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按照大產業帶動、大物流提升、大基地推進、大項目支撐、大服務保障的發展戰略,始終把農牧民增收作為三農工作的主題要求,統籌城鄉發展,整合優勢資源,強力推進和培育六大強勢產業,主打特色、綠色和名優品牌,取得顯著成效。具體表現為:企業數量明顯增加。經濟總量明顯增大,經濟效益明顯提高。規模企業發展迅速,馳名品牌不斷創立。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出口創匯逐年增加,推進農牧業產業化轉型升級,形成了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格局。呈現出產業延伸、產業升級的發展態勢。
一、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作用
(一)解決了農畜產品賣難的問題,實現了農畜產品增值、增效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加大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力度,引進了國內外較大的加工企業,使之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由于龍頭企業的帶動,產業鏈條明顯延長,解決了農畜產品賣難問題。2008年。全市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收購農產品資金達到90億元。龍頭企業發展迅速,加工能力大幅度提高,使巴彥淖爾市農牧業產業化綜合加工率達到65%。在加工能力對原料需求不斷擴張的拉動下,農畜產品原料價格不斷提高。2008年。花葵價格達到7.6元/公斤,同比增長35%:小麥達到2.45元/公斤,同比增長22%:番茄畝收益平均在2000元以上,同比增長43%;牛、羊肉價格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也有一定幅度的上漲。2008年農牧民純收入達到6603元,同比增長期24.1%。
(二)推動了農畜產品加工業成為主導產業
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不斷發展,推動了優勢特色產業的明顯進步,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2008年,農畜產品加工業增加值為6816億元,占工業增加值的32%,形成了一定規模和水平的加工體系。部分農畜產品加工的規模、水平在國內名列前茅。巴彥淖爾市已成為全國番茄制品生產的第二大基地,羊絨加工居國際領先地位,羊肉加工業居全國之首。特色產業已成為巴彥淖爾市的一大亮點。
(三)促進了農村牧區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
產業化經營運用工業理念謀劃農牧業,推動傳統農牧業向現代農牧業轉變,按照高起點、強帶動的原則,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將先進的經營理念、管理方式、生產技術等要素導入農業領域,提高了農業的整體素質。各地圍繞龍頭企業組織生產,種植龍頭企業所需的原料。使生產更有針對性,優質、高產、安全、專用品種在種植業中的比重達62%,而且優化了產業、產品結構,‘推進了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通過扶持大企業,帶動和建設了大基地,構建了大產業,形成了產業集聚和產業升級,培育壯大了主導產業,由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四)提高了農牧民組織化程度,增加了農牧民收入
巴彥淖爾市農牧民組織化程度低,參與各種專業合作組織的農牧戶不多,這種狀況,增加了農畜產品的交易成本,成為農牧民參與市場競爭的瓶頸。近幾年,由于巴彥淖爾市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蓬勃發展,帶動了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壯大。各地認真落實有關鼓勵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政策,構建服務平臺,推廣典型示范,為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2008年全市已組建脫水菜、絨毛、炒貨、糧油、蜜瓜、枸杞、奶牛及農畜產品流通等各類專業合作組織720個,擁有會員15萬人,為農村牧區剩余勞動力轉移到二、三產業提供了就業機會。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的建設構建了產業支撐體系。
(五)提升了農牧業整體水平和競爭力
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不斷推進,促進了農牧業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的發展,加快了農牧業科技進步,提高了農牧業整體水平和競爭力。一是龍頭企業成為組織標準化生產的重要載體。巴彥淖爾市的龍頭企業有些通過了國家或國際有關組織的質量、環保、安全衛生的管理體系認證,有的建立了自己的原料基地,組織和帶動農牧民按標準化進行生產。二是龍頭企業成為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者。通過自主開發和引進新工藝、新技術、新品種,提高了農牧業科技水平。三是龍頭企業成為品牌戰略的實施主體。龍頭企業努力創立市場潛力大、產品附加值高、具有特色的名牌產品,河套白酒、金川啤酒、維信羊絨、河套雪花粉等知名品牌享譽全國。
二、進一步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措施
(一)不斷調整優化農牧業結構
緊緊圍繞糧食、花油葵、醬用番茄、脫水菜、甜菜、肉類、牛奶、絨毛等產業,調整農村產業、產品結構,推進種植業由普通大路產品向優質高效方向轉變,推進大農業由種植業主導向畜牧業主導轉變,走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標準化生產之路。重點抓乳液基地建設、肉羊基地建設、番茄基地建設、糧油基地建設,逐步打造河套綠色農畜產品品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競爭優勢的農牧業產業體系。
(二)不斷提高產業化水平
繼續實施扶優扶強策略,著力培育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集群。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反租土地和設立風險資金,采取合同訂單、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等方式,與農戶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對農業生產的帶動作用。要支持農村經濟能人、基層涉農單位和龍頭企業帶頭領辦行業協會,重點培育發展經濟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緊密型、市場化、實體化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牧業的組織化和社會化程度。要加快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在完善產區農牧產品專業和綜合批發市場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大型綠色農畜產品物流園區,推動農牧產品市場提檔升級,滿足優質高效和綠色農業的發展需要,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三)不斷增加農牧業科技含量
突出抓好農作物優良品種、畜禽良種繁育、農牧業先進適用生產技術的研發、引進的推廣。大力推進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使農業園區成為轉化農業科技成果的載體,創新農業技術和機制的窗口,培訓農民的示范基地。積極鼓勵科研院所、農技人員通過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入股和技術轉讓等多種形式,從事技術推廣和服務工作。不斷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