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日益突出。食品類專業在實踐教學條件與實驗實訓設施不具優勢的情況下,要獨辟蹊徑、不斷總結經驗、加快改革步伐,以提高頂崗實習學生的就業率。
關鍵詞:食品類專業;頂崗實習;就業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日益突出。為此,上至國家下至各高校都在積極地改革與調整。在這種形勢下,高職院校原有的職業優勢、辦學特色也在不斷調整。從2000年開始,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對各專業教學計劃每兩年進行一次有針對性的修訂。2009年7月,“2+1”教學模式的試行為學校的改革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各系根據學校的總體規劃和各自專業的特點對實踐教學的強化也在不斷改進。特別是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就業形勢更為嚴峻的情況下,以提高就業率為目標,有針對性地加快改革,提高實踐教學效率,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用技術能力及綜合素質,提高就業競爭力,是目前我校專業教育改革最現實的問題之一。
食品類專業在實踐教學條件與實驗實訓設施不具優勢的情況下,要獨辟蹊徑、不斷總結經驗、加快改革步伐。根據近年來對食品類專業實習及就業情況的調查分析,食品工程系結合學校的整體規劃,在“2+1”教學模式下,保證統一規范的兩年專業教學,將為期一年實習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具體思路是:在實習前針對企業崗位需求調整實驗實訓內容,培養學生就業理念,為企業作好崗前培訓,促進實習學生盡快適應頂崗實習崗位,增強企業用人信心、學生就業信心,從而提高頂崗實習學生一年后在實習單位的就業率。
一、食品類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常見的問題分析
根據食品工程系2005年至2008年各專業實習單位及完成實習后就業的統計分析:到崗實習率100%,實習結束后專業對口、崗位合適在實習地就業率約為20%;20%的學生根據性格愛好改行或在與自己學習專業相關的行業就業,40%的學生甚至2年左右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崗位,還有10%的學生離開實習地1~2年后又返回原實習地就業,這些使得實習地的就業率僅為30%,浪費了難得的實習地就業資源。
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為:我校是農業類院校,而食品類專業屬工科,具有較強的教學實踐性,目前我校工科專業實驗實訓設施不完善,學生專業技能掌握有限以致不能盡快適應工作崗位;安排的部分實習地點不具專業性,實習地聯系人不了解實習地點的具體情況,工作環境較差,實習企業不重視學生的專業能力,導致學生實習3~7天大都離開;實習企業比較正規,崗位也很對口,但學生就業思想準備不充分,怕苦怕累,社會適應能力差,幻想社會上還有輕松的待遇好的工作而離開,或因一些小的人事關系處理不當就離開。
二、促進頂崗實習轉向就業的解決方法
為提高頂崗實習就業率,我們自2007年結合學校改革指導思想,以高職食品類專業學生校內實訓、頂崗實習、就業的一體化建設研究與實踐為目標,通過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進行研究與探索。
首先建立實習指導委員會,委員會成員由系領導和從事專業課程教育與改革的專業課教師、從事食品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系實驗室主任、各專業實驗室成員、系教學秘書、學生輔導員組成。其次開展詳細的實習生分專業實習指導計劃,并在實習地安排專業指導老師;同時在實習企業再安排指導員,指導員由企業技術人員或人事主管擔任,我們還邀請了部分合作企業人事主管加入實習指導委員會,實習期間實行“雙師”指導,以保證實習效果。
另外,在通過對參加畢業實習返校歸來的2005級、2006級學生開展座談和總結的基礎上,為2007級學生頂崗實習做相應調整準備,指導和改進頂崗實習計劃,建立2007級學生頂崗實習輔導綱領,具體步驟如下:
