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外商直接投資在我國日漸廣泛,但進入各地區的數量、規模有所不同,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度也不同。本文通過對河北和山東外商直接投資空間差異分布的比較研究,分析外商直接投資對區域經濟的不同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探討河北省引進外資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 經濟效應 區域差異
一、外商直接投資對地區進出口的影響
(一)進出口商品的總值方面
從我國的總體情況來看,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進出口貿易總值的差距呈現一種逐漸拉大的趨勢。從地區進出口占全國進出口的比重來看,東部地區集中了我國進出口總額的90%左右,而且這種趨勢并沒有減弱的跡象,兩大地區的相對差距逐年擴大,
根據資料分析,河北與山東在進出口貿易額上的差距十分顯著。總體來說,河北省的進出口貿易額還處于一個很低的水平,有待于提高。
(二)外商投資經濟進出口方面
從表2可見,河北省的外資經濟進出口和山東省相比相差懸殊,2005年山東的外商投資進出口總額是河北的20倍,出口額和進口額方面也有近20倍的差距;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河北省沒能有效地利用外資經濟的創匯所得。總的來說。河北省的外商投資經濟進出口額還很小,在全國總額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與河北省GDP占全國的比例相比相差懸殊,這種外資經濟進出口額過小的現狀勢必影響全省的進出口量,進而對經濟增長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三)外商投資經濟進出口相對量方面
從外資經濟進出口總額占地區進出口總額的比例來看,山東的外資進出口有一定幅度的增長,一直占地區進出口總額的50%以上,占據了地區進出口額的主導地位,有力地促進了該地區對外貿易的發展和貿易結構的改善。河北省外商投資經濟進出口總額占地區進出口總額的比例相對較小,對地區進出口增長的作用相對較弱。
從外商投資經濟進口和出口分別占地區進口總額和出口總額的比例來看(見表3),山東外資進口和出口的占比基本保持在50%以上。外資經濟對地區進出口額的影響是比較明顯的,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河北省的外資經濟進出口在地區進出口中的地位相對較低。可以看出,外資經濟進出口和一個地區的進出口總額是有一定關聯性的,外資經濟進出口的提高對地區進出口額的增加有很強的拉動作用。
二、外商直接投資對區域消費的影響
(一)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
影響居民消費的因素有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價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狀況、消費者偏好、家庭財產狀況、消費信貸狀況、消費者年齡構成等。其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是收入水平。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在各種經濟成分中,外資企業職工的工資總體水平高于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以及其他經濟成分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水平。

根據凱恩斯的理論,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會引起消費水平的提高。由于外商投資企業職工收入水平較高,消費水平相對也較高,同時還會對社會產生示范效應。外資企業參與中國市場競爭也會帶來社會職工平均收入水平上升,從而拉動全社會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山東、河北的情況來說。由于山東的外商直接投資數量較多,其對該地區居民消費水平的拉動作用必然大些(見表4)。山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明顯高于河北省的消費水平。此外,河北城鄉消費水平差距更為顯著。
(二)對消費結構的影響
居民收入的總體水平、商品和服務的供給狀況及價格等直接影響個人的消費結構。一般說來,社會居民的總體收入水平高,則社會消費結構會相應升級;供給競爭激烈,則有利于消費者選擇,使消費多樣化,而供給短缺嚴重,則會制約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結構多元化。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拉動社會消費結構改善和升級,外商投資的作用功不可沒。在外商投資的作用下,兩個省份的收入差距迅速拉大,消費結構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具體針對山東和河北兩省的情況來看,河北的消費性支出總額與山東相比一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近年來這種差距并沒有減少的趨勢。總的來看:兩省居民在食品與衣著上得支出增長比較緩慢;在醫療保健和交通通訊這兩個方面,兩省在絕對量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從增長速度上來看,河北仍不及山東;在娛樂、教育、文化服務方面,河北得絕對量大大落后于山東,但從近幾年得增長速度看,河北快一些。總的來說,河北和山東相比。消費結構仍有待于進一步升級。
三、對策建議
(一)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創新投入體系

建立多元投資新機制,增加技術創新資金投入。根據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斷增加科技創新投入,努力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貸款和資本市場為補充的多渠道科技投入體系。
(二)提高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
中心城市的經濟發展可以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中心城市是市場的依托基地,城市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市場經濟,從這一點來看,發揮中心城市的作用顯得更為重要。可以從優勢出發,并為吸引外資構建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以此來帶動河北經濟的發展。把握自身特定的區位比較優勢,針對不同的行業和項目,在吸引外資上,區位之間不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吸引力,其比較優勢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明確區位定位非常重要。
(三)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企業在自主創新中扮演先鋒和主體角色,這是整個國家自主創新體系中不可替代的關鍵環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形成完善的、社會化的中介服務網絡,重點扶持從事成果評估、科技咨詢、技術產權交易的科技中介機構,強化功能建設,不斷擴大中介服務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