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師專業化程度的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教師隊伍建設仍存在不少問題,因此,有必要對教師進行職后培訓。
關鍵詞:英語教師;職后培訓;教師發展
隨著教師專業化程度的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也有了很大提高,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我們還應該清醒地看到,教師隊伍建設仍存在不少問題。因此,除了加強職前培養,還應重視教師的職后培訓與發展。
一、英語教師職后培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師職后培訓是我國實施多年的教師繼續教育的主要措施和重要途徑。可以說,這種方式為黨的教育事業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從2001年秋季起,國家開始了新一輪英語教學改革,要求在城市及有條件的農村地區開展小學三年級之后的英語教學,中學和大專院校也將同時提升英語教學質量。這就意味著,高校必須在3年內培訓100萬名英語教師。另外,綜觀我國英語教師學習新課標的情況我們發現,人們大都忽視如何不斷提高英語教師的素質這一問題,仍固守著傳統的師資培訓理念和與之相對應的培訓模式,這必將影響教師的發展,進而影響課改的效果。
二、英語教師職后培訓存在的問題
對英語教師進行職后培訓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但目前的職后培訓卻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教師被動接受培訓
在我國,很多教師接受職后培訓不是因為他們本人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也不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更不是為了讓自己成為教學的開路先鋒,而是為了升職、評職稱。這樣一來,他們在培訓中就難免處于被動狀態,這樣的培訓顯然無法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2.教師職后培訓機構面臨巨大的挑戰
很多師資培訓機構和英語教師培訓課程都是把重點放在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上,忽視語言認知和文化素養的培養。同時,在傳統的教師培訓活動中,人們總是習慣于把大部分時間用來請專家、名人作報告,講解教育教學領域的新理論、新觀念;或者開辦教育技術課,使教師掌握新技術、新方法。這些情況下講授的知識是固定的、機械的,與受訓教師的背景知識聯系不大,沒有從受訓教師的實際情況出發,這就使得受訓教師只是囤積信息,不可能把自身的情況與專家的理論結合起來,更不可能自我反省、進行批判性思考及提出問題。因此,這種培訓并不能使教師很好地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培訓效果自然難以盡如人意。
三、教師職后培訓三種模式比較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職后培訓的模式也發生了變化,即從最初的教師培訓模式到教師教育模式再到目前所提倡的教師發展模式,這三種模式各有優缺點。
1.教師培訓模式
最初的職后師資培養,國內外普遍采用的是教師培訓模式,側重點在于培養掌握一定教學藝術的教師,主要是訓練教師如何教語法、聽力、閱讀等。因此,這種培訓模式培養出來的只是教書匠,對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沒有明顯的作用。
2.教師教育模式
教師教育模式是目前我國很多培訓機構普遍采用的。這種模式不是單純地教教師如何教授某一門課,而是開設一些旨在提高教師理論素養的課程,使教師能用理論知識指導教學,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與教師培訓模式相比,這種模式教授的內容更寬泛,但由于很多教師并不能真正把理論與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教師自覺改進自身的教學就只是一種希望,在實際課堂中教師仍然有很多問題和困惑無法自行解決。
3.教師發展模式
教師發展模式除包括前兩種模式的內容外,還把受訓教師放在主體地位,強調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反思、研究、觀察,并進行設計、評估,在教學實踐中一邊驗證別人的理論一邊提煉自己的教學發現,從而使自己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宰者。這種模式能真正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促使教師做教學研究的主人,進而成為專家型、學者型教師,這無疑能使教師素質真正得到提高,教學質量不斷得到提升。
四、如何改善英語教師職后培訓的效果
英語教師職后培訓很重要,但又存在著很多問題。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改善培訓效果,真正促進教師自身發展?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做起。
1.改革不合理的培訓內容和課程體系
培訓機構要重新制訂師資培養計劃和培訓內容,改革不合理的課程體系,除講授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法,注重提高教師的語言知識外,還應開設諸如語言學習理論、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外兒童文學、文藝活動(游戲、戲劇表演)、中外文化對比等課程,切實提高教師的個人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教師職后培訓應更多地關注和評析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特別要對教師在教育理論觀點下逐漸積累而成的富有個性的見解、創意及教育教學實踐案例進行解讀,以促使教師反思自己的行為,改進教學方法,提升理論水平。
2.改變培訓觀念
改變培訓中只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對教師專業理念培養的做法。要使教師的教學不盲目,就要用科學的、系統的教育理論和理念來充實教師的大腦。在培訓中,培訓者可將抽象的語言學理論、教學法理論、二語習得理論等與受訓教師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讓他們為自己的教育行為找到理論上的支持,使教學變得更加理性和科學,從而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3.改變受訓者參加培訓的被動狀態
改變接受培訓與評職稱、升遷有必然關系的現象,在參訓教師的選擇上嚴格把關,讓那些熱愛教育事業、在教學上銳意改革、對教學有敏銳洞察力的教師參加培訓。這些教師因為積極性和主動性很高,是帶著自己在課堂上、教學中所發現的問題來參加培訓的,所以他們在聆聽專家講授的理論知識時思維活躍,能夠與專家互動并積極提出問題,進而有利于促進理論向實踐的轉化。
4.改變培訓方法
改變那種只聽專家、名人作報告被動接受新觀念、新思想的傳統做法,培養和發展教師的自我反思能力。培訓時,受訓者接受了新的思想和教育教學理念后就會很想實踐一番,這時培訓者要給他們提供機會,例如:讓受訓教師在培訓中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想選擇課型自己做課、說課,其他受訓教師和專家觀摩,然后采用自評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說課人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課堂組織等進行討論分析。這樣,既可以改善培訓效果,又可以幫助受訓者真正成長、發展。
5.改變培訓教師的作用
培訓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要善于啟發受訓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研究分析,采用做課題、行動研究的方式,幫助受訓教師擺脫一味模仿、重復別人的怪圈,使受訓教師盡快成長為專家型、學者型教師。對于受訓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培訓者可幫助他們理清思路、認清問題的原因所在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對受訓者在研究中如何進行操作等進行手把手的指導,進而引導他們逐步完成研究任務。經過這樣的指導,受訓者一般都會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做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開展研究——分析結果——指導教學”,從而提升教學水平,成長為專家型、學者型教師。
參考文獻:
[1]張正東,李少伶.英語教師的發展[J].課程·教材·教法,2003,(11).
[2]彭靜.著力教師專業發展 提高英語教學質量[J].中國教育學刊,2004,(4).
[3]文巧平.對外語教師專業發展內涵的重新思考[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8).
[4]舒白梅.外語教育學綱要[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責編: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