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中學物理的教學目標之一。本文結合中學物理課堂教學的實際,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中學物理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740-01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03-0168-02
隨著物理教學改革,“通過義務教育中的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物理學習,使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能力”的教育已成為物理教學的一個重點。《物理課程標準》在論述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課程要“發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筆者就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談一點初淺的認識: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提供創新環境
教育家陶行知說:“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而羅杰斯提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可見在課堂上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是開啟智慧的無形鑰匙,而學生創新能力的養成,是以融洽、民主的師生關系為基礎的。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必須改變那些課堂上教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數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的教學模式。課堂上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討論,如小組討論、集體討論、離開座位的討論等等,努力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也就是創造一個自然、和諧、平等的教學環境。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充滿激情的語言打動學生,用熱情民主的課堂氛圍熏陶學生,并注重與學生情感的雙向交流,使學生懷著積極的感情、樂觀的情緒、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活動。
教師應該以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的,尊重學生的個性、人格,以平等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學,做學習的主人。教師不再是支配學生的真理的化身和絕對的權威,必須打破學生對教材和教師的迷信,要鼓勵學生質疑。平等的教學環境允許學生對教師的觀點和教學內容提出異議,允許對教師的意見進行反駁或否定,積極開展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不能討厭好發問、愛打岔的學生,在教學中營造安全的心理環境,給個性不同的學生均等機遇,使他們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精心創設情景,激勵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創新意識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的,課堂中的每一個教學過程都有可能為學生提供創新的火花,都能激發學生的各種興趣。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創造性培養的最好場合和手段應該是日常教學活動。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不失時機地抓住契機、創設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盡可能把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把學生引到問題中來,在問題中多方聯想、大膽猜測、捕捉靈感,學生就能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善于提問的學生往往是積極思考、富于創造力的人。教師必須尊重學生提出的問題,即使簡單幼稚,也不能一笑了之或不耐煩、嫌棄。教師要呵護學生的好奇心,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教師還要善于捕捉學生提出的有意義的問題,把它交給全班同學討論,這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滑動摩擦力的教學中,有學生提出教材上給出的動摩擦因數都小于1,有沒有大于1的呢?在演示分子間有空隙的實驗中,得到酒精與水混和總體積縮小的現象。有學生提出所有兩種液體混和的體積都縮小嗎?有增大的嗎?在光電效應的教學中,有學生提出入射光的頻率增大,光電子數目增加否?在透鏡的教學中,有學生提出反射光是在人射光區域相消的,透射光應不變,為什么還會增強呢?等等。說明了學生存著強烈的質疑意識,孕育著可貴的創新精神。
三、充分利用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能為學生正確認識事物及其變化規律提供實驗事實,又能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更以其生動的魅力和豐富的內涵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發揮其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下列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發揮學科特點,充分利用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實驗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了最佳環境。緒言課是物理的入門課,重點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利用其對新異的敏感、對知識的追求,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除了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描繪,還要用精彩的趣味實驗把學生帶進絢麗多姿的物理世界。
2.借助實驗設計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驗設計是運用有關物理知識和技能、確立恰當的實驗方案解決問題的過程。設計物理實驗需要靈活地、綜合地運用所學相關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因而可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進行實驗設計還要學生掌握實驗、觀察、測定、條件控制、假說、邏輯思維等多種科學方法,同時具備嚴謹認真、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因而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和創新能力。
一個實驗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盡可能多地設計不同的方案,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信息、活躍思維、激發創意、擇優棄劣。例如:讓學生自行設計不同物體與小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的實驗。同學們設計了不同的測定動摩擦因數的方案,有水平平面滑動,有斜面上滑動;有用橡皮筋伸長量比值法,也有彈簧秤讀數法;有勻速平衡法,也有勻加速方法求解。在充分肯定學生思維成果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分析各種方案的優劣、可行性。學生在設計和評價的過程中,經歷了分析與綜合、比較與論證等高層次的思維活動,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在物理習題教學中訓練創新能力
物理教學中,各種習題的教學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通過習題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習題的布置形式要豐富多彩,內容要生動有趣。在形式上,可以考慮“練習”、“思考”、“探究”、“家庭小實驗”、“科普小論文”等相結合。其中多做綜合練習,可以創造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的機會。鼓勵學生一題多解,找出最優途徑、巧解途徑,對題進行討論、推廣,據題整理有關知識和理論。教師應表揚新穎獨特、別具風格的解題方案,使學生樂于解題,在解題中創新,形成創新習慣。教師還可以利用習題創設問題情景,或巧設“機關”指點迷津;或實驗啟迪,設疑激思;或反思變通,標新立異;等等。學生的思維活動在解決問題的氛圍中不斷深入、不斷探究、不斷升華。
五、聯系生活實際啟迪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物理學科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的內容很多,培養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動情點”也很多,教師要科學地挖掘、合理地使用好這些素材,并注意聯系社會和生活實際,讓學生自己組織和設計,在實踐中學會思索、學會組織、學會分析,使創新能力得以維持和發展。
物理教師可利用靈活的形式,由學生組合成不同的物理興趣小組,開展各種科技小制作、小發明、小論文等活動,舉辦物理知識競賽、實驗創新能手的評比等,辦好科技板報、手抄報,使班內形成以創新為核心的班級輿論。教師要經常與學生交流創新體會,鼓勵學生之間的適度競爭、相互合作交流相互了解和相互寬容,使全體學生的創造力和每個學生的創新能力相互激勵,同步增強。
創新教育使我們認識到,二十一世紀創新人材的培養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主流。創新教育既關系到學生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更是國家和民族發展和進步的需要,所以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真正地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努力提高自身創新能力,明確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主要途徑。教學中貫徹創新意識是先導,創新精神是源頭,創新思維是關鍵,觀察、實踐是途徑,創新能力和創新人及協作為目標的教學原則。堅定方向,不斷努力,一定能夠培養出優秀的、具有創新能力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魯克成等編著.創造學教程[M].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2]許嘉璐等主編.中國中學教學百科全書(物理卷)[M].沈陽出版社.
[3]張喜賢等編.中學物理教材教法[M]:蘇州大學出版社.
(責任編輯/王麗君)