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島旅游業是現代旅游業中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之一。海島旅游資源的開發,將在海洋經濟中形成一個新的海洋產業。本文結合獐子島旅游業發展現狀,對獐子島旅游業經進行了動力與劣勢制約因素分析,提出了休閑漁業旅游、完善基礎設施、加強旅游生態環境容量控制等方面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海島旅游;發展策略;獐子島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0461(2010)05-0076-03
聯合國《21世紀議程 》指出:“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統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也是一種有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 在人口膨脹、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海洋開發受到濱海城市的高度重視。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以其豐富的資源、廣闊的空間以及與環境緊密相關的調節作用,為世人注目[1]。海島旅游資源是海洋資源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海島旅游業已成為當代旅游業中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之一,并產生了眾多世界著名的海島旅游勝地。如西班牙的巴利阿里群島、美國的長島、印尼的巴厘島、法國科西嘉島、國內海南島等。
一、獐子島旅游業發展態勢
獐子島位于遼東半島南側、黃海北部、長山列島的最南端。處于遼南沿海與近海交匯處,海域水深平均35米,屬“深水島”類型。獐子島山海環抱、礁石林立、風景秀美、堪稱大連的“海中花園”,氣候屬溫帶亞熱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空氣清新、夏不酷熱、冬少嚴寒、光照充足等特點。
盡管獐子島旅游業在20世紀90年代末剛剛起步,但發展較為迅速。據統計,2000年~2007年,獐子島接待游客量由0.2萬人增長到2.3萬人,增長近10.5倍;旅游收入由70萬元增長到800萬元,增長約10.4倍(見圖1)。其中2006年旅游收入占全鎮GDP的1.03%,旅游業已成為獐子島的優勢產業,也是今后獐子島所要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對獐子島旅游收入和GDP數據做回歸分析,得到回歸方程lnY=-2.797+0.723×lnX (其中,Y為GDP,X為旅游業產值),也就是說獐子島的旅游業收入每增加1%,其GDP就相應增加0.7%。可見獐子島的旅游產業對其經濟的發展有巨大的拉動效應,帶動了獐子島的交通、餐飲、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隨著大連花園城市和國際城市的建設,旅游業日益成為大連市的支柱產業之一,同時,大連市城市總體規劃也將旅游業定位為未來大連市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作為“海上大連”建設的組成部分,獐子島在區域旅游發展格局中將扮]重要的角色,把旅游業做大做強。
圖1、2000年~2007年獐子島旅游發展變化曲線
二、獐子島旅游發展的資源豐富
1.漁業資源
獐子島境內海域廣闊,生態環境良好。處在著名的海洋島漁場之中,魚、蝦、貝、蟹、 藻類等漁業資源十分豐富,其中以盛產刺參、蝦夷扇貝、海螺、海膽、皺紋盤鮑而聞名全國,被稱為“鮑魚之鄉”,逐漸成為獐子島的知名品牌,給獐子島海洋經濟收入帶來了財富[2]。其次,獐子島擁有奇特多姿的島坨巖礁、清澈潔凈的沙灘、景象萬千的海積地貌。區內景點眾多又各具特色,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文景點。近年來,獐子島充分發揮了海島資源優勢,建成了大型金沙灘浴場、旅游度假村、海水淡化工程等都不同程度的滿足了游客來島觀光的需求,同時推出了休閑度假游、漁家風情游、品嘗海鮮游、海島垂釣游等特色項目,深受游客的喜愛。
2.信息資源
獐子島作為“中國電話第一島”,通訊信息設施基礎較為完善。目前獐子島正在著手準備建立完善的基礎通信網絡體系。這為海島發展休閑旅游業創造良好的辦公、商務基礎,實現休閑、商務兩不誤。同時,數字海島工程也為海洋資源監控、天氣、水溫以及臺風、大霧等警報信息提供了操作平臺。
3.島嶼資源
獐子島鎮旅游資源豐富,應充分利用旅游優勢資源,例如東北地區最大的人工沙灘浴場、中國電話第一島紀念碑等優勢項目,以獐子島為中心,以大耗子島、小耗子島、褡褳島為輔,集休閑度假、攀巖、海釣、海珍品標本展覽及銷售為一體的旅游休閑中心。此外,可以推出海水觀光游艇、游艇駕駛等海上游樂項目,滿足游客海上觀光旅游、體驗旅游,進一步帶動相關旅游產業的發展。