1.建立頂崗實習企業用人崗位庫。提前1年聯系已建立合作關系的企業,以及省內外可能有崗位需求食品專業相關企業;了解相關企業未來1~2年的用人計劃,針對新用人單位安排實習指導委員會成員實地考察,確保實習崗位質量,建立目標頂崗實習企業用人崗位庫。
2.督促學生在校期間取得相應的專業職業資格證書。充分利用我校的職業技能鑒定站認證資格單位優勢,要求食品機械、制冷專業學生實習前取得電工維修證、制冷工證,食品加工專業學生取得HACCP證、食品檢驗工證等。
3.推薦合適的實習崗位。實習前2~3個月由實習指導員對統計的崗位進行落實,并制定內容規范、格式統一的表格,表格主要內容有:企業介紹、職位具體要求、工作生活環境、待遇等;再將表格分專業發放給要實習的學生,由學生先選擇,然后統計學生崗位選擇情況。實習前1~2個月,邀請部分企業來校對學生進行面試,并結合專業教師推薦意見,指導學生選擇合適崗位;并將確定崗位分專業由系試驗中心調整教學計劃,合理安排各專業頂崗實習前1個月的校內專業實驗、實訓內容,為學生盡快適應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4.介紹與實習相關的制度和法規知識。針對頂崗實習過程中學生可能面對的相關法律問題,由相應的指導教師介紹求職報告寫作、勞動合同填寫的具體規定,頂崗實習單位職位具體描述,企業用人要求,企業人事規章制度。
5.實習到崗后與頂崗實習單位聯合建立實習期考核評價制度。在崗實習期間也是繼續教育期,要具有合理的考核評價制度,與企業一起根據崗位情況建立職能評價制度、激勵制度,強化學生的就業信心,與企業聯合對能力突出學生縮短試用期,加快建立晉職提升培訓體系,
6.由“雙師”開展頂崗實習學生適應工作環境的心理指導。根據多年來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心理變化的案例,一般實習前半月對學生而言是新鮮期,到一個月時為煩躁期,學生這時最容易因小問題離開實習崗位。針對這一現象,由實習指導委員會成員在學生實習一個月時,到各實習點看望學生,與學生及企業相關人員進行交流溝通,使學生順利度過煩躁期。當堅持實習兩個月后,學生的心理后就能過渡到適應期乃至熟悉期,三個月時就能發展到發揮特長期。這樣的輔導可以提高頂崗實習學生一年后在實習單位的就業率,這一點在經過近兩年的實踐后已取得顯著效果。
三、探索后的成效
以在實習地就業工作時間6~12個月、12~18個月、18~24個月為標準,有針對性地選取雙匯集團、今麥郎(嘉興)分公司、五豐集團(杭州)分公司、眾品集團(許昌)分公司的近四年的學生就業情況進行分析:2005年各專業實習總人數162人、實習點就業總人數53人,就業率32.7%;2006年各專業實習總人數142人、實習點就業人數95人,就業率66.9%;2007年各專業實習人數243、實習點就業人數166人,就業率68.3%;2008年各專業實習人數221人、實習點就業人數182人,就業率82.4%。以上數據可以說明:2005年食品工程系實習指導思想是以生產實習為主;2006年在改革調整中,對學生實習前作了少部分針對性實訓、就業指導;2007年加強了部分針對性實訓,對實習地點提前考察,實習地有實習指導老師帶隊,同時實習指導老師在實習地停留7~15天;2008年全面改革、以實習向就業崗位轉化為指導思想,對教學及實習進行了全面的有針對性的調整。同時,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能力發揮也逐步取得顯著成績。以今麥郎(嘉興)分公司為例:2007年至今在今麥郎(嘉興)分公司工作的畢業生人數達31人,其中已有1人晉升為品管科長、8人晉升為生產班組長、2人晉升為維修組長。另外,通過該分公司對我校學生的口碑相傳,使其他分公司也對我們的學生表現出了興趣。2009年,今麥郎(許昌)分公司主動聯系接收了食品機械專業學生5人、食品加工專業學生5人,今麥郎(正定)分公司接收了食品機械專業學生2人,同時今麥郎飲品(鄭州)分公司、今麥郎飲品(桐廬)分公司也要求和學校建立聯合實習基地。
參考文獻:
[1]劉水國.校企攜手強化頂崗實習管理[J].中國高等教育,2009,(12).
[2]李友華,邱運亮.頂崗實習就崗就業辦學模式的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5,(7).
責編: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