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0后作家作品倍受當代大學生群體追捧,本文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從分析研究對大學生影響深遠的80后作家作品入手,通過當下大學生對80后作家作品的消費狀況、閱讀心理和閱讀效果的調查,探究當下80后作家作品對大學生情商養成方面的影響。
關鍵詞:80后作家作品;大學生;情商;社會輿情
中圖分類號:I04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03—0085—03
大學生是一個思想活躍、求知欲望極強的群體,大學階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它是面臨邁向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逐漸成型的重要時期,而情商教育與學生成才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彼得·薩洛維和新罕布什爾大學約翰·梅耶教授于1990年正式提出“情緒智力”(簡稱情商EmotionalQuotient,縮寫為EQ)這一術語,認為“情緒智力”是指個人掌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和情感并識別和利用這些信號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能力。美國作家丹尼爾·戈爾曼于1995年撰寫了《情感智商》一書,對情商理論作了更全面、系統而又通俗化的闡釋。按照丹尼爾·戈爾曼的解釋,情商包含五種能力:一是把握與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二是了解、疏導與駕馭別人情緒的能力;三是樂觀人生、自我激勵與自我管理的能力;四是面對逆境與挫折的承受能力;五是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以及通過情緒的自我調節不斷提高生存質量的能力。[1]
從情商理論包含的五個方面可以看出,情商側重于對自我和他人的情緒控制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丹尼爾·戈爾曼甚至指出:“真正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是情商能力而不是智商能力。”[2]
卡耐基工業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事業成功的85%取決于良好的人際關系。日本學者鈴木健二在對工作調動者的動機進行調查時發現,95%是因為人際關系問題而調往其他工作崗位,只有5%是因為薪水的問題。[3]由此可見,智商相同而情商不同的人,工作、生活成效會有巨大差異,而情商是影響人生事業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情商可以通過科學地教育、訓練、鍛煉得到明顯地提高,進而帶動人素質的全面提升。
時代的發展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紀的大學生,不但要具有扎實的知識理論基礎及理論創新能力,還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諧的人際關系、組織協調能力、合作精神和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這些都屬于情商素質的培養目標。影響大學生情商培養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文學藝術對大學生的影響非常深遠,尤其是在大學生中非常盛行的80后作家作品。
經過此次問卷調查,可以了解到大學生除日常消費外,資金主要用于購買文化類用品。男生樂于去運動場所和書店,女生則是書店和商店,圖書消費占大學生消費份額的較大部分,其中80后作家作品無論從圖書館的借閱量上還是在圖書消費上都占了絕大的比例。而且,在調查結果中也顯示出80后作家作品對大學生情商培養具有很大影響,因此,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80后作家作品、進行恰當閱讀,是事關大學生情商培養的重要課題。
一、調查設計
本次調查采取的調查方式是問卷調查,調查樣本來自于沈陽工程學院本、專科大學生,樣本容量為500份,主要內容為大學生對80后作家作品的消費狀況、大學生情商現狀、80后作家作品對大學生情商養成的影響三個方面,問卷以在學校集中發放為主,男女生比例理想值為1:1,回收問卷500份,其中有效調查問卷480份。
二、調查結果
(一)調查對象及其消費情況
回收后的有效問卷中男女性別比例為1.05:1;年齡與相對應的年級比例分布較為均衡,能夠涵蓋整個大學階段。
據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花費的主要類型(多選題)可以總結為:用于購買書籍的學生人數占總數的46.5%,選擇飲食的占68.5%,這兩類用途明顯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戲(包括一些家庭用電腦游戲)占25.4%,體育花費占14.7%,買衣服占25.0%。可以說大學生用在飲食和購買書籍方面還是占主流方向。
(二)大學生閱讀情況