三、獐子島旅游發展的動力
1.充分利用遼寧“五點一線”的戰略
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老工業基地振興,從2005年起,遼寧省委、省政府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有重點、有步驟地在沿海地帶重點開發建設大連長興島、營口沿海產業基地、遼西錦州灣、丹東產業園和大連莊河花園口五個工業區、經濟先導區和產業基地,并建設貫穿黃渤海沿岸1,443公里的濱海公路,將“五點”連接成為“一線” [3]。
雖然“五點一線”是以五個工業園區為依托提出并實施,其實質是包括濱海旅游資源、三產服務業等全方位的沿海大開發。沿海發展戰略突破遼寧傳統的發展戰略,隨著遼寧沿海開發開放,獐子島會一改往日“養在大海人未識”的局面,憑借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海島環境逐步聞名全國、走向世界。
2.長海縣的島嶼開放
長海縣各島嶼作為國家軍事戰略要地一直沒有完全對外開放,嚴重制約了本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也限制了海島旅游的發展。隨著當今國際兩大主題“和平”與“發展”的持續性,國家決定對長海縣除了海洋島以外的區域開放。而獐子島的海島自然景觀、漁業資源、信息技術等方面在長山群島中屬于佼佼者,這為獐子島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四、獐子島旅游發展的制約因素
1.交通單一、淡水資源不足
對外交通的便捷與否是海島旅游發展首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目前獐子島有兩處對外港口碼頭,即羊角溝客貿港和東獐子漁港。獐子島對外交通完全依靠輪船,不僅費用高,而且耗費大量的時間,天氣不佳影響正常出行,這種現狀導致旅游的可通達性差,造成出游困難,島內路網布局混亂,沒有形成良好的交通體系。此外,淡水資源、陸域空間有限也極大限制獐子島旅游業的發展。獐子島的淡水資源極度匱乏,嚴重缺水,供水資源主要依賴于水井、屋頂接水、地窖儲水。2001年引進德國海水淡化技術,但成本昂貴15元/噸。同大陸相比,海島生態系統十分脆弱,尤其是土地缺乏、淡水資源短缺,其生態系統一旦破壞很難恢復。要加強陸海雙向污染的管理,實施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 做好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集中處理,強化廢棄物的資源化處理[4]。而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這些必要的資源正面臨著枯竭的壓力,這極大限制了獐子島旅游業的發展。
2.旅游服務實施不配
海島旅游的賣點在獨特的海洋資源和風情,但并不意味所有的游客都喜歡“自討苦吃”,沒有一個優質的服務平臺,就不會有大量的游客上島觀光旅游,尤其是高消費群體。目前,獐子島旅游業的開發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住宿、娛樂、餐飲、購物等設施均無法滿足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和游客數量的增加。日接待能力在100人以上的賓館只有一家,賓館中有熱水器淋浴、卡拉OK等設施的占少數。即便是現狀年游客量為2.3萬人的情況下,在旅游旺季賓館酒店接待能力尚不足,這與今后旅游業發展和接待能力的要求有相當大的差距。
五、獐子島旅游發展策略
1.發展休閑漁業旅游
美國、日本等國都積極發展休閑漁業旅游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休閑垂釣者人數占16歲以上人口的比例高達18%,消費總額達387億美元,創造120萬個就業機會,休閑漁業的總產值已超過傳統捕撈漁業,占到整個漁業產值的60%[5]。近年來,休閑漁業在我國沿海和海島地區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長海縣地處黃海北部海域的“海洋島漁場中”,素有“天然魚倉”之美譽,現已是中國釣魚協會指定的海釣基地。而第九屆大連長海國際釣魚節海釣比賽是在獐子島鎮大耗島舉行。大耗島礁石奇異、水凈沙潔,無論是從其所處的大環境還是自身的獨特自然優勢,非常適合開展休閑漁業旅游。發展獐子島休閑漁業旅游可對海島地區漁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好處。同時也要健全海釣基本配套設施建設,保護好重要休閑魚種資源量及其棲息地以及加大海釣的宣傳力度。
2.完善旅游服務設施
加強海上交通及島內基礎設施建設,以海上交通帶動海島開發,使各島之間交通方便、快捷。進一步完善旅游配套服務設施,提高酒店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確保酒店安全、舒適、衛生。加快完善餐飲、購物、娛樂設施等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全面提升接待能力。景區或旅游線途中合理配置餐飲點、廁所、休息點,形成配套服。加快旅游交通工具的生態化,大力發展以液化石油氣和電動汽車為主的旅游交通工具,島上要嚴格控制外來車輛的進入,加強海島旅游區環境保護。
