畢業生創業遇到困難時首先會想到校長。最終,拜五四給了他們很大的精神鼓勵和實際支持,幫助他們渡過了創業初期的難關。開封大學黨委學工部部長陳巖說:“拜校長時刻為學生著想,認為‘學生為天’。他說最不能原諒的就是學校一些管理者和教師在對待學生方面有疏忽,這是師德所不容的。”在思考學校宏觀發展之余,拜五四還花費很多精力關注學生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這更讓學校管理者和教師銘記自己的育人職責。
拜五四認為,在今日的中國大學版圖上,開封大學也許并不耀眼,但鮮明的辦學特色使它在中原崛起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隨著金融危機后的產業調整,多年來一直堅持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面向企業開放辦學的開封大學將迎來一個更好的發展機遇期。“有作為,才能有地位。”在談到開封大學的未來時,拜五四依然那么低調。在低調背后,記者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一種自信。
責編:趙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