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生命教育逐步成為教育新熱點,在我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為能有效實現生命教育培養“全人”的教育目標,開發與之相符的隱性課程是不可或缺的。隱性課程的開發有利于生命教育更全面、持久的展開;有利于生命教育在情感,意志和行為等方面的影響。因此,可以從學科教學層面、課外活動層面、物質層面與行為層面開發,發揮隱性課程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生命教育;隱性課程開發;意義;途徑
生命教育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介紹到國內以來,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生命教育是全人教育,不僅教授學生有關生命的知識,掌握生存的技能,而且是“培養學生在個人理智、情感、意志與身體各方面的平衡發展及與自己、他人和環境建立互相尊重、能溝通和負責任的關系,最終達致成熟和快樂的人生為目標的訓練。”為能有效達到“知-情-意-行”相統一的教育目標,生命教育的隱性課程開發是不可或缺的。
一、生命教育中隱性課程開發的意義
隱性課程是相對于顯性課程的一個概念,它存在于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可以通過有計劃的組織,以滲透的方式使學生有意無意地接受教育經驗,從而對學生產生持久、深刻的影響。在生命教育中進行隱性課程開發的意義在于:
(一)有利于生命教育的全面,持久的展開
國內的生命教育雖在一些省市開展了相關的實踐,但尚未被納入我國國家課程計劃,因此只是融合在思想品德課,綜合實踐課或是校本課程中進行。而在開展的過程中又往往以“游擊”的形式點到為止,或以“虎頭蛇尾”的形式為國家課程讓道,最終陷入無法系統、長久實施的困境。
許多學校已經意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很多教師也已看到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急迫性,為能確保生命教育全方位的、穩定的實施,開發相應的隱性課程不失為一個良好的途徑。隱性課程具有廣泛性和長效性的特征,它以隱蔽的形式存在于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學生自踏入學校大門的第一天起,便在學校和老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開始了顯性課程的學習,同時也不知不覺地受到學校隱性課程的感染、熏陶、誘導與教育。”
(二)有利于生命教育在情感、意志和行為等方面的影響
生命教育不僅具有保護生命,保護環境的工具層面的影響,更具有生命全面統整的影響,即“實現生命教育培養身心和諧,知情意均衡發展的完整人的目標。”這是對學生在觀念和價值等方面的培養,需要日積月累的過程才能促成質的飛躍。隱性課程持久存在的特性恰能起到潛移默化,滲入學生心靈深處的要求;并且,以此為基礎的影響最為長久和深遠,因為學生一旦形成了的觀念和品質就不會輕易改變。所以,在生命教育中有意識地開發隱性課程,在不知不覺中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內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更有利于對學生的情感、意志和行為的養成,有利于生命教育目標的實現。
二、生命教育隱性課程的構成要素
隱性課程存在于學校教育的每個角落,凡是學生接觸到的現象、環境、活動和觀念都具有隱性課程的效應。而學校生命教育的開展則離不開校園環境的熏陶;相關知識的傳遞;情感活動的體驗及其行為的模仿和影響。具體來說,生命教育隱性課程的構成可以分為以下四個層面。
(一)學科教學層面
學科教學層面是指專門的生命教育之外,其它一切認知性學科,如語文、生物、地理、體育等課程中所包含的有關生命教育的因素及其與之相關的教學。因為知識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教育影響,如果學生能在專門的生命教育課程之外的教學中接受與生命教育有關的知識傳播,則將進一步加強認識生命,保護生命的認知體驗。
(二)課外活動層面
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認為,個體認知形式的發展和演變需要是通過操作(或活動)而實現的。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更積極地去思考、判斷,進而將經驗真正內化為自身所得。這樣的活動可以是在課堂中的,即教師通過情景的創設,讓學生參與體驗以達到教學目標。同時,活動也可以是課堂外的,諸如公益勞動,送“春風”獻愛心,成人禮儀式等等。這些活動除了有預期的目標之外,也蘊含著大量的生命教育元素。該層面的隱性課程,或明或暗的,對學生進行著生命教育的訓練和熏陶,并且也是培養學生生命教育的情感體驗,意志形成的關鍵。
(三)物質層面
物質層面,“主要是指學校建筑、校園規劃、班級設置等物質與環境的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產生正式課程之外的影響。”舉例來說,校門,教學樓,走廊,活動大廳等屬于學校建筑;而校園的草坪,花圃,雕塑,操場設施屬于校園規劃;班級的課桌椅擺放,墻報設計,衛生情況等則是班級設置的組成部分。這些靜態的建筑和風景可以理解為學校教育理念的物化表現,設計的風格和呈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校的精神和靈魂——教育觀和價值觀。因此,這些物質類要素是生命教育隱性課程的重要載體。
