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出口業務的操作過程所具有的可模擬性和可移植性,為教學中實現項目化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本文基于項目化教學方式,對進出口業務課程進行了設計,突出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特點。
[關鍵詞]項目化教學;進出口業務;設計方案
進出口業務課程是高職外貿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具有涉外活動特點的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課程,也是一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它有著方針政策與業務技術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但從目前的現狀看,國際貿易專業的傳統教學模式已難以培養出畢業后立馬能上崗工作的人才,仍需要通過較長的“師傅帶徒弟”式的過渡期才能勝任崗位要求。高職國貿專業旨在培養既有一定的國際貿易理論知識,又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進出口業務的操作過程所具有的可模擬性和可移植性,為教學中實現項目化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一、項目化教學的意義
項目化教學是以項目為載體,以工作任務為驅動,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就象小時候的手工課,每一次的手工勞動課都是以一個具體的項目(手工作品)為載體,以完成這項作品為任務驅動,將一些基本的科學原理與手工操作技能相結合,讓學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時掌握了知識和技能,更啟發了他們的思考和想象。通過項目化教學,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以理論講解為主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講”與學生的“練”有機結合。以任務為中心,通過對教學目標項目的分解、實踐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切實提高高職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操作能力。
二、進出口業務項目化教學的設計方案
1、課程培養目標
(1)能力目標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與行業企業合作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與設計,充分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以國際貿易崗位的職業資格為標準,培養學生完成進出口業務項目典型工作任務和完整工作過程所需要的方法能力與社會能力。
(2)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悉國際貿易慣例,系統掌握進出口業務的基本知識、基本環節、基本內容,掌握國際貨物銷售合同的主要條款和操作技巧,為從事進出口貿易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設計的基本思路
課程在設計上結合湖州地區紡織品出口比重大的特點,以紡織品出口中的典型代表——湖州正興進出口有限公司女式針織衫出口的案例為背景,將出口分為交易前的準備工作、交易磋商簽訂合同、出口合同履行三大項目,分模塊,以任務設置的方式明確能力要求,以知識鏈接的方式補充理論知識,使學生在仿真的學習環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出口業務的實際流程和各個環節的能力要求,提高實際操作技能。
3、設計框架
以出口業務中的三個模塊為例,設計如下:(見表一)
4、學習效果檢測與評價
建立與項目化教學相適應的考核方式,在每個項目的任務設置中,設計可考量化的評價指標。
三、實施項目化教學的幾點注意
1、教學目標以職業能力為本位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共同實施完成項目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教學活動,通過項目實施過程,學生掌握必備的專業技能,突出知識學習服務于職業能力建構。高職院校在進出口業務課程的教學設計中,要明確課程的定位。
2、教學內容以典型項目為載體
項目教學法的項目是根據行業企業生產和服務中的生產加工項目、培訓項目和服務流程為基礎開發的。整個教學過程以完成項目任務為主線,通過教學項目負載理論知識,體現職業崗位群的能力要求,有機融合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實踐技能,以項目為中心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
3、教學組織以學生為中心
項目化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已有的知識去解決未知的問題,這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因為它培養出來的學生本身就具有創新能力。而從教學的初衷來看,它是從完成現有的、已知的項目任務開始,到項目教學結束,使學生具有了完成現有學科項目任務的能力。所以,項目化教學是授之以魚,為學生成功就業打下了基礎。
4、教學過程以職業實踐為主線
項目教學法緊緊圍繞完成項目,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思路展開教學內容。進出口業務課程中項目的實施,讓學生可以在做中學、干中學和練中學,培養學生在復雜工作過程中分析問題、做出判斷并采取行動的綜合職業能力。因此,這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下到企業,熟悉進出口流程的操作,只有擁有了較強的實踐經驗才能設計出符合職業發展要求的項目。
參考文獻:
[1]論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項連武.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12).
[2]關于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的幾點看法.崔曉梅.教育管理.2009(10).
作者簡介:陳曄,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國際貿易與外國語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