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環境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關系到首都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滿足“四個服務”的需要,必須滿足人民群眾對環境建設的需求。
首都環境建設的途徑:一是加強統籌規劃,二是大力攻堅克難,三是要創新體制機制,四是要依靠科技創新。
首都環境建設的任務:一是著力改善市容環境,二是著力營造生態環境,三是著力建設設施環境,四是著力維護秩序環境。
中共北京市委十屆七中全會提出了建設世界城市的發展戰略,這是新時期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今后,北京進入全面建設世界城市的新階段,城市建設與管理的任務更加繁重,標準和要求更高更嚴。首都環境建設委員會成立后,其辦公室設在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簡稱市市政市容委),環境建設成為市市政市容委承擔的一項重要職能。為適應北京建設世界城市戰略目標的需要,有必要明確新形勢下首都環境建設的意義、途徑和任務。
一、世界城市視野下首都環境建設的戰略意義
黨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戰略部署,明確提出要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把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作為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北京在成功舉辦奧運會和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后,市委、市政府從當前首都工作所處的新階段、面臨的新形勢出發,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將“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建設作為新階段推動首都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新思路,并提出了建設世界城市的宏偉目標。
長期以來,北京市始終把環境建設作為推動首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來抓,特別是奧運籌辦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實踐“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理念,創新體制機制,整合各方資源,加大投入力度,舉全市之力堅持不懈地推進環境建設,首都環境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但是,面臨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在城市管理進入常態化的發展階段,北京在環境建設的理念和水平上,與建設世界城市的目標還存在較大差距,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在做好“四個服務”(為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服務,為日益擴大的國際交往服務,為國家教育、科技、文化和衛生事業的發展服務,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環境建設的需求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比如,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經濟發展方式亟待加快轉變;自主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城市空間發展不均衡,城鄉與區域統籌發展任務仍然艱巨;與其他國際大都市相比,城市承載力較弱;城鄉結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等地區的環境問題比較突出;垃圾、污水處理等市政設施建設相對滯后。這些問題有的是發展中的問題,需要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城市建設步伐來逐步解決;有的是工作上的問題,需要加強統籌協調,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嚴格管理加以解決。
環境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關系到首都的可持續發展。首都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北京城市管理無小事,環境建設要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需要,要順應政府體制改革發展方向,更要符合城市管理特殊要求。站在新的起點上,堅持統籌規劃,依托科技創新,強化綜合服務,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是擺在城市環境建設者面前的重要任務。轉變發展方式是改善首都環境的根本舉措,環境建設要堅持標本兼治,在加強“治標”的同時,在“治本”上下更大的功夫;要大力倡導和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依托新技術、新手段,推進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的發展;要積極引導綠色生活和綠色消費,從根本上減輕環境建設的壓力。
二、立足統籌規劃,創造性地推進首都環境建設
成功舉辦奧運會和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后,首都環境建設站在了新的起點上,要實現環境建設的新跨越,必須有新思路,在體制機制上有新突破,在攻堅克難上有新辦法,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北京特點的環境建設之路。
一是要加強統籌規劃。環境建設是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納入首都現代化建設的全局中統籌謀劃,加緊研究制定環境建設各相關規劃,并做好規劃銜接。加強建設統籌,處理好項目建設與環境建設的關系,科學合理安排建設時序和進度,加強驗收監管,確保同步完成。管理是環境建設的基礎,好的環境不僅要規劃建設好,更要管理好、維護好,否則辛辛苦苦整治出的環境,很難保持長久。一個地區建設好后,要把管理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落實責任,完善政策,健全標準,加強監督檢查,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堅持建管并重,堅決克服重建輕管的傾向。