(四)行為層面
行為層面的主體是指包括校長在內的行政管理人員、教師和后勤人員等這些學生在學校環境中接觸到的所有教職員工。因為人有模仿和重復他人的趨向,在與學校的人事交流、交往過程中,學生都能從言行舉止中感受到他人的意志品質和人格氣質,這些對學生都會產生深刻影響。因而,挖掘生命教育在行為層面的隱性課程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
三、生命教育隱性課程開發的基本途徑
在生命教育中開發隱性課程,既要關注生命教育的特征,又要結合隱性課程的功能。依據隱性課程在生命教育中的構成要素,探尋開發的途徑,促使隱性課程更具規范性和有序性,以期生命教育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一)開發生命教育學科教學層面的隱性課程
除了在專門的生命教育課程中所教授的生命教育知識,在其它學科課程中也富含了生命教育的內容。在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贊美生命的文學作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生命。在生物課中,教師不僅可以從人體構造的角度來介紹“性”,也可以從生命教育的角度來對學生進行性教育。此外,地理教師在自然災害的教學中可以穿插如何在災難來臨時的自救知識;體育課中加入健康保健的教學等等。在學科教學中注入對生命教育的細水長流式的知識滲透,為生命教育奠定牢固的認知基礎。
(二)開發生命教育課外活動層面的隱性課程
生命教育遵循著“知-情-意-行”四個層次而展開。在認識了生命的價值,培養了尊重生命的情感之后,需要通過實踐的體驗來把內在的認知和情感外化為現實的行動,進而再于實踐中深化“知”和“情”。由此,我們更應積極開發隱含于課外活動中的生命教育資源。如,在公益勞動中培養學生不怕吃苦,樂于奉獻的意志品質;在救災獻愛心的慈善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生死教育的同時培養學生相互關愛的精神;在成人禮儀式中對學生進行生涯教育,幫助學生規劃人生,培養積極、正面的對待生命挑戰的態度。總之,針對不同的教育內容,不斷創新活動形式。盡量取材于日常生活,開展與學生息息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自己策劃、安排,自己思考、總結,探索生命。不單使學生能“學以致用”,更能“學以生活”。
(三)開發生命教育物質層面的隱性課程
校園物質環境本身就是一個無聲的教育場所,學校建筑的設計,校園的規劃和班級教室的布置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可以將生命教育的元素融入其中,使學生在學校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氣息。例如,在學校的走廊掛上有關生命起源,關愛生命,遠離有害物品的宣傳圖;在草坪、花圃邊插上寫有“請不要踩(采)我,我也會痛!”小木牌。為學生創設美好環境的同時也傳遞認識生命,保護生命的信息,為生命教育的開展提供隱性的空間影響。
(四)開發生命教育行為層面的隱性課程
在學校生活中,學生接觸到的教職工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他們的行為和意識,這就需要學校將生命教育的理念傳達至每一位教職員工。其中,以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交往最多。所以,教師具備豐富的有關生命教育的知識,能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知生命的渴求;教師關愛學生、樂于助人,能促使學生對尊重生命的情感培養;教師樂觀進取、充滿活力,也能影響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因此應對學校教師、行政管理人員、后勤人員進行生命教育培訓,使他們也成為隱性課程的載體。當學生處在充滿正面向上的人事環境中時,能加深對生命教育內涵的認識,也更能堅定他們的意志品質。
三、結語
總之,生命教育是一項“全人”的教育,需要系統的、獨立的課程教學,但也離不開隱性課程的輔助影響。我們應有意識地開發對學生有積極幫助的隱性課程,從而使生命教育的開展躍上新的臺階;使學生享受生命,幸福地生活。
參考文獻:
[1]周惠賢,楊國強.香港的生命教育:文化背景、教育改革與實踐方向[M].香港:香港宗教教育中心,2002.
[2]何玉海:課程改革中隱性課程的作用不容忽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2):34-36.
[3]馮建軍.生命教育實踐的困境與選擇[J].中國教育學刊,2010,(1):35-38.
[4]劉根平,黃松鶴.潛課程論[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陳曉琦(1981—),女, 浙江桐鄉人,重慶師范大學2009級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