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天津濱海新區被列入國家發展戰略,發展現代服務業在新區“十一五”規劃藍圖中的比重明顯增加,國際貿易、現代物流、旅游休閑、區域金融等行業也正呈現迅猛增長態勢。本文通過近10年來濱海新區數據來分析濱海新區服務業成長。
關鍵詞:濱海新區 服務業 成長
一、濱海新區第三產業數據分析
(一)第三產業總體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從1994-2005年12年間,天津濱海新區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遞增18.75%: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由2.0:67.9:30.1,調整為0.86:67.79:31.35,第三次產業上升了近0.25個百分點。在新區經濟保持較快發展態勢下。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已是當務之急。
(二)第三產業的結構變動分析
基于表3的統計數據得出:
由上表可以看出,第三產業內部,交通運輸倉儲郵電業及批發零售餐飲業呈快速發展的態勢,其增加值由1998年的40.83億元,到2001年增長為69.01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由1998年的1.3%上升到2001年的17.9%:批發零售餐飲業的同比增長幅度由1998年的33.7%到2001年下降為18.6%;金融及房地產業的發展相對遲緩。截至2000年,金融業的發展出現了負增長,其增長幅度與上年相比,下降了-13.1%,房地產業的發展2000年與1999年相比,增長了11.1%,提高了近8個百分點。商貿餐飲、交通郵電、倉儲等傳統行業比重偏高,而金融保險、信息與科技、旅游、中介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比重偏低。新興服務業發展比較分散,沒有形成集聚發展態勢。傳統的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大,新興第三產業特別是知識、人才密集型的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

綜上所述,天津濱海新區的服務業總體表現為穩步增長,占比不斷增加,吸納就業人數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加速,傳統服務業占主導地位,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各功能區第三產業發展各具特色;同時,也存在著第三產業比重偏低,明顯滯后于經濟發展水平,發展速度相對緩慢,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緩慢,結構層次較低,投資效益下滑,缺乏統一規劃的問題。
濱海新區多年來一直以發展制造業為主,第三產業規模小、比重低,不能適應區域服務功能的需要。濱海新區服務業在1997—2005年期間發展緩慢,與浦東新區相比,濱海新區的服務業未能與工業同步發展,也明顯落后于工業。濱海新區服務業發展滯后,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開發區作為濱海新區的主要經濟支柱,在工業快速增長的同時,服務業發展嚴重不足,拖了整個區域的“后腿”;本地區商貿、金融、信息等服務功能,長期依賴于中心市區:地區行政與條塊分割的存在,降低了經濟的主動關聯性。未能形成發展服務業的合力;此外,觀念的落后、城市規模較小以及專門人才的缺乏,也是影響和制約濱海新區服務業發展水平和拓展空間的重要因素。
二、發展天津濱海新區服務業的構想
(一)優化政策,大力扶持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制定有利于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在準入領域、稅費征繳、用水、電、氣和土地的價格等方面給予公平待遇,降低進入門檻,加大財政支持,規范行政管理行為。對需要重點發展的項目,給予政策傾斜,進行重點扶持。比如,建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專項引導資金,強化政府對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扶持,制定《現代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辦法》,規范資金管理使用行為,多采用貼息、擔保、獎勵、引導性補助等方式,放大資金使用效率。為解決高端服務人才相對匱乏問題,對重點領域的人才引進,吸引跨國公司總部、研發機構等高層管理人員以及現代服務業緊缺人才培訓等方面,都給予政策支持,以形成人才高地。對企業開展自主品牌建設、培育發展出口品牌等,也從多方面給予支持。在制定新區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時。用足用好用活中央和天津市所給的政策。借鑒其它地區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將發展工業的優惠政策也同樣應用于服務業。

(二)堅持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發展戰略
生產性服務業是指直接或間接為生產過程提供中間服務的服務性產業,它涉及信息收集、處理、交換的相互傳遞、管理等活動,其服務對象主要是商務組織和管理機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及科技進步密不可分,它不直接參與生產或者物質轉化,但又是任何生產環節中不可缺少的活動。目前。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為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在世界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顯著。濱海新區的工業基礎已經相對牢固,而其生產性服務業還處于起步階段,以生產性服務業為突破口來促進濱海新區服務業的加快發展。對于提升該區的工業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濱海新區要抓住服務業國際轉移的機遇
從全球發展趨勢看。服務業國際轉移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在全球服務業由發達國家向低收入國家轉移的大潮中,中國將成為服務業跨國公司產業轉移的熱點地區。濱海新區能否吸引更多的服務業跨國公司將決定該區服務業未來發展的趨勢。濱海新區在制造業的轉移中抓住了機遇,成為許多行業的制造業基地。在新一輪服務業的產業轉移中,將有更多的外國公司服務業向中國轉移,濱海新區也不能錯過機會。工業一直是濱海新區經濟的主體產業,而服務業發展比較薄弱。一方面。濱海新區主觀上一直把工業擺在首位,強調的是引進國外制造業公司;另一方面,國家對服務行業的限制開放,也制約了濱海新區對服務業對外開放的力度。濱海新區是在國際大市場中成長與發展起來的,無論是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的來源,還是產品及服務的去向都是國際化的。因此。濱海新區服務業的開放問題就成為影響其發展的關鍵。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濱海新區服務業國際化程度相對較低,服務貿易落后于貨物貿易,服務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比例較低。服務業國際化程度較低,已成為影響濱海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速度和質量的一大因素。因此,積極承接國際服務業轉移。加快服務業國際化進程,大力引進服務業的跨國公司是推進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提升區域服務功能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