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應從新生入校起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做。高職院校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要分析高職大學生就業能力為什么不足,更要革新就業指導理念,構建起生涯發展理念下的“高職大學生”就業導航系統,并按就業導航系統模塊的建設,全方位、多渠道地開展“高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全面培養與提高“高職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生涯發展理念;就業;導航系統;就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03—0095—02
“高職大學生”的學習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為就業做準備的。如今,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社會共識。大學生就業如同工廠銷售產品一樣,銷售產品需要在生產環節上嚴格把關,從而保證產品質量,保持產品的競爭力。同樣道理,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應該從新生入校起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做。因此,在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需要革新就業指導理念,構建起生涯發展理念下的“高職大學生”就業導航系統,全面培養與提高高職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一、大學生就業能力不足及其表現
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是指在校期間通過學習或實踐而獲得工作的能力。它包括從事某種職業所具有的勞動技能與知識特長,且能有效地展示與發揮自己特長的能力,保持工作以及晉升的能力。造成大學生就業困境的原因很多,但筆者認為其根本原因應是大學生就業能力不足。一方面,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另一方面,企業又找不到合適的人才。大學生能力水平與用人單位要求差距很大。
大學生就業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現:一是就業觀念滯后。大學生“等、靠、要”思想嚴重,往往是抱著昨天的就業觀念,站在今天,面對明天的就業局面;二是職業生涯規劃不合理。有很多同學在找工作的時候不知道要找什么樣的工作,或者根據什么來進行判斷和選擇。三是部分專業課程設置與市場脫節,不適應地方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四是求職的區域很集中。大城市的招聘現場常常是人滿為患,而邊遠地區的招聘會往往是門庭冷落;五是培養模式單一,忽視個性化人才的培養,往往是“大一統”的培養模式;六是就業心理準備不夠,對職位的期望值過高;七是應聘求職技巧欠缺,往往連一些基本待人接物、面試能力都不具備;八是缺乏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等等。
二、就業導航系統建立的可行性分析
根據詞義,導航可釋為利用航行標志、雷達、無線電裝置等引導飛行器、船舶、車輛以及個人(總稱作運載體)安全、準確地沿著選定的路線,準時到達目的地的過程。導航理論與技術始于航海,稱之為天文導航。近幾十年來,導航理論與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應用已擴展到工、農、林、漁、地理信息、地震預測、大地預測、氣象預報等各個行業,涉及到科學研究的眾多領域,滲透到了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導航理論與技術的基本要素包括:定位、目標、實現線路、時間測算等;這些要素與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要素一致。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功能是“我是誰”、我可以做什么”、“我想做什么”、“我該怎么做”,導航的基本功能是:我要去哪里?我現在在哪里?如何去?二者在功能上是相符的。從形象意義上描述人生職業發展的過程似海上航行的航船,也如飛行在天宇中的航天器,需要規劃與導航,否則將迷失方向,“如果不知道將要去向何方,結果通常是哪兒也去不了”。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因此,可以借鑒自然科學中的天文導航原理與可以呈現的技術效果,作為建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導航系統的模型依據。
三、就業導航系統模塊的建設
生涯發展理念下的“高職大學生”職業導航系統可以由以下六大模塊組成:
導航模塊1——大學生生涯規劃(圍繞生涯設計和生涯發展開設專門的課程和實踐)。幫助學生了解自我、了解職業,結合專業教育,找準個人定位是做好職業指導工作的首要環節。
導航模塊2——理論修養導航(圍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倫理規范的課程和實踐)。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新的就業理念。
導航模塊3——就業實踐訓練(圍繞素質拓展、就業能力的服務和培訓)。幫助學生在學好專業理論的同時,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各種公益活動,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
導航模塊4——創業教育(圍繞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創業知識、創業實踐等方面開設專門的課程和實踐)。目的是培養受教育者初步的創業意識、創業心理品質和創業能力,傳授初步的創業知識,使之在畢業時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一定的獨立生活、學習的意識和本領。
導航模塊5——求職指導(圍繞職業潛能、就業信息、就業法規、就業前準備、推銷自我、簽訂合同等方面開設專門的課程和實踐)。通過針對性地就業指導教育,幫助學生從認清就業形勢到熟悉就業政策,從提高心理素質到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從運用信息手段擇業到掌握求職就業技巧,從職業生涯設計到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等諸方面,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擇業技巧,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能力,使他們能夠順利地、滿懷信心地走上工作崗位。
導航模塊6——就業心理指導(圍繞心理輔導、職業解惑、就業心態等的咨詢服務)。如在大學生畢業前開展職業意向咨詢和測試。就業工作人員運用心理學的科研成果,通過心理測試的方法對畢業生進行性格特征與氣質、能力類型等測驗,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個性特點。
四、就業導航系統模塊具體實施方法
“高職大學生”的學制為三年。因此,在這三年的時間內根據學校教學計劃的總體布署,要對這六大模塊進行合理安排。現根據我院所開展的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實踐作一個指導性安排:
五、就業導航系統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從制度上加以保障。首先,將大學生就業、職業教育納入大學生培養的系統工程之中,使學生在進入大學校門起就明白學習與就業、職業的關系;其次,成立相關的職能部門負責此項系統的實施。學院設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負責與教務處及各系、部協調就業導航系統的實施舉措,制定教學大綱、授課計劃。
(二)建立一支穩定教學團隊。穩定的教學團隊是保證就業導航系統實施的關鍵。我們要真正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水平,就必須走專業化道路。因此,學院應建立一支由專家教授掛帥、專職教師、系部分管學生工作的干部和學生輔導員及社會成功人士等組成的導師團,組織開展調查研究和相關指導工作,并對所有任課教師進行授課培訓和日常指導工作。
(三)教學形式豐富多樣。在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基礎上,課堂教學可采用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多媒體和網絡教學、模擬實踐、專題研討、范例分析等教學類型。同時,還可開設選修課(如《大學生形象塑造與求職藝術》、《社交禮儀》、《心理學》)講座等,形成以必修課、選修課、講座、個別輔導等多種教學類型,豐富并創新教學內容。
(四)充分利用校內網絡資源,建立導航信息渠道。通過學校相關職能部門,以校園網(招生就業網)或指導手冊形式,定期向所有在校生發布相關指導性意見,以便保證主流信息的傳播。在導航管理平臺建設中,縱向上要建 校、系、班三級導航層次,層層推進;橫向上要根據導航內容的側重點,以專業、活動、思想、技能等為主要導航載體推進職業生涯設計目標的實現;全局上要按照試點、局部、整體的方式,以點帶面,分步驟執行。
六、結語
江澤民同志曾說過:“就業問題,可以說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就業問題解決得如何,是衡量一個政府、一個政黨的治國水平、執政水平的重要標志。”由于“高職大學生”就業導航系統的建設是對“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新探索,導航任務又充滿成長性、復雜性,整個執行過程呈現多樣性、波動性,加之我們的實踐經驗不足。因此,高職院校構建生涯發展理念下的“高職大學生”就業導航系統還有待于更多的就業指導工作者進一步從理論和實踐上加快探索和求證。
參考文獻:
[1]肖云,吳國舉.大學生就業困境分析與對策研究[J].擇業與就業,2008,(2).
[2]謝志遠.關于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5,(1).
[3]戴紹松.試論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導航系統的建設[J].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
[4]黃懿斌著.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成功求職的AIMA法則[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39.
(責任編輯/王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