二是要大力攻堅克難。經過多年的努力,易治理、見效快的環境建設任務已基本完成。現在面臨的都是治理難度大、容易出現反復的“硬骨頭”。但是,要使首都環境建設上一個新臺階,必須要有啃“硬骨頭”精神,在全面推進的基礎上,切實在難點問題上取得突破。當前要重點抓好城鄉結合部建設,加快城市環境薄弱地區整治,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治理痼疾頑癥等幾個方面。像小廣告、黑摩的、無照游商等問題,是城市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抓的緊就會好些,抓得不緊就容易出現反彈。要認真研究解決的有效辦法,決不能讓痼疾頑癥影響首都形象。
三是要創新體制機制。我們在2008年奧運會和國慶60周年環境保障工作中,積累了很好的經驗,這是首都環境建設的寶貴財富,要加以鞏固和發展。首先,要在管理模式上不斷創新,繼續推廣各城區網格化管理和城市綜合管理改革的典型經驗,允許因地制宜、大膽探索創新,提升城市信息化、精細化管理水平,變突擊型、運動型為日常型、長期型管理。其次要創新建設方式,在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重視和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到環境建設之中。第三,要創新協調機制,主動加強與中央單位和駐京部隊溝通聯系,強化“縱到底、橫到邊”的指揮體系,集中力量解決環境建設中的難點問題。
四是要依靠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環境建設的后勁和力量所在。隨著首都環境建設的不斷深入,大氣污染防治、垃圾處理、水資源保護等都面臨著一些解決瓶頸,傳統的方法和手段有限,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才能實現有效破解。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充分發揮首都科技優勢,組織科研力量,緊緊圍繞首都環境建設領域的重大技術難題,進行科技攻關,力爭早日實現突破。積極開展國內外技術合作與交流,引進和吸收利用先進技術,支持有利于節能、環保、低碳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設備,切實提高首都環境建設的科技含量,為環境建設科技創新創造良好的環境,提高環境建設的效率和水平。
三、落實規劃綱要,完成環境建設各項任務
首都環境建設要著眼于世界城市的水準,著眼于國家的戰略發展,著眼于首都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根據《首都環境建設規劃綱要(2009—2012年)》,環境建設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已經明確,今后一段時期,首都環境建設要著重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著力改善市容環境。要在奧運環境建設的基礎上,繼續深化城市環境建設,全面配合推進城鄉結合部50個重點村的城市化工程,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繼續推進老舊小區、街巷胡同、新建軌道交通沿線、旅游景區周邊等環境薄弱地區的環境建設。圍繞重點發展城南地區的戰略部署,配合做好環境建設規劃和實施。著力推進新建、改建道路沿線的戶外廣告設置規劃,優化完善城市照明體系,擴大道路清掃保潔面積,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質量,持續改善居民的生活、居住和出行環境,提高市容環境水平。
二是著力營造生態環境。堅持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全面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繼續做好垃圾處理工作,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進展,完善分類收運體系,加強非正規垃圾場治理,推進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加大空氣污染防治力度,加強企業和單位污染物排放管理,實行城八區(現已合并為城六區)大型燃煤鍋爐“煤改氣”工程。開展河道水環境綜合整治,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改善村容村貌,開展生態鄉鎮、村莊建設示范工作,為建設宜居城市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三是著力建設設施環境。在保障城市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上,加快市政公共設施建設,提高設施環境水平。加強公共設備設施安全維護,清理改造影響環境面貌的各類道路公共服務設施。實施架空線入地,排查地下管線、井蓋等設施安全隱患。推進供熱改革,推行新建建筑熱計量收費,將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納入老舊小區環境建設范疇。加強人流密集地區的環境治理,完善已有的城市應急避難場所設施。抓好停車設施建設,完善城市自行車和步行系統,改善導向標識系統,加快無障礙設施的改造和建設,方便綠色出行。
四是著力維護秩序環境。不斷創新執法手段,整合管理力量,加強綜合執法與專業執法的協調。結合“城鄉結合部地區50個流動人口聚集村、50個治安重點地區、50個高發案件地區的整治”開展相關環境建設,大力開展對違法建設、小廣告、機動車非法運營等環境秩序問題的集中治理。改善城市公園、歷史名園、風景名勝區周邊環境,優化旅游環境秩序。圍繞市場經營秩序,開展食品安全、假冒偽劣商品、超薄塑料袋等問題專項治理,疏導治理無照經營。落實社會單位的環境責任,完善志愿服務體系,形成城市環境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首都環境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要確保工作目標和各項任務真正得到貫徹落實,高標準、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圍繞實現首都環境整潔優美、和諧有序、服務完善、運行高效的目標,為建設世界城市提供堅實的環境基礎。
(責任編輯:文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