在回答“你喜歡閱讀文學作品嗎?”這個問題時,有17%的大學生回答很喜歡,42%的選擇喜歡,選擇一般的為31%,只有10%的大學生選擇不喜歡。
大學生每天在安排自己課外閱讀時間上少于半個小時的占34%,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占51%,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的占11%,而兩個小時以上的僅占4%。
在回答“閱讀對您的學習和生活有幫助嗎?”這個問題時,44%的大學生認為很有幫助,49%的大學生認為有些幫助,認為沒有幫助的僅有7%。
由調查數據可知,雖然大學生每天的閱讀時間不長,但絕大部分大學生還是喜歡閱讀文學作品,而且,認為閱讀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都有幫助。
(三)大學生眼中的80后作家作品
根據統計數字顯示:
第一,80后作家作品在大學生群體里是受歡迎的。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大學生群體中,對于80后作家作品喜歡與不喜歡的比例約為4:1。可見80后作家作品還是比較受大學生歡迎的。但是持一般態度的人還是占到了37.5%,為了了解持一般態度的學生的傾向,我們在問卷中安排了一道相關的題:你對80后作家作品怎么看?由此,我們可以了解這一類大學生的傾向。
由上表可以統計出,在持一般態度的學生中,更多的人認為80后作家作品是“還可以,可以引起閱讀興趣”的。這就說明認為80后作家作品“一般”的學生大部分還是傾向于喜歡80后作家作品的。綜合上述二表,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80后作家作品在大學生群體里是受歡迎的。
第二,大學生對80后作家作品的關注度高。
由表可知:男生中,最具吸引力的因素是故事情節,在所有因素中占55%;其次是感情基調和語言風格,在所有因素中各占20%;吸引力最差的是貼近生活的選題,僅占5%。女生中,最具吸引力的因素是故事情節,在所有因素中占55%;其次是作品的語言風格,在所有因素中占28%;吸引力最差的是貼近生活的選題,僅占12%。
大學生們對這些80后作家及其行為有些什么看法與感受呢?
由表可知,60%的人對80后作家作品作者有所關注。
(四)大學生的情商狀況
有34.4%學生認為“壓力過大”,58.8%覺得“還可以”;對于目前的學習任務,有8.7%的學生感到力不從心;在對于進入大學后,面對遠離家庭的集體生活是否感到不太適應這個問題上,有27.5%學生選擇的是“有時”,8.4%選擇的是“總是如此”;有65%的學生認為目前的壓力來自于“自己的期望”,33%來自“家庭”,來自于“老師的期待”則僅僅為2%。
從調查問卷分析的結果來看,當前大學生在壓力舒緩上的方式存在以下的情況:有10.7%的學生向家長傾訴,11.8%的向自己的好朋友傾訴,31.7%的選擇上網聊天,令人驚訝的是找老師傾訴的只有1.8%,剩下的則會以發脾氣、寫日記、做運動、聽音樂等方式來宣泄自己的不快與抑郁。
在對待“您是否會莫名其妙感到煩燥,情緒低落,渾身無力,在公眾場合向他人發過脾氣”這個問題上,有26.6%的學生明確表示經常會這樣,有58.4%的表示偶爾會有,只有5%的學生表示從未有過。
雖然本次調查只是針對一個學院的學生進行的測試,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總體來看,大學生的情商狀況存在一定的問題: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上心理壓力較大,而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較弱,抗挫折能力較差,人際交往存在障礙。
(五)80后作家作品對大學生情商養成的影響
大學生是80后作家作品的重要消費群體,那么大學生閱讀80后作家作品的目的與所受影響有哪些呢?根據調查顯示:大學生閱讀80后作家作品的目的(多選題)中,占有最大比例的是消遣與興趣,分別是51.5%和49.8%,其他的是學習10.7%,隨便翻閱14%,與人溝通13.9%。大學生認為80后作家作品對其寫作風格和日常語言交流有影響的占多數,認為80后作家作品對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并不多,占7.9%,認為有些影響的占絕大比重,為89.8%,認為毫無影響的僅有2.3%。
大學生對80后作家作品的未來發展也有自己的看法,認為“大浪淘沙,優秀的80后作家作品會進入語文課本”的為大多數,占65.7%,認為“80后作家作品會代替傳統文學”的有22.1%,認為“80后作家作品最終會消亡”的僅占12.2%。
在回答什么風格的80后作家作品對你的影響最大(多選題)時,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叛逆”、“傷感”、“時尚”,分別占54%、46%、42%。
在回答何時最喜歡選擇看80后作家作品時,很多大學生認為“排解壓力”、“忘掉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不快”時最喜雙閱讀80后作家作品。甚至有女性大學生很直接地表示80后作家作品影響了其戀愛觀和生活觀。
21%的大學生認為80后作家作品對其情商養成有絕大影響,46%的大學生認為有較大影響,可以說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80后作家作品對大學生的情商養成有影響。
