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師德是教師在教學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是教師必須遵守的職業規范和行為準則。在新時期,高校應加強師德建設,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
關鍵詞:高校教師;師德教育;教師素質
教師是社會發展的紐帶和橋梁,是科學文化的傳播者、開拓者和研究者,擔負著傳遞人類文明的重要職能。師德是教師在教學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是教師必須遵守的職業規范和行為準則。從本質上看,教師素質應包括良好的師德、全面的師理和高超的師能,由此可見師德建設的重要性。
一、高校師德建設的內涵
師德既具有歷史傳承性,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多年來,師德教育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有些內容始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使得高校師德建設也必須隨時代發展而創新。高校在對傳統師德建設繼承的基礎上,必須將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合作精神、民主平等精神等現代理念融入其中。只有充分認識到高校師德建設的時代特征,才能更深刻地把握師德建設的時代內涵。在師德建設過程中,很多高校都用凝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師德建設的要求,用更具操作性的語言對師德內涵進行闡釋,這既體現了學校對師德建設的重視,也便于教師理解新時期的師德內涵,使教師對師德規范有深刻的認識。
二、高校師德建設中出現問題的原因
當前,高校在師德建設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究其原因,有外界因素的影響,也有教師自身因素的影響。
(一)外界因素的影響
1.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極大地增強了,人民生活改善了。但是,過快的經濟發展速度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比如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人們的價值觀多元化等。這些勢必會影響教師的思想和行為,進而出現一些教師“無心教學,一心向錢”的不良現象。
2.現行教育體制的影響。現行教育體制仍然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從而導致教師只重智育不重德育,只重教書不重育人。
3.評估機制的缺失。高校在師德建設中還沒有建立起科學的師德評估機制,存在著“治標不治本”的問題。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評估機制,學校在用人機制上沒有打破舊的條條框框,未能使教師合理流動、優化組合,影響了師德建設的效果。
(二)教師自身因素的影響
1.繼續學習不夠。現在,很多教師缺乏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主動性。師德建設的核心內容就是敬業精神的培養。教師的敬業精神不僅體現在教學上,還體現在學習上。毋庸諱言,一些教師在處理教學工作與自身業務素質提高的關系時往往只注重“教”而忽視“學”,有的教師很少看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之外的相關書籍。這是因為一些教師認為只要完成教學任務就可以了,沒有樹立終身受教育的思想觀念,缺乏對教育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缺乏進取精神和創新意識。
2.受舊的教育觀念的影響。著名教育家贊科夫說:“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要熱愛學生。”但在一些教師身上已經找不到這種品質。由于受幾千年來傳統封建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忽略了自己的工作對象是有思想、有自尊、有情感的人,這很容易使正處在思維活躍、身心發展較快、追求獨立的學生受到傷害。有人說,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所以,教師應該多一些民主作風,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多進行換位思考,多替學生著想,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思想。要想成為良師,教師首先應該做學生的益友。
3.教師的心理問題。目前,教師的心理問題主要源于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工作壓力大。在大多數學校,學生的成績都直接關系著教師的業績考核,因此繁重的教學任務令很多教師長期處于焦慮狀態。二是學生越來越有個性,增加了教育難度。三是家庭負擔繁重。由于工作繁忙,一些教師的家庭內部出現了矛盾。四是人際關系不和諧。現在,教師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因此緊張的人際關系就會使一些教師無法全身心投入教學中。教師的心理問題也是影響師德建設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新時期高校師德建設途徑
(一)建立科學的師德評價制度
師德評價是師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手段。高校應該通過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來評價和把握教師的師德狀況,并把這種價值判斷反饋給教師,促進教師師德的不斷完善。高校可以制定《教師師德規范及考評辦法》,從制度上規范教師行為,使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職業有要求,行為有準則”。同時,把師德建設與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并結合教師的職稱評聘、職務晉升、評優表先等,使之逐步制度化,形成自律與他律相結合、標本兼治的工作機制。通過考評,教師可以認識到師德的重要性,從而使自己在任何時候都注意體現完美的師德。
(二)建立師德教育制度
師德教育是師德建設的基本形式,也是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高校應定期組織教師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學習。首先是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特別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教育觀,增強使命感、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其次是加強師德規范教育,努力把師德規范要求落實到崗位工作中,使之成為教師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增強教師的道德自律意識。最后是要求教師注重自我學習、自我修煉、自我約束;學習教育理論,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奉獻精神,更新教育觀念,遵循教育規律;學習專業知識,優化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學習教育法規,增強法律意識,依法執教。
(三)建立師德激勵制度
高校要表彰先進,充分發揮榜樣在師德建設中的示范作用。教育教學一線涌現出的一大批優秀教師的高尚思想道德和精湛教學技藝生動地體現了新時期師德的內涵,他們的先進事跡確立了當代的教師榜樣,直觀地啟發、教育和感染其他教師。所以高校要大力宣傳師德先進教師,通過表彰先進讓教師感到師德先進是無上光榮的,以典型的說服力、感召力和號召力推進學校的師德建設。
(四)建立師德監督機制
高校可以通過學生、家長、媒體加強對教師師德的監督,形成良好的師德建設環境。可以成立師德建設工作組,全面負責師德的調查研究和檢查評估,定期向學生了解教師的師德狀況,及時發現教師存在的問題,同時深入教學科研第一線,了解教師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狀況,將師德建設同解決教師的實際困難結合起來。高校還可以建立師德監督網站,鼓勵學生對教師師德進行評價,督促教師提高道德修養。
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方面,所以高校要充分認識師德建設的意義,把師德建設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促使教師提高認識,堅定師德信念,培養良好的師德素養。
參考文獻:
[1]周濟.大力加強師德建設,努力造就讓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N].中國教育報,2004-09-12.
[2]張忠海.關于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與建設的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4,(7).
[3]郁靜.論新時期高校師德建設[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5).
[4]席雪松,王靈戰.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理論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責編: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