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英法7年戰爭結束后至今,魁北克問題在加拿大錯綜復雜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平靜革命之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脫離聯邦運動已成為當前世界民族主義浪潮中令世人矚目的現象之一,成為加拿大聯邦政治中心的熱點。本文試從法裔加拿大民眾的角度來分析魁北克問題,認為法裔加拿大人民的現實利益對魁北克脫離聯邦運動走向具有重要影響。
[關鍵詞]加拿大;魁北克;脫離聯邦運動;獨立問題
魁北克是加拿大面積最大的省份,人口越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其中81.2%的人口講法語。七年戰爭(1756~1763年)英國戰勝法國,根據《巴黎和約》,法國將新法蘭西割讓給英國,從此埋下了英裔和法裔這兩個群體矛盾的種子。縱觀歷史,魁北克問題在加拿大錯綜復雜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平靜革命之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脫離聯邦運動已成為當前世界民族主義浪潮中令世人矚目的現象之一,成為加拿大聯邦政治中心的熱點。1995年10月30日,加拿大魁北克省就脫離加拿大,實行獨立問題舉行公民投票。省內反對獨立的聯邦主義派僅以1%的微弱優勢險勝。[1]魁北克問題由來已久,這與英國長期以來分而治之的傳統策略有關。在英國接管新法蘭西之初,作為防備北美十三州的手段,英國于1774年通過了《魁北克法案》,保留了法裔人的傳統,以此為條件爭取法裔人的支持。在這之后,雖然英國曾采取一些同化措施試圖同化法裔人,但是一直沒有成功。魁北克人在北美長期的生存中不但沒有與英裔人融合,相反在很大程度上他們的生活像是舊法蘭西的縮影,法裔民族主義情緒長期存在。魁北克人認為他們與英裔加拿大人并列為加拿大聯邦的奠基民族,但是卻得不到與英裔加拿大人人同等的地位。對于魁北克法裔人來說,他們是在北美大陸的英裔人的包圍中求生存,因此對群體內部要求保持法裔加拿大人的集體性,防止被英裔人同化,對外則要求在聯邦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各方面為法裔人爭取與英裔人同等的權益,同時要求聯邦承認法裔加拿大人的特殊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尤其是在魁北克平靜革命之后,法裔民族主義發生了一個大的轉變,“由以往所強調的加拿大所有法裔人的整體性逐漸轉向了以魁北克省為中心的魁北克民族主義。”[2]魁北克是占加拿大總人口80%的法裔人的居住地,也是法裔加拿大人在北美的故鄉,從民族情感上來說,魁北克相當于法裔加拿大人的“母國”。在以往的研究中,解釋加拿大魁北克問題多從歷史演變,民族感情,英裔人的同化威脅,以及法裔加拿大人對本民族的至高無上的忠誠等精神層面進行論述。如果魁北克獨立僅僅是出于一種心理上的訴求,一種民族主義的體現,那么1995年魁北克公民投票應該得到大多數法裔加拿大人的支持。但是1995年投票結果的統計表明,并不是所有在1992年《夏洛特敦協議》中投贊成票的法裔加拿大人都同意魁北克獨立,有相當一部分人投了反對票。[3]這可以看出魁北克分離運動和法裔加拿大人的民族主義雖然有很大聯系,但是也不是完全相同的一件事情。因為魁北克的民族主義經歷了一個由泛加拿大法裔民族主義到魁北克地區的法裔民族主義的演變過程。
對于魁北克以外的法裔加拿大人來說,魁北克的獨立未必是一件好事,相反可能會帶來很多麻煩。以毗鄰魁北克東部的新不倫瑞克省為例,該省是加拿大唯一的雙語省。法裔占34%以上。當地的法裔加拿大人很擔心新出生的魁北克國將他們同西部加拿大隔裂開。而且魁北克的獨立還意味著他們能從加拿大聯邦政府得到對社會福利項目的資助將下降40%。新不倫瑞克的法裔財政部長埃得蒙?布朗查(Edmond Blanchard)對記者說:“不斷有人含淚來找我。他們擔心分裂會失去養老金。[4]公決前的一個星期五,新不倫瑞克省居然有4800多人(不少操法語者)進軍蒙特利爾,集會要求該市居民投反對票,并高呼“不要拋棄魁北克以外100萬操法語居民!”