三、啟示與建議
由調查可知,重視80后作家作品對大學生情商培養的影響作用,加強大學生的情商教育,使80后作家作品在大學生情商培養過程中起到積極促進作用而非錯誤引導是十分關鍵的。
80后作家作品無論從作者、作品上,還是從出版方式和市場宣傳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由于其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地位日漸高企,我們發現80后作家作品對大學生情商因素的影響不僅僅是潛移默化的,甚至已經在大學生的語言、行為、裝扮中外顯出來,如目前郭敬明正在連載的《小時代》被稱為是“全新風格”,對男女主人公的塑造不單單停留在他們的生活故事、個人想法、情感世界上,還著意從服飾衣著、名牌消費、音樂電影等方面加以演繹。[4]對于這些問題和現象,我們務必要引起高度重視,一旦發現學生的情緒因閱讀了類似的作品而波動,就要認真對待,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解脫困境。
不可否認的是大學生情商教育中存有一定的問題,對大學生的教育目標大多是“重智商輕情商”,對大學生的教育責任往往是學校獨擔,對大學生提供的社會環境不佳,對大學生的良好精神食糧供給不足,于是一些毫無創作特色、庸俗低下的打著80后作家作品字號的作品,對獵奇而沒有審慎能力的大學生傷害程度就更深了。
由此看來,建立健全大學生情商培養機制迫在眉睫。一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指針,始終保持大學生情商培養的正確方向。堅持把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作為根本途徑,提高大學生情商培養的成效。二是社會各部門要強化關愛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學校要積極建設心理診所,社會上要切實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活動場所的建設、使用和管理,嚴厲打擊所有危害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違法行為,設立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熱線等服務項目,通過多種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正面的心理引導。三是強化輿論宣傳,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社會輿情,營造適宜大學生發展的社會和文化氛圍,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情商素質。四是引導大學生文化市場的服務規范。出版單位與文化市場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打造“80后作家作品”精品,即開拓思路,全力打造知識含量高、思想內涵深、信息含置高、原創性強的80后作家作品精品,以提高大學生讀者的閱讀水平、鑒賞能力和思想認識,引領趣味高級的閱讀風尚,正確引導大學生情商因素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美]丹尼爾·戈爾曼.情感智商[M].上海:上海科學出版社,1997:37-138.
[2][美]丹尼爾·戈爾曼.情感智商[M].上海:上海科學出版社,1997:16-48.
[3]桑志芹,鄧旭陽.大學生心理素質訓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艾靜.小說之“最”——90后偶像青春文學閱讀分析[N].文藝報,2008-11-13.
Investigation and Thingking: Influnce of Undergraduate EQ Cultivation by Post-1980 Writers and Works
Yu DandanWei Dong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henyang 110136, China)
Abstract: Post-1980 Writers and Works are very wellcomed by contemporary undergraduates.By the way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zing the far-reaching influnce of undergraduates by Post-1980 Writers and Works,investigating undergraduates’consume situation,reading mentation,reading effects,then investigating the influnce of undergraduate EQ cultivation by Post-1980 Writers and Works.
Key words: Post-1980 Writers and Works, Undergraduate, EQ, Public Opinion
(責任編輯/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