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諧校園建設”是現代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校園環境建設,校園和諧的人際關系,管理的人性化,教育觀念的改進都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和諧校園環境;和諧人際關系;人性化管理;改進觀念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育人是艱巨而漫長的過程。它是關系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興衰的大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學校教育是這一系統工程的中堅工程。因此,搞好校園的環境建設、文化建設,提倡科學的管理,重視觀念的改變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這是構建和諧校園的根本要素。
一、 加強校園環境建設 構建和諧校園
環境影響人,環境也改變人。校園是學校師生工作、學習、生活和休息的場所,建設和諧校園,是關系著廣大師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質量,關系著學校的教育質量,關系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大事。
1、建設幽靜典雅的學習生活環境。
學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培養青少年的審美素養、陶冶青少年情操的場所。校園的結構布局——建筑物的形態顏色,花草樹木的種植修剪,教室的設計裝飾無不對青少年學生產生影響。干凈整潔、大方優雅本身就是一種和諧。一條道路的綠化,一個花壇的修葺,一塊草坪的鋪設……無不使學生在寧靜中受到美的熏陶,從而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2、注重文化建設樹立校園形象。
校園是青少年健康成長、成材的搖籃,是傳播文化和文明的地方,常常是學校所在地區的文化中心,其本身的文化建設應具有典范性、教學性和教育性。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具有高素質的人才,搞好校園的文化建設十分重要,這是和諧校園的標志性工程,是構建和諧校園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 改善人際關系 創造和諧氛圍
校園的和諧氛圍依然具有教育教學的功能。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師生之間的和諧氛圍會讓學生感受到溫馨與關愛,感受到民主與平等,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是學校的主體,“師生之間的關系決定著學校的面貌”(《走進新課程》122頁)。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師生關系融洽了,教師講授的知識才容易被學生接受。傳統的教育辦法是師長講授或訓斥,學生只有聆聽或接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批評者與被批評者界限分明,因而容易導致師生情緒對立,使部分學生產生一種心理逆反,不接受老師的教育幫助,甚至和老師唱對臺戲。他們的天才和創造性受到抑制甚至打壓,從而變得性格抑郁,有的甚至被扭曲,這是讓人深思的問題。其實,“所有的孩子生來都是天才”(瑞士:布克梅尼斯特·富勒)。他們只有在溫馨的、和諧的氛圍中、在民主平等與關愛中才能成長成為天才型人才。
2、創建和諧的同事關系。
校園里的同事關系是構成和諧校園重要因素。可是,在一些學校里,不同級的教師之間,同級的教師之間以及同學科的教師之間,或多或少存在互相輕視的現象,演繹著“文人相輕,自古亦然”的悲哀。這是一種不和諧的現象,同事間彼此不合作的態度,往往會產生負面效應。學校是育人的地方,教師的行為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會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的是從業者相互配合,齊心協力去完成。每個教師不僅要教好自己的學科,還要主動關心和積極配合其他教師的教學,只有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高質量地完成我們共同的事業。“教師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團結互助,這不僅有教學的意義,而且還具有教育的功能”(《走進新課程》129頁)。教師之間的和諧關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之一。
3、建立和諧的上下級關系。
在學校教職員工中,正確處理上下級之間的關系,也是和諧校園的重要內容。由于社會的分工不同,學校的教職員工雖有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之分,但彼此應該是平等的,相互團結協作的關系,應相互理解支持,要防止對立和對抗。作為領導者首先應該要關心教職工,切實從教職工的利益著想,從學校和諧發展的大局出發,做“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管人”的“平易近人型”領導。在工作的調度上科學、民主、果斷;在上下關系的協調上熱情、平和、坦誠;在矛盾的處理上寬宏、大度、公正;在利益的分配中公平、無私、合理。作為教職工首先應該服從安排,理解支持學校領導的工作。工作上忠于職守、任勞任怨;業務上銳意進取、精益求精; 觀念上以校為家、校興我榮;交流中真誠友好、樂于助人。只有上下級關系融洽,上下齊心,才能共同建設和諧校園。
三 、強化學校制度與管理突出人性化
學校的制度和管理在和諧校園的構建中十分重要,良好的制度和科學的管理同樣具有教育功能,一方面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另一方面對學生的素質的培養有積極的意義。
1、加強學校的制度建設。
學校制度建設是校園的軟環境建設。它應該是建設和諧校園有力保障。學校制度應該具備公平公正性、可操作性、合理性與人文性,既能激發廣大師生員工的學習工作熱情,又能獎勤罰懶,對師生員工的學習工作進行約束,從而保障教育教學的正常進行。當然,有了制度就必須嚴格執行,“杰出的策略必須加上杰出的執行才能奏效” ( H·格瑞斯特 美國企業家,`新華出版社出版汪中求著《細節決定成敗》)。只有杰出的、不折不扣的執行,學校的管理制度才不會成為一紙空文,才能保證教育教學活動有序進行,從而創造校園和諧氛圍。
2、制度和管理的人性化。
一般情況下,校園都是當地文化中心,具備較深的文化底蘊。教師受職業的影響,為人師表,文化素質和思想素質相對較高,對各種規章制度的理解和遵守堪為學生典范。因此,學校制度的建設應該充分考慮教師群體和學生年齡的實際情況,無論是行政管理制度還是學生管理制度,都應該具備民主性、科學性和合理性,尤其要體現人文性。
四 、改進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
教育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在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今天,無論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還是教育教學工作者,都在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適應社會的和諧發展。改進陳舊的教育方法,改變落后的管理體制,提高教師的工作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都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其實,改變陳舊的教育觀念尤為重要,它是促進教育發展,構建和諧校園的有機組成部分。
1、教學理念的改變。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學校教育教學應該和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協調發展。可是,我們的基礎教育曾一度把升學率作為考查衡量學校教學質量的標準,在升學率的壓力下,書本知識被推到了學校教學的首位。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對學校的辦學水平的衡量標準也應該作相應的調整。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早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學校的辦學理念要由培養少數“尖子生”轉向所有的教育對象,由重分數轉向重能力,最大限度地消除對學習較差的學生的不公平,從而減少不和諧因素,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
2、教學方式的改變。
隨著教育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這意味著自主學習的方式變得越來越現實,課堂教學不再是唯一的教學方式。因此,學校應千方百計拓寬教學渠道,不斷完善具有時代特征的教學設施,如圖書館、校園網絡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是構建和諧校園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
總之,育人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構建和諧校園只是這個系統工程中的又一個較為復雜系統工程之一。為了培養更多的社會主義的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和諧校園建設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應該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去實現的目標。
作者簡介:方杰(1964—)男,貴州遵義人,本科,職稱:中教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