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校辦學自主權的進一步增強,高校的危機公關工作必將更加復雜而艱巨。對這一理論的研究和應用將有助于提升我國高校應對突發事件的意識和能力,增強高校管理的科學性、系統性,推進公關、危機管理等學科在實踐中的運用,維護我國高等學校、高等教育的形象和聲譽,高校也可以從危機事件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從而不斷發展壯大。
關鍵詞:高校;危機公關;現狀;對策
一、加強高校危機公關的意義
1.高校危機公關是學校自身發展的需要
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與社會生活日益融合,社會各界對高校的要求不斷提高,生存與發展成了高校必須直接面對的問題。與其他組織一樣,高校也面臨著許多需要處理的關系,存在著許多矛盾和問題。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高校獲得了更多自由發展的機會,這為高校開展公關活動提供了可能。
2.高校危機公關是塑造學校良好形象的需要
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就必須搞好學校自身形象設計,尤其要在危機事件處理中塑造形象,以獲得社會公眾的認可和支持,從而提高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高校良好的形象能夠起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激勵斗志的作用,并賦予師生員工堅定的信念,使師生員工把自己的命運與學校的前途聯系起來,產生強烈的努力工作和學習的驅動力。高校良好的形象還可以贏得社會公眾的關注,獲得政府部門、社會公眾的充分信任,加強企業、社會各界對學校的支持,從而使學校獲得更多的推動自己發展的資源,提升學校的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二、高校危機公關的現狀
1.高校危機公關的意識依然淡薄
目前,高校危機公關的意識依然淡薄,危機公關的經驗和能力普遍欠缺。近年來,針對高校連續發生的一些重大安全事故和治安案件,教育主管部門從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和加強教育等方面對高校應對危機提出了明確要求。在政府的主導和推動下,校園危機管理開始受到部分高校領導的重視,但總體看來,校園危機應對多數還停留在補救階段,廣大師生的危機管理意識仍然很淡薄,很多大學生還缺乏應對危機的基本知識。
2.高校危機公關缺乏完備的組織機構
目前,我國高校在危機管理組織機構方面的建設基本停留在臨時組建危機管理領導小組這一階段,學校和相關管理部門普遍缺乏專門的、常設的機構來從事危機事件的管理工作,更多的是針對某一事件臨時抽調人員組成非常設機構,抽調的人員一般以學校的黨政管理人員為主,具有很大的臨時性和不確定性,不利于危機事件的有效處理。同時,這些臨時抽調的從事危機管理工作的人員大多不具有專業背景,沒有受過正規的、系統的危機管理培訓,處理危機的方法大多以行政領導者的經驗管理為主,領導者個人的閱歷、經驗和膽識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危機管理的成效。
3.高校危機預警和心理干預不到位
建立危機預警系統是開展危機管理的重要環節,它對于避免危機的發生、降低危機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一些發達國家,危機管理早已成為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我國,傳統觀念仍然認為危機主要潛伏并發生于企業及公共領域,因此有些高校師生甚至部分領導對建立預警系統不當回事,甚至產生排斥心理。另外,對學生的心理危機的干預和預防也存在缺失,工作力度不夠。對有關高校危機事件的統計結果表明,學生心理問題的比例占到60%,而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數量普遍偏少,咨詢工作者專業化程度較低,有些學校的心理咨詢老師甚至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開展心理預防的形式較為單一、條件較為有限。
三、高校危機公關的對策
1.高校危機的預防
危機出現后考驗的是高校的危機預防系統。危機公關對時效性和技巧性要求很高,所以危機公關大部分工作應該做在危機到來之前。
一是開展危機意識教育和培訓,將危機意識教育放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來加強危機意識教育,引導學生關注危機,提高廣大師生應對危機的意識,將大多數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
二是建立健全危機預警系統,設立由相關部門組成的危機管理常設機構,尤其關注那些優秀生、貧困生、單親家庭學生、心理比較孤僻的學生、受過紀律處分的學生。
三是重視和發揮各方面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作用,加強與家長、社區、政府各職能部門的溝通與聯系,認真分析各個管理部門的運行狀態,找出薄弱環節并及時整改。
2.高校危機的應對
危機事件發生后, 高校要根據上報的渠道規定主動與上級主管部門保持密切聯系,以求得到指導和幫助,實事求是地匯報情況,不隱瞞、不歪曲事實真相,隨時匯報事態發展和準備采取的措施,事件處理后還要詳細報告事件經過、處理措施、解決辦法和防范方案。匯報材料要從學校授權的部門統一上報,切忌多頭上報和越級上報,以免給學校的工作帶來干擾。主管部門應完善危機應對資源的儲備,編制資源目錄,以便有效地調動資源。
一要及時深入調查,了解基本事實。危機事件發生后,高校應迅速啟動危機處理預案,有關人員立即深入現場和公眾之中,及時了解事實真相,查清危機發生的真正原因,做到有的放矢。
二要公眾至上,安撫受眾,緩和對抗。危機事件發生后,高校應首先安撫受害公眾,誠心誠意地取得他們的諒解,切忌為自己辯護或推卸責任。只有取得了受害公眾的充分諒解,才能為危機的化解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要積極合作,主導輿論,加速化解。不管責任在誰,高校都應通過建立“第一發言人制度”,主動與新聞界溝通,“捂”或“躲”不僅于事無補,反而會使情況惡化,導致小道消息散布,流言四起。因此,高校要積極為媒體提供真實的資料,以保證信息傳播的真實性、客觀性。
四要充分運用權威和法律處理、調控危機。多數情況下,權威意見對公關危機的處理不僅十分有效,而且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處理公關危機的權威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權威機構,如政府部門、專業機構、消費者協會等;另一類是權威人士,如公關專家、行業專家等。法律調控手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依據事實和有關法律條款來解決;二是遵循法律程序來處理,以達到維持處理危機事件的正常程序,維護學校和公眾的合法權益。
五要有效行動,維護形象,轉危為機。組織的聲譽是組織的生命,而組織公關危機的發生必然對組織的聲譽帶來影響,有時甚至是致命的影響,因此維護聲譽是危機處理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鑒于此,高校不但要積極進行信息的有效傳播,而且要從維護高校聲譽的角度采取實際行動,有效處理危機事件,直至其順利解決。
3.高校危機過后的善后
危機過后的善后是高校危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中一些環節也是最容易被高校忽略的。危機事態被完全控制后,也可能出現一種高度的失衡狀態,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應繼續加強,做好善后工作;繼續宣傳正面的信息,營造宣傳聲勢;舉辦有影響力的公關活動,關注師生的群體心理和行為,及時進行教育和調整。危機事件總是給學校帶來一定的有形和無形的損害或危害,而危機恢復正是扮演著善后角色。職責履行得好,不僅可以把危機可能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還可以為學校的新一輪發展提供契機。
參考文獻:
[1]陳杰.高校公關危機管理策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
[2]董丁戈,田麗艷.高校大學生群體行為的危機公關[J].現代教育科學,2006,(4).
[3]羅江,葉佩華.論強化公關形象對構建和諧高校的意義[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
[4]崔卓蘭,宋慧宇.淺議高校公共突發事件行政協調機制[J].云南大學學報,2008,(9).
[5]夏學文.高校危機管理中的溝通[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7).
[6]黃河,陳先剛.試論高校的危機公關與管理[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0).責編: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