3.加強旅游生態環境容量控制
環境容量的概念最早出現于1838年,是由比利時的數學生物學家P.E.弗胡斯特(P.E.Forest)提出的,隨后被應用于人口研究、環境保護、土地利用、移民等領域。旅游地的生態環境容量,是指接待旅游者或容納旅游活動的數量極限,超過這一極限則旅游活動將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海島開發必須進行嚴格的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容量測算,落實科學可行的固體廢棄物和污水處理方案,防止大規模建設和過度的旅游活動引起海島生態環境的惡化[6]。要強調游客容量的控制,在預測旅游資源容量和計算旅游生態環境容量的基礎上,設計并制定監控方法標準,避免超載現象。通過旅游空間分流,解決旅游地的飽和、超載以及旅游污染等問題[7]。
旅游資源容量計算公式:
C=■×R(1)
其中,C為旅游景區日容量(面積法);T為旅游景區游覽規模;T0旅游景區游覽空間標準;R為游客周傳率(每天開發時間 / 每個游客滯留時間)。
旅游地生態容量計算公式:
F=■(2)
其中,F為旅游地日生態環境容量;Si為旅游地單位面積對i種污染物的日自凈能力;Ti為各種污染物的自然凈化時間;Qi為每天人工處理掉的i種污染物數量;Pi為旅游者人均每天產生的污染物的數量。
4.實施人才興旅戰略,全面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素質
重視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應堅持院校培養與在崗培訓相結合的方針。加強行業隊伍建設,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提升行業服務水平,落實旅游從業人員崗位培訓制度,努力培養一批適合國際旅游市場需要的職業經理人[8]。依托地方旅游院校資源可嘗試“訂單式”培養模式,培養更多旅游專業人才,只有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才能為旅游者提供優質的服務。
5.加大宣傳促銷力度, 提高知名度
創新宣傳促銷思路,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充分利用報刊、廣播、網絡等手段在各大城市的醒目地段投放大型戶外廣告,可以借鑒東南亞各國從建筑式樣、裝飾壁畫,到電視和燈箱廣告、隨處可得的精美旅游小冊子,還有熱情洋溢的旅游咨詢人員等多渠道的促銷宣傳模式[9]。同時要深入開展旅游市場調研,針對不同客源市場需求,策劃各具特色的旅游線路產品,大力開展對外宣傳促銷,進一步擴大海島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結論
獐子島發展旅游業有獨特優勢 ,豐富的漁業資源、優質的自然景觀和信息技術是集中的亮點。大力開發生態型的海島休閑旅游產品及發展休閑度假旅游、休閑漁業游等特色旅游項目,以滿足旅游者度假休閑旅游的需求。同時要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以吸引大量的游客,促進島上的繁榮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實現旅游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的雙贏。
[參考文獻]
[1]陳宜瑜.近海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
[2]獐子島鎮總體規劃(規劃文本)[Z].2008:9.
[3]獐子島鎮總體規劃(規劃文本)[Z].2008:9.
[4]盧靜怡. 浙江玉環大鹿島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探索[J]. 沈陽師范大
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3(3):36-38.
[5]王躍偉.舟山市海島旅游發展戰略研究 [D].遼寧師范大學, 2006.
[6]鄭 慧.竹岔島發展海島旅游的SWOT分析[A].中國海洋學會2007
年學術年會[C](下冊)2007:449-453.
[7]張文萍.長島縣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D].青島大學, 2005.
[8]王樹欣,張耀光.國外海島旅游開發經驗對我國的啟示[J].海洋開
發與管理,2008 (11):103-108.
[9]許 儀,陳智麟.借鑒東南亞經驗實現廣東省海島旅游的可持續發
展[EB/OL].[2007-11- 20].http://www.beltourism.com/leam /manage/
2007/1120/20070349701015_4.shtml.
(責任編輯:張改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