而對于魁北克內部法裔居民來說,魁北克獨立問題對于不同的群體來說有著不同的意義。根據加拿大學者所分析的數據來看,魁北克內部不同的選區,對于魁北克獨立的支持度差別很大,[3]而且很不穩定。魁北克公民投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們所在地區背景環境的影響。對于那些與英裔混居的法裔人來說,魁北克的獨立是有很大風險的。盡管他們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存在著與法裔人的競爭,也是最有可能被英裔人同化的一個群體。他們可能成為魁北克獨立運動最強力的支持者,但是他們已經習慣了生存在英裔法裔兩個世界間的壓力,而且在經濟利益上與英裔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魁北克獨立意味著它將脫離聯邦而成為一個獨立的法裔為主導的國家,而英裔人將成為這個社會中的少數群體。生活在混居地區的法裔人擔心,一旦魁北克獨立,那么他們所在的地區將會像魁北克脫離加拿大那樣脫離魁北克。而對于生活在法裔人聚集區的大多數法裔人來說,減少與英裔人的接觸,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并不明顯。
除了地區背景的影響,法裔加拿大人的職業,所處的社會階層,教育水平,年齡等因素對投票結果均有很大的影響。中產階級以上的法裔加拿大人往往對獨立持反對態度,因為魁北克從聯邦那里得到的資助要大于它所繳納的稅收,而且魁北克獨立者堅持推行強力的社會福利政策,魁北克獨立后,財政的差價可能需要提高個人所得稅來得到彌補。而且剛剛成立的國家在未來的幾十年內經濟會受到各方面的影響,需要一個適應期,而這個適應期顯然會影響這部分法裔人的生活質量與收入。
從職業群體的角度來看。魁北克獨立對于公務員來說有著兩種可能性,第一,魁北克將會建立更多的政府機構來保證獨立國家的運行,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職位提供給公務員階層;第二種可能是魁北克政府沒有足夠的錢來雇傭更多的政府職員,原有的聯邦職位會被撤銷,公務員的就業機會因此減少。并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魁北克的獨立會帶來哪一種后果。也就是說公務員階層的選票并沒有很明顯的傾向性。而農民階層的投票則有很明顯的傾向,魁北克的獨立會使魁北克農產品無法順利的進入加拿大其它地區的市場,而且沒有加拿大聯邦對市場的調控,農民的利益很容易受到損失,同樣他們對魁北克人黨的支持也一直處于一個很低的水平。
按照1995年投票調查情況來看,總體上公民的教育水平對投票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長期以來,受到過高等教育的教授學者,大學生往往是魁北克獨立運動的先鋒。特別是不考慮收入這個因素之后,受教育程度比較高的地區對魁北克的獨立和魁北克人黨表現出了較高的支持度。這可能與法裔加拿大人的學校教育體制有關,受教育時間長的人可能有更強烈的民族使命感。101法案在魁北克通過后,魁北克教育體系逐漸發展成了兩個部分,多數學校以法語授課,也有以英語授課的學校,后者雖然只占少數,但是出于對英裔群體權益的保護,依舊設立。這樣從教育體制上,法裔人與英裔人幾乎完全隔絕。教育機構是一個民族語言與文化的傳承載體,現代魁北克民族主義的興盛,不得不說和教育有很大的關系。有人說101法案關于教育的規定對法裔人反而是有害的,因為魁北克英裔人成為了唯一能夠自由選擇兩種不同教育體系的群體,反而更能適應社會的競爭。[5]
同時我們還應該關注青年人對魁北克獨立表現出的熱情,他們大多出生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魁北克平靜革命以后,平靜革命帶來的經濟發展使他們相信即使脫離了加拿大之后,魁北克依舊可以獨立快速的發展。在擺脫了宗教的束縛之后,年輕人們愿意做世俗社會的精英,例如到魁北克政府部門任職,通過這些手段去保護法裔人的語言與文化,而不是求助于天主教會。而魁北克的獨立可能會為他們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
當民族主義與地方利益結合在一起時,就很容易產生以分裂國家為目標的分離主義。從以上分析來看,分離運動和民族主義有關系,但是也不是完全相同的一件事情。民族感情確實對魁北克獨立問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個人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魁北克公民投票。黨派并不能真實的反映魁北克各階層民眾的態度。魁北克問題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同時它還受到種種現實因素的影響,不單純是一個民族主義的問題。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合適解決,有待商榷。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要解決魁北克問題,除了從歷史的角度出發,還應當考慮到魁北克現階段的社會結構,人民的利益訴求,社會的教育體系,法裔加拿大人的民族心態等各個方面。未來對于魁北克來說,是不可預測的,但是也充滿了機遇和挑戰。
參考文獻:
[1]楊令俠:“加拿大魁北克省分離運動的歷史淵源”,《歷史研究》,1997(02).
[2]王麗芝:“魁北克法裔民族主義的轉變”,《世界民族》1996(03).
[3] Context and Francophone Support for the Sovereignty of Quebec: An Ecological Analysis Author(s): David Lublin and D. Stephen Voss Source: Canad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 Revue canadienne de science politique,Vol.35,No.1(Mar., 2002), Published by: Canadi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and the Soci€閠€?qu€閎€閏oise de science politique Stable.
[4] Mark J.Kasoff“Trade Issue Drives Quebec Vote”,《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Oct.26,1995.
[5] McAndrew, Marie, and Rudi Janssens.. \"THE ROLE OF SCHOOLING IN THE MAINTENANCE AND TRANSFORMATION OF ETHNIC BOUNDARIES BETWEEN LINGUISTIC COMMUNITIES: CONTRASTING QUEBEC AND BELGIUM.\" Canadian Ethnic Studies 36.3 (2004): 61-83. America: History Life. EBSCO. [Library name], [City], [State abbreviation]. 19 June 2009.
作者簡介:馬冰潔(1988—),女,所在單位:南開大學歷史系,研究方向:世界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